林江梅
摘 要:小學學科體系中,語文不僅僅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還是學生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在小學生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又是關鍵,是小學生語言能力培養的核心。有效組織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不僅能豐富小學生的閱讀活動、完善知識結構,還能幫助小學生獲取更多的寫作技巧,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鑒于此,文章以小學語文的作文現狀作為切入點,重點探討了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并對課外閱讀重要性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發揮和運用策略做出論述,希望能為小學生寫作水平提升和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優化提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作文;小學語文;重要性
一、 引言
作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學課程體系中的重點內容,也是語文綜合素養的展現。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標準提出,要切實提升小學生的語文作文水平,就需要積極廣泛地開展小學語文的課外閱讀活動,幫助小學生進行知識積累,開拓小學生視野格局,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經過長期的研究和觀察發現,經常和長期進行課外閱讀的小學生,自身文學素養和文化底蘊都較高,具體展現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優秀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
另一方面,課外閱讀的本質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深入和拓展,是提升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主要方式。因此,要想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實效性,必然需要通過課外閱讀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水平,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逐步構建自己的作文“資料庫”,確保小學生從“逃避寫作”走向“積極寫作”。
二、 小學語文的作文現狀
(一)缺乏人格意識展現
小學生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健康的人格是重要條件。所以,提升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養成小學生的健康人格,已經成為當下小學教育教學課程體系的重要任務。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肩負起了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提升小學生人格、培育小學生道德素質的任務。例如,在作文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和觀察生活,激發他們熱愛祖國和熱愛家鄉的情感。通過作文教學可以逐步引導學生甄別和欣賞優秀課外讀物,學生養成讀好書、好讀書的習慣,形成積極向上和樂觀自信的品質。尤其是通過引導學生甄別課外讀物,也讓學生學會了認清清濁、辨別良莠,培養了他們良好的閱讀情趣和寫作情趣。
但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受到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采取的教育教學模式還是以作文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為主,缺乏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就導致小學生作文寫作過程中,人格意識很難展現出來。學生不僅沒有體會到寫作的快樂,更不能實現語文思維的發展和文字感知能力的提升。
(二)寫作教學缺乏步驟
盡管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實施和推廣多年,但是“應試教育”的影響尚未完全消除。這就導致了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多數語文教師還是以高分作文為教學導向,實際開展過程中采取的是“題海戰”“應急戰”“模板教學”等方式,缺乏相應的教學步驟和計劃。比如小學中年級重點開展的是作文布局和行文的教學,但是高年級卻又將重點偏向了標點符號的矯正,缺乏教學層次性,也讓學生沒有通過重復指導教學提升作文能力;對學生現有作文寫作能力缺乏了解,盲目地進行教學,違背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學規律,教學步驟被打亂。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忽視寫作教學的正確步驟,不僅沒有讓學生真正掌握寫作知識和技巧,人格意識展現、情感共鳴凸顯等無從談起。
(三)“假大空”作文依然較多
作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沒有真實情感的作文不僅不能打動人心,也屬于不合格的作文。但是,根據現階段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來看,小學生寫作中“假大空”的作文依然較多。究其本質而言,主要是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目標導向以“應試教育”為主,學生寫作就會出現“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的現象。同時,教學過程中缺乏生活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文章也就缺乏相應的情感。另一方面,現階段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還是采取系統化和格式化的教學模式,出現“千人一面”的作文現象較多,作文也就失去了個性。長此以往,小學生的作文不但缺乏真情實感,甚至還會出現“胡編亂造”的情況。
三、 課外閱讀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拓展寫作資源,豐富知識儲備
對于小學生而言,寫作過程實際上就是對自身知識儲備和寫作資源的運用。而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課堂中,由于重點強調的是作文技能和作文基礎知識,教學不僅不能滿足小學生作文素材儲備和知識體系拓展,還限制了小學生的思維創新。所以,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開展,有效彌補了傳統作文課堂教學的弊端,豐富多樣的閱讀素材豐富了小學生的知識儲備,也有效拓展了小學生作文寫作的資源,對于小學生自身綜合知識體系的構建也起到了良好作用。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地震中的父與子》《爸爸的花落了》等和“父親”主題寫作相關聯的閱讀內容,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量。同時,結合起朱自清散文《父親》的內容,讓學生對“父親”和“父愛”主題有一個明確的感知。同時,小學生通過對《背影》《地震中的父與子》《爸爸的花落了》等文章可以領悟到“父愛”“父親”甚至是“情感”寫作的行文方式,也積累了情感表達的寫作資源和素材。
(二)發散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創造
作文的教學需要教師推動小學生思維的發展,不斷引導小學生創新能力發展。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創造力和聯想力都得到了激發,思維也就得到了發散。學生通過長期性和經常性的課外閱讀,創作欲得到激發,創造能力自然也會提升。比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曹沖稱象》這篇文章,通過講述主人公曹沖的故事,引導學生遇事多觀察、多動腦。其中在“稱象”的描寫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曹沖稱象”的事情起因、經過和結果,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會運用比喻句。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借此機會讓學生閱讀《稱象》這個歷史故事,并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鼓勵小學生學習《曹沖稱象》的精神進行創新。這樣,學生在課外閱讀和課文知識結合之下,好奇心也就得到了激發,還能通過《曹沖稱象》和《稱象》的對比拓展學生思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