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利 尹卓 郭建虹
摘 要: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勞動教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實驗學校在國家政策指引下,遵循以人為本、立德樹人、潛移默化、滲透灌輸、家校協同的原則,通過編制校本課程、打造“青藍”農場、傳承傳統技藝、開發綜合實踐和探索教學評價,扎實推進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
關鍵詞:初中;學科教學;滲透;勞動教育
一、 初中學科教學滲透勞動教育探索實踐的背景
(一)國家背景
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教育的要求。進入新時代的中國,更是對勞動教育有了新的闡述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全國教育大會,到《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的頒布,再到《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從“要大力加強勞動教育”到“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都是黨和國家重視勞動教育的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
(二)學校背景
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實驗學校創建的科技體驗中心館和藝術展演中心館使體驗未來勞動成為可能。科技體驗中心館包括AI人工智能+體驗中心館、植物工廠體驗中心館、STEM智造體驗中心館和天工造物親子創客體驗中心館。
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實驗學校創建的“青藍”農場讓勞動實踐成為現實。“青藍”農場原是學校西側的一塊空地,學校將其翻土整修成可耕種的農田。建成后的農場已不再是一塊普通意義上的農田,而是開發學生雙手和大腦潛能的勞動教育空間站,是實現學生多元智能發展的課程資源寶庫,是學生感受生命個性化成長的實踐體驗基地。學校以此為平臺,以自然為教材、以天地為教室,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勞動教育。
學校引領學生通過走進科技體驗中心館、藝術展演中心館和“青藍”農場,以體驗勞動技能的形式落實“生活即教育”的育人理念,助推學校課程開發和學生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二、 初中學科教學滲透勞動教育探索實踐的原則
為全面地、更好地、有效地開展勞動教育,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實驗學校從學生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出發,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遵循以下原則:
(一)以人為本
人既是自然進化的產物,更是勞動創造的結果。正是通過勞動,人獲得了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勞動也成為人類健康、自由、尊嚴和幸福的源泉和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烏申斯基曾指出:“勞動完全成了人的本性——肉體的和精神的本性——的規律,也成了人在世上生活——單獨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規律;它還成了使人的肉體、智力和道德得以完善并且使人獲得尊嚴、自由、快樂以及幸福的必要條件。”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要求尊重學生對勞動知識和觀念的認知、認同層次,尊重學生已有的勞動能力和勞動習慣。學生對勞動知識的認知層次,學生已有的勞動能力和勞動習慣是學科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智能基礎,將直接影響學生對勞動知識、勞動技能的接受、理解和踐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又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成為必要。同時,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采取適當的培育方式、方法。
(二)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要求在學科教學滲透勞動教育時,將立德樹人貫穿其全過程,讓勞動教育成為幫助學生成長成人的重要途徑。2020年9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給他們正確的思想,引導他們走正路。”這一論述再次強調立德樹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勞動教育必須堅持立德樹人,以勞動滋養學生,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給學生的成長提供強大的動力。
(三)潛移默化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要順應人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遵循“漸次發展”規律,將勞動教育融入各科教學中,以潛移默化和循序漸進的狀態進行。這種過程,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種過程,是和風細雨,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循序漸進,不擾人,不聲張。這種過程需要創設氛圍,寓教于無形,使學生在無明顯覺察的情況下,耳濡目染地受到教育和熏陶。這種過程需要注意適情、適時、適度,點滴入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由淺入深,因勢利導,擇機而發。
(四)滲透灌輸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不僅需要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地滲透,也需要通過必要的灌輸相關的勞動知識、勞動觀念、勞動技能等。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灌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基本方法,讓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離不開必要的灌輸。
(五)家校協同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提高,在家庭教育中會出現一些只需要提高學習成績,不需要子女參加勞動等想法,甚至會有未成年子女不需要勞動等想法,這些都不利于學校勞動教育的開展。因此,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離不開學校與家長的共同合作與配合。學校不僅要提高家長對勞動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也需要家長支持學生做好有關勞動教育等相關實踐要求。同時,邀請家長一起參加學校組織的開展有關勞動教育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家長、學生一同感受勞動帶來的和諧美好。
三、 初中學科教學滲透勞動教育探索實踐的路徑
(一)編制校本課程,滲透勞動教育
近些年,勞動教育引起學校、社會、教育行政部門等方面等關注和重視,但專門設置勞動課程等學校較少,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也很少出現。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實驗學校依據《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研發、編制校本課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藝術等學科要有重點地納入勞動創造人本身、勞動創造歷史、勞動創造世界、勞動不分貴賤等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納入歌頌勞模、歌頌普通勞動者的選文選材,納入闡釋勤勞、節儉、艱苦奮斗等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內容,加強對學生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合法勞動等方面的教育。數學、科學、地理、技術、體育與健康等學科要注重培養學生勞動的科學態度、規范意識、效率觀念和創新精神。”學校道德與法治、歷史組老師編制《蘇州工匠》《改革開放下的蘇州人物》,歌頌傳承蘇州工匠的匠人們,改革開放下蘇州典型代表人物,闡釋勤勞、節儉、艱苦奮斗等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內容,加強對學生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合法勞動等方面的教育。學校勞技課老師依靠學校打造的木工坊,開設花窗修復、蘇作木工等實踐課程,學生在勞動中體驗、實踐傳統工藝制作過程。學生在花窗博物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了解蘇式花窗的圖案、框架結構和榫卯結構,學會使用小工具,完成花格窗的拼接修復;復制文物作品,制作木質文創作品,如不同圖形的杯墊、隔熱墊、簡單的花窗等。學校生物組老師依靠打造的“青藍”農場,開設“趣味農場”綜合實踐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