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晶晶
摘 要:初中數學邏輯性強,知識點煩瑣,對于學生而言難度較高,很難取得理想的成績。其中一大重要原因是教師在課堂上沒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學效率,致使學生缺乏興趣、產生畏難心理、課堂效率低下。為此,教師應汲取先進經驗,在現有基礎上審視教學態度、方法與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引入核心素養理念,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優化課堂,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水平。
關鍵詞:核心素養理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7-007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36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初中數學教學目標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成為首要目標。核心素養分為多個方面,能夠有效反映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習能力,會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升華。教師應采納核心素養理念,將課堂側重點轉向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并使用更加科學高效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打造高效、高質課堂。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現存問題
(一)課堂形式單一
核心素養理念已經逐漸深入到各所中學,得到廣大數學教師的認可,但仍有少數教師未能采取有效行動改革課堂,仍然沿用過去呆板單一的教學模式,即灌輸式教學。在課堂上以灌輸理論知識為主,采用題海戰術,由教師完全主導課堂,學生被動接受,效率低下。在此類課堂上,學生課堂參與度較低,會逐漸喪失學習興趣,不利于后續發展。
(二)缺少師生互動
傳統課堂上,師生缺少有效互動,教師采取的交流途徑也十分單一。絕大多數教師只將提問作為互動方式,通過提出某些具有固定答案的問題,確實可以檢驗學生的聽課效率,有效避免其出現走神等現象,但也會限制學生的思路,使課堂缺乏趣味性。
二、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
在如今的教學環境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已經成為初中數學科目的重要教學目標,教師必須帶領學生通過本科目的學習,逐漸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全方位鍛煉各項能力,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優秀的品質。數學核心素養內涵豐富,囊括數學課程的所有目標,對于學生后續的深入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采用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的數學抽象與建模能力
初中數學學科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數量關系與空間關系,通常蘊藏在某些具象因素中。所謂數學抽象,是對各類關系進行抽象,從中剝離出數學研究對象和研究主體,包括數量關系、概念關系與圖形關系等,并使用嚴謹的數學語言對其進行精準描述,獲得所要研究的數學問題。數學抽象是一種基礎思想,反映了數學學科的本質,即由具象到抽象,從實際出發開展深入研究,生成嶄新的數學命題、定理或者方法等。唯有具備抽象思維,學生才能夠順利從實際生活過渡到數學世界,敏銳地發掘問題本質,獲得具有研究價值的數學問題,通過努力將其解決。數學建模則指將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的研究對象進一步轉化為數學模型,完成從個例到普遍問題的轉化,所得數學模型能夠代表某一類問題,使研究范圍擴大,提高研究過程的有效性。整個流程主要包括:發現并提出問題,細致分析條件,構建適宜的數學模型并確定參數,徹底研究問題并得出結論,檢驗結論、總結經驗、完成模型整改與升級,得到最終方案。具備數學建模能力,學生才能應用精準的數學語言描述實際問題,將生活中遇到的難題與數學科目建立聯系,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初中數學課本包含大量抽象性內容,對學生而言理解難度較高,其題目來源為真實生活,因此教師可采用生活化教學,將課堂內容與實際現象結合起來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將抽象問題與具象因素融合轉化,從而培養其抽象能力。完成轉化后,應鼓勵學生使用準確嚴謹的數學語言,描述研究對象,獲得數學模型,以此提高學生的建模能力,使課堂更具趣味性。通過變更題目背景,可為課堂注入趣味,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情境教學法屬于生活化教學,其效率較高,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與信息技術,在網絡上搜尋相關教學資料,在課堂上為學生還原某個真實的生活場景,提供逼真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在熟悉的氛圍中開展探究與討論,消除緊張感,有效提升課堂效率,打造高效課堂。在講解某些單位或概念時,教師也應盡可能以生活實例作為教學案例,避免使用學生無法接觸的對象開展教學。
(二)提出開放性問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并非所有數學命題的來源都是計算等直接方法,在多數情況下,需要從既定事實出發推演,得到新的命題或者結論。學生需要具備邏輯推理能力,能夠根據已有條件舉一反三,完成從特殊到一般或者從一般到特殊的推斷與演化,熟練使用類比歸納與總結法、演繹法等科學方法。邏輯推理最能反映數學的嚴謹本質,是本科目中獲得新結論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初中數學的重要解題思路。
在課堂上,師生間的有效互動能夠加深彼此間的了解,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過程的樂趣,并被牢牢吸引注意力,避免思想上開小差。采用開放性問題,可為學生留下足夠思考與發揮空間,有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其針對某一問題開展深入探究,獲得全新的理解,拓展收獲,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應擯棄過去使用的死板問題,根據學生水平提出不限制具體答案和思路的開放性問題,鼓勵任何一種合理的推斷與猜想,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并能自圓其說,教師就要予以肯定和表揚;若學生出現邏輯性錯誤,教師應及時指出,引導學生尋找自身知識的漏洞,并有針對性地擬制整改計劃。
(三)規范做題習慣,提高計算能力
運算能力是學習數學的基礎,指的是根據預先確定的法則和規律等完成對運算對象的研究,通過計算得到最終結果。數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目,嚴謹認真是其基本特征,在數學中不能憑空猜想,必須有理有據,經過嚴密計算后才可得出結論,或者進行規律總結、合理猜想。對學生運算能力的考查也是中考的重點項目,任何一個小數點的錯位都可能導致整道題目出錯。此外,在其他科目中也涉及一定量的運算,只有打好基礎,具備較強的運算能力,才能為其他科目以及未來的高中數學學習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