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榮
摘 要:隨著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滲透,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不應將教學關注點單純地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而應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不僅要強化理論教學,也要注重動手操作,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使學生在未來走向社會之后能夠具備長遠發展的能力。文章闡述了在實際培養小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如何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動手操作能力;訓練方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7-00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40
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受到更多教育界人士的關注。教師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小學課堂教學環節對學生進行動手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以此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綜合學習能力。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教師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大都將主要精力放在理論知識的傳授方面,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這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也制約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拓展,應通過動手操作對這一現象加以突破。
一、為小學生創設操作情境
作為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全新理念,動手操作的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理解數學問題,有效解決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與數學抽象性較強的矛盾。此外,動手操作也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為小學生創設學習情境,以此激發小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在自主情感帶動下進行動手操作。由于數學知識與生活具有較強的關聯性,數學課堂情境創設需要生活素材提供支撐,而且與生活情境相結合也可以確保動手操作的過程更加貼近自然,也更生動有趣,學生在生動、寬泛的氛圍中,以動手實際操作的模式學習數學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1]。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善于把握教學實際,適時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驗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也需要靈活地運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各類問題。教師可以在導課環節為學生提供一些與生活場景相關的教具,并啟發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動手操作分類,這種操作方式可以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進行關聯,可以激發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也便于學生掌握和理解操作過程對于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作用。
二、引導學生進行操作觀察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初始階段,幾乎不具備抽象思維的能力,需要教師從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開始,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教師應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以確保學生可以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提高數學的抽象思維能力[2]。此外,教師也應多給予學生一些鼓勵,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并合理設計操作方案。
應該明確的是,操作并非單純的肢體動作,而是通過大腦的思維去指揮肢體如何動作的一種方式,在操作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認真觀察、對比、思考,并進行抽象性的概括。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教學道具進行觀察和觸摸,可以采取不同的觀察方式得出結論,并在此基礎上給學生以啟迪,然后引導學生進行二次觀察和觸摸,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均參與到觀察活動中,并對觀察對象進行動手操作。應啟發學生善于發現,比如在第二次觀察中,有哪些是第一次觀察中沒有發現的情況。通過兩次逐步細致的觀察和操作,使學生將動手操作過程轉化為思維,促進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此外,教師可以適當應用一些教學語言,對學生進行有效啟發。通過語言將數學思維及學生的知識學習進行有效串聯,引導和引領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動手創造過程,以此促進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提升,為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做好鋪墊。
三、引導學生自主解決操作中的問題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學習是一個富有個性的、活潑生動的過程,但目前部分小學課堂教學現狀是課堂氣氛較為沉悶,教學模式程式化,教師對知識的講解照本宣科,顯然與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背道而馳。在這種情況,學生很難在學習中收獲快樂,也較難對數學知識形成深刻的理解和扎實的認知。所以,教師應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使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動手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動手操作在教學環節的引入,可以使學生在形象化的層面下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另外,學生在對相關的定理概念進行推理的過程中,教師要做的就是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實踐指導,以此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及記憶能力。新課程改革中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引導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教師通過小學生借助操作的方式來自主解決問題,就是培養學生數學知識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可以以教材內容為依托,為學生提供相關的教學道具,讓學生對教學道具看一看、摸一摸,并說出感受。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教學道具畫下來,也可以讓學生比一比畫好的教學道具,看誰畫得最好,以此激發學生的操作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比如,用身邊的常見物體改裝成數學道具,以此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意識和發散性思維意識,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四、借助操作教學的契機引導學生理解理論知識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環節,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具有策略性、主動性和目的性,同時也應明確操作并非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責任,而是學生發自內心進行的一種主動性學習。操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并非單純地為了操作而操作。而且,教師也應在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之前,鼓勵學生對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進行思考,并提出一些自己的創新性想法,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清晰地看到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這對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大有裨益。同時,學生要想真正學好數學,發展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基本素養。數學定理的證明過程中,實踐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途徑,而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自身的數學學習技能也能得到有效發展。但是在實際教學層面,由于較難掌握動手操作的切入點,通常會出現實際操作流于形式的局面。為突破這一困境,教師需要將動手操作的切入點放在理論教學結束后的環節,使學生掌握數學理論知識,并對未知的數學領域充滿好奇心的情況下,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這是一個最為恰如其分的切入點,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達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