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摘 要:私人物品的市場均衡隨處可見,但公共物品的市場均衡因諸多現實障礙而難以實現,公共物品的市場均衡和提供方式的理論分析,應結合我國公共物品提供的成功實踐,合理嵌入思政育人要素,進行主流價值引領。我國政府通過全員征稅、免費提供純粹公共物品或外部性很強的混合物品,通過象征性收費和管制定價等方式來提供城市公交、地鐵、輪渡等公共交通服務和水電氣網等民生服務;通過誰使用誰付費的平均成本定價法來建設大型基礎設施項目。
關鍵詞:《財政學》;公共物品;市場均衡;課程思政;交叉補貼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7.065
在大學經濟管理類專業的《財政學》課程中,公共物品的市場均衡與提供方式,是十分重要且聯系緊密的兩個知識點。筆者在講授市場失靈這個重要知識點時,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合理地植入了多個案例,并進行了思想政治教育。
1 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的市場均衡
一般來說,我國獨立學院的經濟管理類專業,都是在大三設置《財政學》課程,距離大一時學習《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不少同學對相關理論知識難免有遺忘。因此,在論述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之前,有必要對公共物品的市場均衡進行討論。
眾所周知,私人物品的市場需求曲線,是將同一市場中的所有個人需求曲線水平相加得到(即在同一價格下,個體數量相加得到社會總需求數量)。舉例說明:某水果店給蘋果定價為10元/斤,三位好友ABC路過該店,決定采購蘋果作為年貨,ABC三人的個體需求曲線分別為D1、D2、D3,對ABC三人形成的小集體,可以被認為是一個“小社會”,因此該“小社會”的總需求曲線為三人的需求曲線水平相加為D曲線;A采購10斤,B采購20斤,C采購30斤,均衡數量為:Q*10+20+30=60。
之后,每名學生要獨立畫出量價圖形,大致如圖1所示。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所有個人對公共物品愿意支付的價格等于每個個人愿意支付的價格之和,因此,公共物品的市場需求曲線是通過垂直相加得到(即在同一供給數量下,個人愿意支付價格垂直相加)。舉例說明:小鹿街住了3個家庭:張閃閃、李思思、王舞舞。張閃閃家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自己共6口人,他們愿意為公用路燈每月支付14元(她家的需求曲線為D3);李思思是獨生女,家里還有爸爸媽媽,他們愿意為公用路燈每月支付10元(她家的需求曲線為D2);王舞舞和奶奶相依為命,他們愿意為公用路燈每月支付6元(她家的需求曲線為D1);政府設置該路燈(假設每天晚上6點亮燈,第二天早晨6點熄燈,路燈服務的提供數量為:每天12個小時),每月能收到P4=14+10+6=30元。
之后,每名學生要獨立畫出量價圖形,大致如圖2所示。
2 兩個市場實現市場均衡的條件分析
對私人物品的市場均衡而言,是非常好實現的。只要有一個商店,或這一個銷售平臺,賣家決定某商品的售價,就會收到買家分別的購買數量,再把數量加總即可;而對公共物品來說,市場均衡實現起來困難重重。筆者歸納出四點困難。
一是估價困難。每個買家很難具體說出自己愿意負擔的價格,比如政府提供的國防服務,仿佛離個體很遠,很難親身感知其“價格”。哪怕是上述案例中的路燈服務,也難以準確估價。
二是道德風險。即使買家個體能夠準確估計出價,也未必會誠實說出。比如某人愿意為路燈出價10元,但是人都是利己的,他可能出價低于10元。
三是信息透明問題。如上述案例,假如三個個體都是單身,沒有組建家庭,她們愿意提供的價格可能也是不同的,如果三人聚首聊起此事,有人出價多,有人出價少,則出價多的難免心里不平衡,會導致政府下次收費困難重重。
四是提供者效率問題。政府必須向每個社會個體去調研,之后再收費,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得不償失。
因此,筆者將兩個均衡的區別總結如表1。
3 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基于上述分析,公共物品市場均衡難以實現,因此政府部門提供公共物品,會尋求效率更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要領導十三億多人的社會主義大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離不開足量、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我國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對全員征稅,免費提供,比如我國的國防、行政、公安、司法等部門提供的管理與服務,以及城市橋梁、城鄉普通道路、路燈、花園、垃圾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博物館、展覽館、群眾藝術館、圖書館、青少年宮等文化設施,乙肝、百白破、脊髓灰質炎等疫苗注射,義務教育,社會保險,基礎科研等,這類產品和服務,要么屬于純公共物品,要么具有強烈外部性的混合物品,它們由政府免費提供,可以實現供給最快速、效率最優化的目標。
二是對公共交通進行嚴格的價格管制,以實現足量提供。通常來講,公共交通要么實行象征性收費,要么根據平均成本來定價。比如我國很多城市20年不變的公交票價1元、北京曾經的2元不限里程坐地鐵、武漢3元乘坐過江輪渡等,均屬于象征性收費,而整數定價可以實現售票環節的高效率。當然,政府為公交企業的正常運營、地鐵建設運營投入大量財政資金。而鐵路運輸企業的客運服務、居民用水用電用氣通信等服務,實行平均成本定價法。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體系,也有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考量。
三是對上述涉及民生福祉的公共物品提供者,允許其進行價格歧視,實現交叉補貼。這樣既能保證公共物品提供數量,又能減少政府補貼,讓企業基本實現自給自足。下面簡要分析以下幾種公共物品的價格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