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本濤 張紅方
摘 要:民政執法是民政法治的重要內容,而基層民政執法是民政部門與群眾聯系最緊密、最接地氣的工作。民政工作涉及群眾生活的諸多方面,然而民政執法卻一直處于邊緣地位,推進民政法治建設一直頗受阻礙。目前,我國民政法治工作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還存在一系列重要的問題和不足:民政執法規則權限模糊不清;基層民政執法成效較差;執法人員隊伍魚龍混雜;部門間推諉、扯皮,導致基層民政執法始終“邁不開步子,出不來效果”。推進基層民政執法的建設,則需要完善民政執法依據,加強執法隊伍建設,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健全民政執法監督體系,方能實現新時代民政法治建設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新時代;民政法治;基層執法
中圖分類號:D9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5.046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四個全面”列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的重要內容,其中全面依法治國是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頂層設計,制度設計的關鍵環節。要建設好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則需要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促進法治治理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提升社會法治水平與能力。而法治建設又以民政法治最為薄弱,民政法治涉及民政部門的各種重要工作,基層民政工作又關系群眾生活,殯葬、婚姻、地名管理、社會救助等都和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全面建設法治社會的過程中,民政部門擔負著調節社會關系、緩和社會矛盾、協調各方利益沖突、使社會福利不斷增進的重要職能。為深入了解基層民政部門的執法工作,課題組分赴武漢、鄂州、仙桃、咸寧、宜昌、荊州共六個地市州十二個地市區民政局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發放調查問卷一千二百余份。通過對這十二個地市區民政局的實地調查和研究,課題組獲得了湖北省基層民政執法的發展現狀和具體情況,為新時代基層民政法治執法建設提供了許多真實案例,基層民政執法阻礙繁多,民政法治改革迫在眉睫。
1 基層民政執法現狀:穩步推進,有待完善
民政執法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基層民政執法工作更是如此。目前,我國已經在民政領域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條例,共有九大類,分別是優撫安置類、民間組織管理類、基層政權類、社會福利類、殯葬管理類、行政區劃類、社會事務類、社會救助類和救災減災類。囊括了婚姻管理、殯葬管理、兵役、社會團體、社會救助、地名管理、福利彩票、養老、救災等非常規范、專門化的法律政策,并隨社會發展逐步更新,具有以下特點。
1.1 民政工作政策保障,執法程序規范化
民政工作的執法需要法律、政策等的支持,適應形勢發展的政策法規可以細化民政管理領域,嚴格執法流程,規范執法形式。目前我國的民主法律法規已有80多部,《兵役法》《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婚姻法》《收養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地名管理條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殯葬管理條例》等,形成了規模宏大,內容全面的民政法律法規體系。這些法律法規賦予了民政部門依法行政的權力,同時也規范了民政執法的職責和權限。
另外在已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湖北省民政部門近年來頒布了一系列民政政策,如《湖北省省級財政預算資金支持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項目管理辦法》規范了政府支持社會志愿服務的資金管理,《湖北省最低生活保障審核審批暫行辦法》和《湖北省2019年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方案》則規范了養老機構質量和群眾低保的相關管理。相較于國家民政法律法規,省民政部門頒布的政策條例更新速度快,適應地方發展條件,相應的實施有效期也就較短。以最新版《湖北省最低生活保障審核審批暫行辦法》為例,發文日期為2019年10月30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該政策中將低保申請資格、資金管理、家庭調查、民主評議等相關流程作了統一規定和管理,詳細、完備的對最低生活保障審核審批進行了規范,為基層民政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導。
1.2 應用互聯網大數據治理,執法網絡化
互聯網大數據的應用相較于基層發展緩慢,市、區一級發展迅速。例如,武漢市大力推動志愿服務全程信息化,利用大數據可以詳細了解市級志愿服務信息情況。目前,該平臺上可以進行個人實名注冊,識別志愿團體和志愿項目并進行歸類整理。現該平臺已有7290個注冊志愿團體,發布了69312個志愿服務項目,共完成1523萬志愿服務小時。而在這一全國志愿服務信息平臺內,可以精簡志愿工作流程,促進志愿服務信息公開化、透明化,提升志愿服務效率,推動志愿服務向精準化、高效化、規范化、專業化運行。
與此同時,民政網絡服務平臺也在不斷建設完善。武漢:漢陽區建三級養老平臺讓“老人呼,必有應”。這一“互聯網+養老”信息化平臺,根據基層民政養老數據,對接線下服務商,利用大數據進行智能分析,為老年人和政府、服務商之間提供聯系的途徑,突破了養老傳統局面,開展線上養老服務評估,依托平臺,實時開展“三助一護”服務。將互聯網引入民政養老工作,是破解傳統養老困境的一大創新,區級政府可以根據養老基礎數據將轄域內養老服務商和養老機構進行統一調度、統一管理,規范養老市場,防止惡性競爭。另外,該平臺可監管內部養老資金流向以及工作真實性,保證養老工作真正落實到群眾身上,切實做到“老人呼,必有應”。但在實際操作中還需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為主,繼續完善平臺、簡化流程、規范操作,以服務對象滿意度為標準,提升服務質量。
1.3 重視執法隊伍建設,執法素質化
民政改革需要優化資源配置,建立民政綜合執法隊伍。法治社會下民政執法涉及范圍廣、工作復雜多樣,不僅要完成執法工作,還要履行相關事務監督管理工作。民政部門也有對養老、殯葬、地名、婚姻、社會組織、社會福利等管理的權限。建設綜合執法隊伍要統籌兼顧監督和執法職能,嚴格按照民政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要求,開展執法工作,對執法人員實施一人一證制度,執法工具統一配備執法記錄儀、統一服裝、統一執行文書、定期考核,保證執法人員的素質,促進執法嚴肅性。省、市級民政部門應當有計劃、分階段的開展民政執法業務培訓活動,著力加強對縣市區民政執法人員的業務培訓與教育,圍繞創新社會治理,加大對社會組織管理、殯葬管理、基層政權建設等相關法規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