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西萍

摘 要:當代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法治思維狀況,直接關系到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實施和法治中國建設。本文以武昌理工學院這所有影響力的民辦高校為例,精心設計調查問卷,獲取大學生法治思維狀況的第一手數據資料,對之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民辦高校大學生法治思維培育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民辦高校大學生;法治思維;培育;有效路徑
中圖分類號:D9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5.052
0 引言
法治思維是以法治為價值追求和以法治規范為基本遵循來思考問題、指導行動的一種思維方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統攬全局,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并將其確定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將法治建設貫穿“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加以統籌謀劃。強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既要立足當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又要著眼長遠,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促進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長期性的制度保障?!俄n非子·有度》曰:“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贝髮W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實現全面依法治國的中堅力量。因此只有高度重視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育,使大學生尊法學法用法守法,法治中國建設的宏偉目標就一定能夠順利實現。
1 民辦高校大學生法治思維狀況調查
為深入了解民辦高校大學生的法治思維狀況,該課題組以武昌理工學院這所有影響力的民辦高校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依據法治思維的相關內容,精心設計了調查問卷,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對該校本、專科層次的600名學生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6000份,收回有效問卷5886份,有效回收率達98.1%。
1.1 問卷調查情況
此次問卷調查內容共設置10個問題,分別從法律知識習得方式、法治作用、法治思維形成三個方面對被調查者進行調查。在回收的問卷中,研究樣本的組成結構如表1所示。
1.2 調查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當前我國民辦高校大學生整體法治思維水平不高。其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2.1 法律知識習得方式較為碎片化
法律知識是法治思維的重要內容,是衡量法治思維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據。如調查“你對法律的習得方式”時,41.3%的學生選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37.6%的學生選擇《電視法治欄目》,19.8%的學生選擇《法律電影》,1.3%的學生選擇其他;再如調查“你對憲法和法律內容的了解程度”時,25.3%的學生選擇“非常了解”,32.8%的學生選擇“了解”,34.5%的學生選擇“一般”,7.4%的學生選擇“不了解”。
1.2.2 對法治的作用認識不足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绷挤ㄉ浦翁N含著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理念,還蘊含著以公正為生命線的法治精神。如調查“應以何種方式治理國家”時,52.6%的學生選擇“法治”,22.8%的學生選擇“德治”,16.6%的學生選擇“德法合治”,8%的學生選擇“其他”;如調查“法治對國家發展重要嗎”,32.6%的學生選擇“至關重要”,28.9%的學生選擇“重要”,29.7%的學生選擇“一般”,8.6%的學生選擇“不重要”。
1.2.3 法治思維的整體水平不高
法治思維是以法治為基礎的治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一種高級思維模式。如調查“法律與大學生自身的關系”時,32.5%的學生選擇“非常密切”,38.7%的學生選擇“密切”,20.7%的學生選擇“一般”,8.1%的學生選擇“可有可無”;再比如調查“當你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你尋求哪種方式維護你的合法權益”時,45.8%的學生選擇“法律”,12.8%的學生選擇“權力”,18.9%的學生選擇“武力”,22.5%的學生選擇“默默忍受”。
2 從學校層面分析民辦高校大學生法治思維缺失的成因
2.1 學校缺乏法治思維培育的頂層設計
目前在民辦高校中,主要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為法治思維培育的主要途徑。2018年新修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共分六章,其中前五章為思想道德修養的內容,第六章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即法律基礎的內容,此章包含六個小節內容,即社會主義法律的特征與運行、以憲法為中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培養法治思維及依法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通過此章內容的學習,使大學生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進法治意識,養成法治思維,更好地行使法律權利和履行法律義務。但在授課過程中,這部分內容并未受到高度重視,課時不足10課時。由此折射出學校對學生法治思維的培育重視程度不夠,缺乏頂層設計。
2.2 法治思維培育主體的專業素質較差
目前,民辦高校大學法治思維培育的效果不盡人意,與培育主體的專業素質有很大關系。法治思維的培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首相要求培育主體應掌握系統的法學理論知識與司法實踐經驗,具備運用法治思維分析和解決現實社會中矛盾與糾紛的能力。然而在實踐中,思政課教師是培育大學生法治思維的骨干力量,其中還有學校負責學生工作的輔導員和黨務干部也承擔著《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授課任務。他們即沒有接受過系統法律知識熏陶,也沒有運用法律處理過司法實踐中的糾紛,其自身的法律素養也不高。
2.3 法治思維培育路徑單一
目前高校重要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作為大學生法治思維培育的主要路徑。該課程是公共基礎課,也是大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以武昌理工學院為例,該課程開設在大二第一學期,48學時,3個學分。該課程法律基礎內容的教學僅僅只有8學時。同時該課程教學方式也較為簡單,比如有個別教師采取注釋法,即對我國《憲法》《民法典》《刑法》等法律條文,進行解釋的方式傳授法律基礎知識;有些老師采取播放視頻案例的方式講解法律基礎知識;還有個別教師采取照本宣科方式傳授法律基礎知識,致使大多數學生對該課程缺乏興趣,其學習效果也令人堪憂??梢姼咝:鲆暳舜髮W生法治思維的培育,這是根本上造成大學生法治思維較為淡薄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