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儀
摘 要:希拉里·詹金遜爵士(Sir Hilary Jenkinson)是古典檔案學派的杰出代表[1 ],西奧多·謝倫伯格(Theodore R.Schellenberg)是世界現代檔案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學者之一[2 ]。本文以《檔案管理手冊》和《現代檔案——原則與技術》這兩部檔案學經典著為基礎,對詹金遜與謝倫伯格兩位檔案學界大師的語言行文風格進行比較,探討其中異同之處,以期為他人對詹、謝二人的比較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詹金遜;謝倫伯格;語言行文風格;檔案
1 引言
希拉里·詹金遜是英國著名檔案理論家,古典檔案學思想的代表性人物[3 ]。他1905年進入英國公共檔案館,1938年起歷任該館秘書、第一副館長和代理館長。1932年參與創辦英國檔案工作者協會,成為主要領導人之一。他曾擔任英國檔案工作者協會榮譽秘書、主席,皇家歷史手稿委員會高級專員,倫敦大學榮譽研究員等職[4 ],1950年當選為國際檔案理事會副主席[5 ]。詹金遜在檔案學領域的主要貢獻包括靈活運用來源原則,提出“檔案組合”和“行政官員決定論”等重要學術思想,推動了世界檔案鑒定理論發展[6 ]。他的代表作《檔案管理手冊》吸收了荷蘭手冊的全宗思想,強調全宗的完整性,提出檔案管理必須反映形成機關的原始組織機構和文件保管體系[7 ]。該書被在世界各國廣泛傳播,成為享譽世界的檔案學術名著[8 ]。
西奧多·謝倫伯格是美國杰出的檔案工作者,現代檔案學派無可爭議的靈魂人物[9 ]。他1935年進入美國國家檔案館工作,1950年任國家檔案與文件局檔案館處處長,1956年起任國家檔案館副館長兼檔案館處處長,1962年后在幾所大學里講授檔案管理課程[10 ]。其檔案學理論對當時檔案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11 ]。他的論著《現代檔案——原則與技術》敘述了文書工作的原則和技術,文書工作與檔案工作的關系,對比了英國等和美國檔案整理與編目工作的原則和技術[12 ]。多年來,該著作一直被視為檔案界必讀之作,影響了數代檔案工作者[13 ]。此外,謝著首次將鑒定思想寫入檔案定義[14 ],其對文件生命周期的概念、基本思想及階段劃分都有深入闡述,并對以后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論研究有重要影響[15 ]。
筆者認為詹金遜與謝倫伯格在語言行文風格上有較為明顯的差別,但亦不乏共通之處。
2 詹、謝在語言行文風格上的差異
2.1 語言特色
或許是由于詹金遜所生活的環境背景是以用詞傳統著稱的英國,《檔案管理手冊》給讀者的感覺大多是比較深奧晦澀。詹金遜著作的另一特點是多用一連串的反問句,例如在緒論第二節“什么是檔案?”的第6點Custody(保管問題)中:“Are these Archives? And if all these are Archives,whose Archives are they? If they are not,at what stage did they cease to possess that quality?”[16 ]這樣的發問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指引人們深入思考和探究。而謝倫伯格的《現代檔案——原則與技術》的語言給讀者的感覺就平實得多,生詞量也小很多。
2.2 注釋
在對比了詹金遜與謝倫伯格的著作以后,筆者發現二者在注釋方面采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
《檔案管理手冊》里的注釋內容豐富,注釋的篇幅常常占了整頁的“半壁江山”,有時甚至會超過正文篇幅。由此不難看出詹金遜在撰寫此作時可謂是嘔心瀝血,下足了功夫,力求做到每一句話都有理有據,經得住考察和推敲。詹金遜常引用大量典故、社會時事與其他著作等,這樣的注釋既增加了作品的可讀性,也使讀者增長了見聞。
相比之下,《現代檔案——原則與技術》里的注釋數量少且內容簡短,在正文第一部分中僅有一處注釋:“Quoted by Baldassare Bonifacio in his essay De Archivis, published in 1632,and reproduced by Lester K.Born,The American Archivist,IV,No.4(Oct.1941),237.”[17 ]筆者認為謝倫伯格的文章相對于詹金遜的文章對非英語母語者而言更簡單易懂一些,這可能也是謝倫伯格的著作中注釋的數量相比詹金遜的著作要少得多的原因之一。
2.3 插入語
詹金遜在《檔案管理手冊》中使用了大量插入語,一個完整的句子往往很長,閱讀時易使人感到疲倦,例如:“We differ here slightly from the Continental Authorities who,in their definition of Archives,include maps and plans and the like,but make no mention of the case of blank books or of material evidences annexed,even fastened,to documents: they prefer,indeed,to separate these last and relegate them to Museums,a procedure to which we object because it cannot be carried out to its logical conclusion in all cases without damage to Archives or Archive quality.” [18 ]而且這也給讀者帶來另一個困難:使用插入語基本上都會用到who、it、they、them、those等代詞,英語基礎不扎實的讀者很可能弄不清這些代詞到底指代上文中的什么內容,使讀者理解起來比較吃力,甚至對句意產生誤解;而謝倫伯格的著作中句式大多簡短易懂,這使得非英語母語者閱讀和學習起來較為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