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素娥
摘 要:在數學學習中,計算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無論是對當前的學習還是以后的學習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計算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增強學生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對于小學生而言,其邏輯思維能力還未達到一定高度,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中要積極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為學生以后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文章主要探討小學數學教師應如何把握核心,抓住關鍵,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關鍵;核心;培養;運算能力
一、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在數學方面尤其注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目前數學教學模式較為單一,許多教師在教學方面上不能針對本班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進行設計,學生也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數學公式的運用方面上,學生只會生搬硬套、死記硬背。此現狀對小學生的運算能力培養是極有負面影響的。教育部門要積極鼓勵教師把握住教學的核心,抓住數學知識點的關鍵,為學生提供最優的教學模式。
二、運算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數學運算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所占比重較大,也耗費了學生大量的學習和練習的時間。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數學運算的鍛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數學計算時,應要求學生每一步驟都要正確,因為一點粗心大意,就可能導致結果錯誤。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運算的課程進行預習,做一些較為基礎的題目,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自信心,借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并在每單元結束后,讓學生養成整理知識點的習慣,方便以后復習。
三、運算能力的培養在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教學現狀
(一)教師教學方法不當
小學生數學試卷的錯誤,除去不會的題,剩下的錯題幾乎全是因為出現了計算問題。學生計算能力差,有很大一部分責任在小學數學教師身上。在各個學校中,都會有部分教師認為計算能力是小學生通過自己的練習訓練而獲得的,或者是熟能成巧,認為沒有什么可以教授的知識方法,從而忽視了這部分的教學;還有部分教師認為出現計算錯誤,是因為學生不認真審題,粗心大意,對題型不熟悉所導致的,認為這些原因是無法通過教學來消除的,致使小學數學教師極其不重視培養學生運算能力。在課堂中,小學數學教師抓不住關鍵,把握不住核心內容,會讓數學課堂變得單調乏味。
(二)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缺乏自信心
數學計算對于許多學生來說都是噩夢,故此,部分小學生對于計算缺乏自信,認為自己怎么算也算不對,直接放棄,對數學提不起絲毫興趣;再加上小學數學教師不進行良好的引導,在數學計算的教授中,不利用一些簡便算法減少學生計算的壓力,導致學生進入高年級學習數學更加困難,而計算難度變得更高,學生算對的概率更加渺茫,久而久之,便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心,最終形成惡性循環。部分教師對學生比較嚴厲,遇到一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不積極幫助這類學生尋找數學學習方面上的問題,而是以冷眼相對,這樣的做法嚴重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非常不利于以后的學習。
四、如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加強運算能力的培養
(一)培養學生對數學計算的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重的一個階段,但部分教師不愿意積極創新教學模式,久而久之,學生也便失去了上數學課的積極性,逐漸對數學計算失去興趣。基于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好奇心重這一特點,積極培養學生運算能力。
例如每周定期在本班開展一次數學計算比賽,正確率高、用時少的同學可以獲得一些小獎勵;還可以在每一個學期的期末舉行一次全年級的比賽活動,獲得第一名的學生可以獲得表揚和獎狀。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學計算的興趣,更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勝負欲,從而讓學生積極練習數學計算。教師也可以在教授數學計算中,插入一些簡便算法,利用一些順口溜,方便學生記憶,例如11×11可以利用簡便運算和順口溜記憶——兩邊一拉,中間相加。借此吸引學生注意力,拉近學生與數學計算的距離,讓數學學習變得不再枯燥乏味,讓數學計算有規律可循。小學數學教師也可以開展“計算搶答賽”的活動,將學生分為兩部分,教師出題,兩隊學生進行搶答,最后答對題目多的小隊獲得一些小獎勵。這樣的教學課堂,既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度,也鍛煉了學生的快速計算能力,與此同時,也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計算能力,便于開展以后的教學。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運算習慣
在計算過程中,如果沒有好的運算習慣,就會導致看到題目時,學生想起哪一步就先寫哪一步,毫無規律可言,再加上學生沒有進行驗算,或者是少寫了一步過程,最終導致答案錯誤?;诖爽F狀,小學數學教師要負起責任,教會學生如何審題并讓學生認真審題,找出并圈出題目的關鍵詞,再結合自己所學知識進行作答。答題過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書寫過程,同時教師也要嚴格要求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字跡清晰和格式規范,因為有部分學生在計算中存在書寫潦草,0與6、9分不清,數位不對齊,漏寫小數點等等現象,這些都是計算錯誤的根源。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的運算書寫格式和字跡,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建立順暢的解題思路,幫助其減少因為字跡潦草而導致的運算錯誤,也方便教師批改和找出學生的計算錯誤與知識漏洞。當學生步入高年級時,會遇到一些應用題,這時就需要學生根據所給題目內容找出其因果關系,由因果關系列出相關式子。小學數學教師要在平時練習中不斷運用這種方式,在講課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運算習慣,更有力地保證學生所列式子正確,不偏離題目,提高學生運算的正確率。
(三)所學理論與具體生活相結合
數學這門復雜的學科,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很抽象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時要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抽象的知識點,同時要讓學生知道運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提高學生對運算能力的重視,積極進行運算能力的培養。例如教師可以根據課本上的一些例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的時候,教師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并借此了解其疑惑的地方,然后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運算的實際用處,拉近數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學習數學變得更加有動力,使其運算能力得到培養。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時間的學習積累才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在教授學生計算能力時,要注意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將所學的計算理論與生活相結合,要有針對性,針對本班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狀態進行授課,把握住課本內容的核心,抓住數學知識點的關鍵,不斷深入挖掘數學課本內容的深層知識點,提高學生運算能力的同時也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1]施露萍.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J].當代教研論叢,2020(3):84.
[2]李明建.小學數學信息化課堂教學對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培養的思考[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0(3):109,111.
[3]王超峰.把握核心,抓住關鍵——小學數學課堂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J].華夏教師,2019(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