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良
摘 要:地理學科是一門以可持續發展為宗旨,以人類所在的地理環境及人地關系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學科。作為高中課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學科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核心素養的有效落實,是獲得更優質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取得更好學習效果的有效力量,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并將其落到實處。
關鍵詞: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策略;質量提高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指出,深化課堂改革、落實以人為本的重大任務,必須將“制定學生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作為學科改革的中心。由此可見在教學實踐中加強對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性,以及努力培養、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概述
概括來講,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包括區域認知素養、地理綜合思維、地理實踐能力、人地協調觀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區域認知素養
區域是高中地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指某個特定的地域空間,是學生學習地理的基本單元和要素之一,是連接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重要橋梁。而區域認知素養就是對區域位置、區域特征、區域差異、區域聯系、區域發展等內容分析、研究、解釋、研讀的能力,是學會地理、學好地理必備的一項基本功,也是一項最基本的素養。
(二)地理綜合思維
地理綜合思維這一素養是指學生能夠運用綜合的思維去認知、分析、探究地理事物和現象,綜合思維涵蓋要素綜合、時空綜合、地方綜合等多個方面的內容,為的就是讓學生能夠以更專業的視角去學習地理、分析地理、掌握地理、解決問題,實現知識的內化吸收,獲得更好的地理學習效果,實現綜合發展。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培養學生區域認知素養的策略
區域認知素養作為一項學好地理的基本素養,我們必須加以重視,而這一素養的培養,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教師多措并舉,喚起學生對區域認知的內在需求。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學生只有發自內心地想要認識地理區域,各種方法的落實才更有價值。所以說,喚起意識和需求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案例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創設情境、展示不同區域和地域的獨特地理風貌、自然景觀等吸引學生的興趣,通過新穎的區域現象來激發學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從而讓學生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區域的學習和探索。第二,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激發學生新的區域認知。調查研究顯示,男生與女生對區域的學習、掌握程度是不同的,有著不同學習基礎的同學對區域的認知也大不一樣,我們在實際進行區域認知素養的培養時,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肯定學生的內在能力,并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方法來進行地理區域認知素養的培養。第三,加強對區域事件的重視程度,結合區域事件來幫助學生建構區域認知觀念。而這一方面需要教師將所教學的地理知識置于特定的區域內讓學生去認知、思考、研究和分析,另一方面要將一個小區域內容的學習放在一個大的區域環境中來進行教學和引導,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某一區域有更全面、合理的認知,學生的區域認知素養也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有效的提高。第四,注重多樣化地理實踐活動的開展,以此來提高學生解決區域問題的能力。比如模擬與演示,還有地理實驗室或戶外的社會實踐等,讓學生真正地實現學以致用,提高區域認知素養。
(二)發展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策略
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運用多種教學工具來提高學生的地理時空要素思維。例如,在教學中可以加強對地圖這一簡單、有效教學工具的應用程度。在高中世界地理的課堂上,如在教學“西北荒漠化的形成和發展”這一內容時,就可以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出世界上所有存在荒漠化的國家和地區,從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的角度做對比進行差異性的分析。此外,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展開填圖、繪制地圖的練習來培養學生的空間素養,如讓學生識記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絕對位置(經緯度位置)和相對位置,加深對讀圖知識的認識,從而使得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很好的培養。第二,創設多樣化的地理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覺等多重感官,讓學生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到地理知識內容的學習中來,使得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得到有效的培養。第三,注重學生的差異性,在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上要注重針對性的點撥,讓學生在既有思維的基礎上能夠有所提高。
(三)增強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策略
地理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僅靠簡單理論知識的記憶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生能夠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看到地理對學習、生活、生產的促進作用,實現知識的內化吸收,拓展地理學習視野,達到更優質的地理學習效果。因此,我們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時,要加強對地理實踐活動的重視,并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有意識地為學生組織多樣化的地理實踐活動,如在校園內給學生提供模擬地理園、地理活動教室、地理氣象觀測站、模擬天文臺、地理櫥窗等場所,讓學生在場所里展開具體的地理實踐活動。又如,展開地理微活動,充分利用常見的自然地理現象、相關的國內外重大事件和地理主題節日或紀念日,開展主題微活動,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發現問題,探索原因,解決問題,進而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使自身的溝通交流、地理實踐、問題解決等多項能力也得到有效地提高。此外,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能力,能夠根據不同實踐活動中學生的不同表現給出專業的指導和點撥,做學生的引路人、促進者,使得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的策略
人地協調觀的有效培養和提高也是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一觀念的有效培養,我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深入研讀新課程標準,加強對教材資源的研究和掌握,從中發現蘊含的人地協調觀念,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對其進行有效的滲透,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地理知識明確什么是人地協調觀。第二,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野外實踐課,在野外實踐課中讓學生近距離地與大自然接觸。在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加以引導,讓學生逐漸形成愛護自然、保護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人地協調觀念。第三,重視評價方式的全面性,貫徹人地協調觀。也就是說不僅僅要重視學生的地理考試成績,還要注重學生的觀念的養成,用過程性評價方式去評價學生的地理學習情況,在此過程中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學生逐漸形成人地協調觀,實現綜合發展。
總的來說,立足高中地理教學現狀,從多方面著手,探究出更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來培養、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是時代賦予我們教育者艱巨而神圣的使命,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將其落到實處。但在教學實踐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幾個簡單的策略和方法就能夠實現的,本文所做的分析不夠完善,給出的策略也不夠細致和具體,在日后展開高中地理教學實踐活動時,筆者還會關注、探究、分析此問題,繼續為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有效提高貢獻一己之力。當然,也希望更多的教師能夠參與進來,建言獻策,使得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得到有效的提高,收獲更優質的學習效果,實現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琛.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31):149-150.
[2]賀瑤,張明禮,王延華.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背景,特征及培養策略[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1(1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