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黨華
摘 要:2020年年初,各類學校緊急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線上教學成為主要的授課方式。由于大部分學校常規教學模式是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突然調整為全面線上教學,出現了諸多不適配的情況,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較弱,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存在不足,平臺還需完善等。文章通過對線上教學活動全過程展開調查,分析學生線上教學的整體感受來探究學生線上學習效果、學習疲乏度等因素,并提出有效建議,有助在線學習可以更好地開展。
關鍵詞:在線學習;教學平臺;自主學習
0 引言
計算機網絡高速發展的時代,出現了遠程教育、云教室、翻轉課堂等熱門教學模式,它們都是“線上學習+線下學習”的不同體現方式。當今高校普遍采用混合學習模式,以網絡平臺為輔助手段進行教學活動。2020年1月26日,為了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教育部提出了“停課不停學”這一應急方案,倡導學生通過在線教學形式進行學習。
1 ? 在線學習對于高校的人才培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線上教育也在蓬勃發展,同時線上教育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讓學生與資源、教師、其他同學間交互,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符合當今教學改革[1]。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可知,在當前國內最出名的且用戶面向整個社會的中國慕課網中,用戶為學生占比達到驚人的48.1%,慕課網上有許多課程都是付費制且費用不低,然而依然有如此多的學生愿意加入進來,說明學生對于自身感興趣的知識是十分樂意去學習的[2]。
當摒棄商業用途,線上教學進入大學校門,出現了一些“不適配”的狀況。“停課不停學”期間,學生的在線學習狀況反映出諸多問題,有人吐槽教師不懂用直播軟件、講課知識點太多、缺少互動等,在家辦公狀態沒辦法體現,教師也是在適應角色的轉換過程中狀況百出,這應該歸咎于無臨場感。
2 ? 問卷調查的設計及數據分析
為了開展線上教學效果的調查和數據統計分析,筆者把可能影響學生學習體驗和學習成效的線上學習因素加以整理,運用問卷星制作了一個調查問卷,隨機抽取多個專業十余個班級采取匿名形式調查,旨在通過對同學們在線學習現狀調查研究,找出能夠影響學習效果的諸多因素以及如何改進線上教學成效。
問卷調查內容包括了若干關鍵部分,具體涵蓋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教學環節、教學平臺及教學方式、作業、師生互動、課余輔導、學習效果、建議意見等多個方面。根據統計結果作出如下分析。
2.1 教師信息技術能力評估
學生對于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評價不一,部分教師教學方法多樣,能夠充分發揮平臺的功能而受到學生的歡迎。教師最需要加強的是對于學生在技術方面的困惑的解答能力,即指引學生更好地去使用平臺,更好地進行線上學習。教師信息技術及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與學習效率有一定的相關性,教師還應該多熟悉平臺和技術,做到減少講課中斷,保持學習活動的持續性和順暢性。
2.2 直播教學狀況反映
在直播狀況反映表中可以發現,直播教學的狀況可以肯定的是教師對于課堂有掌控感,且教學較順暢。只是部分教師一講到底,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討論區發言的不多。教師應該善用討論功能,就像在普通上課時候那樣,積極地發布討論,去調動學生思考和理解知識。教師對于知識的傳遞與講解影響學習效率最大,而知識點的適量程度以及討論區的活躍程度與學習效率也有一定的影響。
2.3? 學生線上教學期間的學習效果
大部分學生認為在線上教學期間的學習效率相對是下降的,并且知識的吸收度也不是很高[3]。因為有部分同學沒有電腦,百分之九十的同學都盼望能夠早點返校,在家一直掌握著電子設備,對一些枯燥的網課產生不了臨場感,容易產生逃避心理,微博上也經常出現關于學生逃網課之后的生活分享,缺乏必要的自律。
3 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方法
3.1? 存在的問題
3.1.1? 學生的主動性和管理時間的能力較弱
研究結果反映了學生在直播課期間討論區的活躍度不高,且學生自我評估在線下的討論區也并不會很積極參與,這說明學生的主動性較弱。學習者個人的因素造成了學習效率的下降,且研究結果反映學生會因為學習占用過多時間而產生疲乏感,大部分學生認為線上學習作業量更多了。
3.1.2 教師在線上教學中無法充當較好的技術引導者
研究結果表明在直播教學中教師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尤為重要,如果處理不好,相當于學習過程中斷。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本來就很難做到調動所有人的積極性,無論課堂進行得是否精彩,突發狀況都有可能會讓學習者開始將思緒轉移到課堂之外。在教師的技術能力反饋情況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學習者對平臺或技術有疑問的時候,教師并不能夠提供有效的指導,也有可能是學習者本身就與教師存在著一定的距離感,更傾向于上網搜尋或者向同學詢問平臺如何去使用,教師在線上教學中無法充當較好的技術引導者。而實際上,教師在線上授課的同時是可以做到與學生增進交流,指導學習問題并及時反饋的。
同時在直播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由于也是直播新手,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經驗不足。相關性因素探究中討論區的活躍程度對于學習效率產生了正向的低度相關。教學活動是交互的過程,應當雙方都參與進來。
3.1.3? 平臺設計對學習效率存在一定影響
平臺的界面設計不應該僅包括視覺方面的美觀程度(使用時候帶給學生的直觀感受),也包括是否涉及到人性化的設計,功能是否易于查找。在學習者投票選出的觀看直播常用APP中,依托于QQ的騰訊課堂使用數量排在第一,師生對于騰訊課堂的運用可以快速上手、界面簡潔整齊、功能齊全。而據筆者了解,很多學校官方合作的APP是超星學習通,前期教師做了大量運用準備,學習者一般在APP上面觀看導學視頻以及提交作業。
由于騰訊課堂的分享屏幕直播上課比較穩定,具有簽到、舉手回答問題、討論、布置作業等功能還支持回放,對于實踐課程的學習非常有利,學生如果當堂沒有消化,可以針對性復習。相對而言,超星學習通在開學第一天就因為卡爆了,現在大部分教師只在學習通發放學習資料及批改作業,在問卷調查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建議教師用騰訊課堂教學,甚至在軟件課程的學習效果調查中,學生希望返校上課后教師還能夠錄制教學過程視頻。
3.2? 對策與建議
3.2.1 平臺盡力完善,適當對用戶進行調研
上述情況說明無論使用哪一個APP,界面設計會對學生學習意愿產生影響。平臺可以調研學生的喜好,使得平臺觀感更優秀。
(1)平臺人性化設計。平臺的人性化設計的重要,可以在“功能是否易于查找”這一細節體現出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細節的確影響了學習效率,平臺要做到即使是新手使用也沒有負擔,以減少學生使用時候的過渡期。
(2)對于學生在平臺的活躍程度建立激勵機制。平臺可以建立一個用戶數據庫,反映自己的學習情況,一周學習多長時間且每天學習時段的分布,這也算是平臺和學生的互動。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習者本身的管理時間的能力。平臺也可以對于學生在直播期間和非直播期間的討論區活躍程度做一個統計,教師可以對于活躍程度建立激勵機制,或者納入最后課程總成績的計算分值之一。
(3)依托未來5G技術,減少突發狀況。保證學習過程的持續性,需要平臺和教師共同做到。當直播人數過多的時候會對服務器造成一定的負擔,平臺服務器應該增加承載力。5G技術在2019年興起,或許我們可以看到在未來直播卡頓,直播平臺崩潰的情況不再出現。
3.2.2? 教師積極發揮在線教學的引導作用
學校可以對教師的技術能力進行事先培訓,教師應該事先學習直播技巧,在進行直播教學時才能發揮得最好,讓知識得到良好傳遞,讓大家在討論區活躍起來,促進直播教學的效果。同時教師越熟悉平臺技術,越可以和同學增進交流,可以將技術上的引導作用發揮到最大。
4 結語
本研究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從學生的真實體驗去分析學習者在不同教學活動對平臺的整體感受,并探究了對學習效率產生正面影響的一些因素,對提高在線教學學習者滿意度,提高學習者學習效率具有一定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璐.廣西高校網絡教學平臺應用研究[D].南寧:廣西師范學院,2013.
[2]劉述.用戶視角下在線學習平臺體驗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9(10):47-52.
[3]韓夢.在線學習中教學交互對學習者滿意度的影響因素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編輯 傅金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