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張磊
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發展,各種新的學習模式如潮水般涌現,在所有學習模式中,最具有沖擊力的便是在線學習。疫情防控期間,在線學習成為高校學生的學習方式,以黑龍江省高校參與在線學習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借助問卷星平臺進行在線學習情況的問卷調查,以期為高校老師及教育管理者們調整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參考,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在線教學;疫情防控;學習情況;調查研究
1 調查背景
2019年與2020年之交,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給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健康帶來巨大損害。全國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各高校延期開學。在這種背景下,教育部發布《疫情防控期間做好高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1],要求各高校應充分利用線上資源,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2 調查對象與方法
2.1? 調查對象
研究以在疫情期間,黑龍江省高校參與在線學習的高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在線學習的問題,有利于老師和教學管理者調整教育教學的工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
2.2? 調查方法
研究運用了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渠道查閱有關在線學習的文獻資料,筆者通過對文獻資料的閱讀,了解高校學生在線學習的基本情況。
研究使用問卷星設計調查問卷,采用自編問卷《疫情防控期間高校學生在線學習情況調查》,以網絡發放的形式在黑龍江省高校隨機發放,問卷全部收回,收回1 160份,對收回問卷進行逐個檢查,剔除無效問卷13份,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 147份,有效率為98%。
3 調查結果統計分析
本次調查主要圍繞疫情期間黑龍江省高校學生在線學習使用的工具及平臺、在線學習效果、對在線學習的肯定方面、在線學習遇到的問題以及疫情結束后對在線學習的態度及偏好幾方面來進行展開。
3.1? 疫情防控期間高校學生在線學習工具及平臺
2020年4月28日發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9.3%,使用電腦上網的網民不足50%,使用平板上網的網民為29%[2],人們的上網行為偏好逐漸從PC端轉為移動端。從調查結果顯示,在疫情防控期間,87%的高校學生使用手機進行在線學習,70%的高校學生使用電腦進行在線學習,10%的高校學生使用平板在線學習。學生更傾向于使用手機,因為手機攜帶較為方便。
騰訊課堂、慕課、學習通、釘釘等各類在線教學平臺系統在各大高校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3]。調查結果顯示,高校學生一般使用多個平臺進行學習,原因是不同的老師對于平臺的偏好不同,一名學生要面對多個老師,會出現同時使用多個平臺的情況。92%的高校學生使用釘釘,80%的高校學生使用騰訊課堂,73%的高校學生使用智慧樹,67%的高校學生使用雨課堂,63%的高校學生使用中國大學慕課,57%的高校學生使用超星,38%的高校學生使用QQ直播,28%的高校學生使用微信群,高校學生對愛課程及e-learning平臺的使用較少。
3.2? 疫情防控期間高校學生在線學習效果
與傳統課堂不同,在線學習是學生獨自通過平臺自行學習的方式,需要學生自我約束,自我調控。對于注意力及自控力相對偏弱的高校學生來說,缺少老師的約束及課堂學習氛圍。在放松的居家環境中,學生難免出現走神或學習狀態不佳的情況。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45%的高校學生認為線上與線下的學習效率基本持平,39%的高校學生認為在線學習效率沒有傳統課堂學習效率高,16%的高校學生認為在線學習的效率高于傳統課堂。全面進行在線學習僅有幾個月的時間,有近4成的高校學生還不能適應在線學習,使得學習效率降低。
隨著技術的革新,互聯網有著海量的學習資源,高校學生可以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有21%的高校學生認為在線學習完全能滿足其學習需求,57%的高校學生認為在線學習較能滿足其學習需求,18%的高校學生認為在線學習不太能滿足學習需求,僅有2%高校學生認為在線學習完全不能滿足學習需求。
3.3? 疫情防控期間在線學習的優點
在線教育打破了時間、空間、年齡以及虛擬和現實的邊界,具有開放性、自主性及互動性的特點。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超過7成的高校學生認為在線學習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而且可以重復觀看課程,近5成的高校學生認為在線學習能接觸到更多的學習資源,超過3成的高校學生認為在線學習能快速獲取學習資料且學習成本低,超過2成的高校學生認為在線學習溝通方便。高校學生對于在線的學習便捷性和可重復觀看課程的認可度較高。
3.4? 疫情防控期間高校學生在線學習遇到的問題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高校學生在線學習普遍遇到的問題是網絡卡頓,有近8成的學生表示出現過這種情況,超過5成的高校學生認為長時間看手機及電腦,會對視力產生損傷,超過3成的高校學生認為在線學習無法集中注意力,同時有少部分高校學生認為存在在線缺乏交流、線上信息量大、閱讀不便、老師及同學對直播平臺操作不熟悉、學習資源更新速度慢的問題,只有4%的高校學生在線學習沒有遇到問題。
3.5? 高校學生對疫情結束后在線學習的態度及偏好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經過幾個月的在線學習,雖然有37%的高校學生不喜歡這種形式,但是有83%的高校學生能夠接受疫情結束后部分課程的在線教學,11%的學生表示部分課程是否線上都無所謂,僅有6%的高校學生表示不能接受部分課程的在線教學。在線學習能被多數高校學生接受。
在線學習必然會推動混合式教學的發展,通過線上+線下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可以把學生的學習由淺到深地引向深度學習。在疫情結束后,若采用混合式教學方式,有65%的高校學生偏好線下課堂進行答疑,41%的高校學生覺得線下小組討論、老師總結的形式較好,39%的高校學生喜歡線下課堂進行實踐活動,31%的高校學生支持課堂展示、老師點評,20%的學生覺得老師在線下課堂進行拓展補充就可滿足學習。
4 結語
開展“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不僅是抗擊疫情時期保障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應急之舉,更是“互聯網+教育”應用的充分展示。此次危機將會加快我國高校在線教學在方法、內容上的建設 。
4.1? 提高高校教師及高校學生平臺使用技能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高校學生在線學習使用的平臺眾多,有釘釘、騰訊課堂、智慧樹、雨課堂等,有95%的學生使用兩個以上的在線平臺,并有22%的高校學生認為老師對平臺使用不熟悉,21%的學生認為學生對平臺使用不熟悉。老師對平臺使用不熟悉會影響教學進度,不能保證教學工作平穩有序地進行,學生對平臺使用不熟悉會影響學習效率。
高校應整合眾多平臺,集中使用1~2個直播平臺,并對老師及學生進行技術培訓,提高軟件操作的能力。為缺乏相關經驗的教師配備“助教”式的保障隊伍,保障這些老師的教學效果。邀請專業技術人員設置微信群或者QQ群,實時為老師和學生進行技術問題的答疑,為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保障。
4.2? 培養高校學生良好的在線學習習慣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有39%的高校學生表示在線學習沒有傳統課堂學習效率高,36%的高校學生表示在線學習無法集中注意力,27%的高校學生認為線上的信息量大,閱讀不便。全面進行在線學習僅僅實施了幾個月的時間,部分高校學生無法像傳統課堂一樣去適應在線學習也合乎情理。
高校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和思想疏導,面對經常遇到網絡卡頓、長時間面對電腦及手機等電子產品產生的疲憊,部分學生會產生焦慮。高校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在線學習的優點,端正學生對待在線學習的態度。教師指導學生線上搜集資料進行自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督促學生完成課前預習及課后作業,上課的過程中實時觀測學生的學習狀態,培養其良好的在線學習習慣。
4.3? 疫情結束后,部分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有近5成的高校學生能夠接受疫情結束后部分課程完全在線學習,僅有6%的學生表示不能接受在線教學。如若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老師進行理論講授,線下老師答疑、小組討論、老師總結是多數高校學生比較歡迎的方式。
教師準備好線上教學的資源,可以在全網下載高質量的精品課程,或者以直播或錄播的方式在平臺上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線下根據各個學科的特點,組織答疑或者小組討論,與學生進行討論,對疑問點進行二次講解。教師課后進行總結和反思,通過多種渠道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不斷進行改進。
[參考文獻]
[1]陳實,梁家偉,于勇,等.疫情時期在線教學平臺、工具及其應用實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0(5):44-52.
[2]許博博.在線教育背景下學生學習方式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8.
[3]王波,黃冬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下高等院校在線教學組織探討[J].高教論壇,2020(4):60-63.
(編輯 王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