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獻華
【內容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21世紀以來備受關注的教育領域。根據相關調查,我國普遍存在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心理壓力過大,中小學校方面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又相對忽視的問題,導致校園危機事件時有發生。本文根據“十三五”期間柳州市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實踐經驗,對區域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理念、管理機制、推進路徑進行了梳理,就柳州市在整合資源,立足本土開展可持續發展的區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整合資源 心理健康教育 柳州實踐
20世紀末期到21世紀初期,我國出臺了眾多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決定”和“意見”,以保障廣大民眾能有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新時期,心理健康問題不僅是整個社會所要面對的問題,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一、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相關調查顯示,近年來,我國普遍存在著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心理壓力過大,而中小學校方面對心理健康教育又相對忽視的問題,導致危機事件時有發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各年段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都存在著嚴重的不均衡,這種不均衡體現在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僅有城市中的部分中小學,而其他學校、特別是縣級及以下的學校常常忽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或者讓未經專業培訓的班主任兼職心理輔導。學校心理功能室的建設不規范,甚至相當部分學校不存在心理功能室。在學生心理出現問題時,學校往往起不到及時輔導的作用,出現心理危機事件時只能依賴醫院和公益組織。因此,如何整合資源,立足本土開展可持續發展的區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為區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柳州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概況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是最早在市級教科所設立心理研究室的地級市,但在“十三五”前,我市面臨的問題與全國其他地區是一樣的,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頂層設計模糊、工作機制不夠完善,柳州市也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粗放,發展無序的情況,導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效率普遍低下。
“十三五”期間,我市加大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力度,開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著力解決柳州市心理健康教育頂層設計模糊、工作機制不完善、師資短缺、工作路徑不明確等問題,形成了“理念引領、服務師生、三維管理、四步推進”的“123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進路徑(見圖一)。經過近五年的實踐,取得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全覆蓋,專兼職心理教師全培訓,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水平全面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柳州市教育系統的心理防疫工作經驗得到自治區副主席黃俊華批示“值得肯定”并轉發給全區學習。
三、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頂層設計確定方向
頂層設計是工作推進的藍圖。我市以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確定了“以人為本,育心立德,持續發展”的柳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緊密結合我市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長遠需要,以打造柳州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提升心育工作質量為目標,通過構建全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落實兩大心育工作重點:服務學生健康成長,培育心理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的專業自信。
(二)三維管理形成合力
通過交流是形成工作合力的基礎。我市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實行市教育局思政科、市教科所德育心理研究室、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訓基地一職校三方聯席會議制,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決策、工作進行會商,建立柳州市心理健康教育行政、業務、實踐三位一體的扁平化運行機制,使心理健康教育從政策制定、專業水準和執行落實等方面都能得到保證。
(三)推進策略保證落實
專業的陣地建設與專業的師資培養成為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我市立足于教育與發展,重點打造適合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心理課堂,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挖掘學生的心理潛能,注重預防和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實現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與補救性心理健康教育同步提升。五年來,我們通過四條路徑,推動了柳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1.陣地建設先行
心理輔導室作為學校學生心理輔導的重點場所,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必要性。學生在生活、學習方面遭遇挫折時,往往由于無人傾訴和引導,造成心理疾病。心理輔導室作為設備齊全、人員專業的功能室,能夠針對學生所遇到的困難進行專業的溝通和疏導,實施心理危機干預。我市以點帶面,分批、分層推進心理健康輔導室的建設并完善其功能,為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陣地保障。2013年至2019年,我市在心理健康教育工程上累計投入2400萬元,配齊了全市281所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實現了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100%覆蓋。
2.資源整合護航
心理疾病作為新世紀越來越常見的病癥,給學校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學校心理輔導教師能解決的只是一般心理問題,對患上嚴重的心理問題和精神病的學生,學校只能轉介給專業人士處置。我市為解決中小學心理健康問題而整合的資源包括醫院、行業協會學會、高校高職等,這些單位、機構定期有針對性地為學校進行專業師資培訓、科研課題研究、危機干預、疑難問題處置等服務,給予學校有效的、專業的支持。近年來,我市整合了市內外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形成了一大批有穩定關系的專家支持團隊。
3.師資培養保障
在全面推行心理健康教育之前,根據相關的調查發現,我市的大部分學校并未設立專職心理教師的職位,相關的教研活動也很少,大多數學校沒有正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更無法有效應對校園心理危機事件,這些情況導致心理教師自我效能感不足、職業成就感不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市從課堂教學、課外心理咨詢、危機干預三方面著手,構建自力更生、團隊合作的柳州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
(1)課堂教學
課堂是學生長期學習的地方,而課堂教學也是教師所熟悉的“陣地”。因此,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教師可以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課堂教學研討,形成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學課例。再通過多種渠道分享典型課例,推動我市心理健康課堂教學的發展。自2017年開始,我們堅持每年一次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現場會,每兩周一次的心理教研活動,帶動了全市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發展,提升了心理教師的職業效能感。
(2)心理輔導
心理輔導是心理教師的基本功,是幫助學校解決心理問題的專業技能,這一專業技能需要在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才能形成。心理咨詢的流派眾多,并不是所有的都適合學校。為此,我們在學校心理輔導方面,著力推行“一理念”“一工具”“一技術”模式。“一理念”為積極心理學理念,旨在引導教師以積極、正向的視角看待學生和自己,關注美好和幸福;“一工具”為沙盤游戲,旨在提供師生交流的載體,拓展心理教師了解學生的途徑;“一技術”為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技術,旨在利用其結構化、人性化、個性化的優勢,聚焦問題的解決,提高學校心理咨詢的效率。
“一理念”“一工具”“一技術”模式的推行對我市教師咨詢水平的提升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大部分專兼職心理教師在解決來訪學生問題時,目標明確,路徑清晰,成效顯著。
(3)危機干預
在校園生活中,當出現一些超出中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事件時,學生會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導致一系列的心理變化。這時,必須由經過專業培訓的心理工作者進行危機干預,才能有效疏導困境學生的心理狀態。為此,柳州市成立了教育系統心理志愿者服務隊,隊員們本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參與了多起校園危機事件的干預工作,積累了經驗,形成了較為有效的校園心理危機干預路徑。
(四)教育變革落實
21世紀是心理學蓬勃發展的時期,能應用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的研究成果也不斷涌現,我市積極對外交流,引入先進的教育成功經驗并實踐于整個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當中。其中,大部分技術已在心理課堂中實施,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專業、有趣、有效”的心理健康課堂模式已初見成效,并在此模式的推廣與影響下,我市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學生對此的認同度高、參與積極、感受深刻,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班級管理模式的改善也有著不小的影響。
四、反思與結論
21世紀是人類社會高速發展的時期,急劇變化的生活環境對學生心理的成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也進入一個高發期。經過這些年對心理教育的實踐探索,筆者發現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一個較年輕的學科,其專業性與復雜性是獨一無二的,心理教師需要經過長期而持續的專業培訓才能夠勝任工作,為學生的心理保駕護航。如何構建科學的、富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訓體系,營造全民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大環境,是全國教育關注的熱點,也將是我市將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著力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羅鶯鶯.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終生的幸福奠基[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14):68-71.
[2]裴學進.建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維整合型視域的學理資源探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5,31(11):72-74.
[3]張小衛.論新時期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隊伍的建構[J].科學中國人,2015(21):297-298.
(作者單位:柳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