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國際貿易與電子商務平臺結合的意義,根據時代需求,提出電子商務平臺背景下國際貿易的發展策略,以為我國國際貿易事業的發展提供部分參考價值。
關鍵詞: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平臺;發展策略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互聯網技術與網絡環境逐漸改善。時至今天,我國行業發展逐漸形成互聯網+模式。電子商務作為一種線上交易模式,將互聯網+效能可謂發揮到極致,為我國經濟發展另辟蹊徑,提供強有力的基礎保障。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國際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日益密切,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可有效鋪設我國與國際貿易之間的橋梁通道,有效提高我國國際貿易水平,使其發展越來越趨于成熟。因此,簡化我國國際貿易操作流程,積極轉變理念,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因勢利導,加強與貿易合作商交流溝通,降低運營成本,打造一條科學有效的國際貿易電子商務通道,促進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是目前我國經濟建設發展中的重要目標。
1.國際貿易與電子商務平臺結合的意義
將國際貿易與電子商務平臺相結合,可以為貿易公司提供更加有利的發展條件,隨著社會發展,國內外產生大量提供國際貿易服務的公司,且工作效能遠高實體貿易公司,較大程度顛覆傳統貿易公司交流貿易運作管理的模式,可以有效迎合市場經濟需求,為貿易實體公司提供全面化、個性化的服務模式。其次,以電子商務平臺為主要渠道展開國際貿易,可有效降低貿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同時,電子商務平臺作為全天交易平臺,可以突破傳統國際貿易的交易時間限定,為國際貿易提供24小時不間斷服務,有效解決因時差而出現的磋商、合同簽訂、交易、售后服務等難題,最大程度滿足客戶時間需求,減少人力資源輸出,實現在線溝通,節約人力、物力、時間成本。
2.電子商務平臺背景下國際貿易的發展策略
2.1加強電子商務理念,提升應用積極性
為提升貿易公司自身實力,基于國際貿易長遠發展視角,首先應該積極轉變意識觀念,結合新時代發展特點,將電子商務理念踐行于日常貿易工作之中。在此過程中,相關單位應該加強電子商務推廣與宣傳,使眾多貿易工作人員,可以切身體會到電子商務的重要作用,消除傳統認知下對電子商務的誤解,觸動工作人員積極性,抓住時代發展機遇,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電子商務建設中,拓寬國際貿易發展渠道,在政府及社會的扶持推動中,有機結合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
2.2加強電子信息技術手段,培養復合型商務人才
貿易與電子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相關從業人員基于電子商務的較高專業性,必須具備電子信息化專業技能和商務貿易知識。根據實際調查,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對于熟練掌握商務貿易知識、精通電子信息化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要求越來越高。根據我國工商局統計分析得出,我國跨境電商在2022年,進出口規模將達到12萬億元,整體發展趨勢正在以每年50%左右的速度遞增。因此,從整體社會人才儲備結構來看,電子商務及國際貿易復合型人才缺口較大。因此,應該在各大院校中不斷完善課程結構,增加專業教學范圍,建立雄厚師資隊伍,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并展開有針對性的實踐操作培養,從而為當今國際貿易發展,輸出高質量復合型人才。此外,應該明確政府領導地位,以各項優惠政策提升電信網絡環境,推進電子商務在外貿企業中的應用率,打破傳統分割體制,有效促進資源生成與共享。
2.3建立健全電子商務法律制度,提升國際市場競爭
國際電子商務在互聯網全球化的發展背景之下,應該結合國際化發展局面,進一步優化我國電子商務法。首先,應該明確電子商務法律制度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地位,考慮貿易經濟的協調性發展,為我國貿易事業的發展提供重要準則與依據,使國際商務貿易來往渠道可以更加適用、規范。因此,在制定法律法規時,應該遵守法律原則,結合國際貿易實際情況,充分發揮相關政策條例“管”的職能,從而在國際貿易經濟體制擴大的過程中,使其更加規范,形成良好競爭氛圍,有效約束體制發展中的不穩定因素。此外,為提升我國國際貿易市場競爭力,在建立健全電子商務法律制度的同時,更應該要求企業堅守公平、公正原則,強調自律、自強精神,嚴厲懲處違反電子商務貿易行為的企業和個人,為我國國際貿易提供優良的電子商務平臺。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國際貿易可借網絡平臺的客戶優勢與先天資源,挖掘更多商機,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為經濟建設創新更多機遇。因此,貿易企業應該加強電子商務理念,提升應用積極性,培養復合型商務人才,建立健全電子商務法律制度,規范市場行為,促進良性競爭,使電子商務為我國國際貿易事業的發展提供有效推動力量。本文上述內容,因時間和范圍等不可控因素,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以期在后續深入探討中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我國數字經濟治理面臨的挑戰以及應對之策[J].楊祎.? 科技經濟市場.2021(01)
[2]“一帶一路”數字經濟治理邏輯、問題及應對[J].方麗娟,張榮剛. 理論導刊.2020(11)
[3]數字經濟時代的全球經濟治理:影響解構、特征刻畫與取向選擇[J].馬述忠,郭繼文.改革.2020(11)
[4]數字經濟治理碎片化問題及對策[J].李勇堅.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2021(02)
[5]數字經濟治理邏輯演進和路徑選擇[J].杜慶昊.互聯網經濟.2020(Z1)
作者簡介:王琳(1988.1-),女,云南省昭通市,大學本科,中專講師,教師,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