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飛
摘要:現如今我國正處于產業轉型、創新的階段。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更加彰顯出人力資源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經濟發展全球化的背景下,創新管理已成為完成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環節之一,擁有高素質的經濟管理類人才是確保企業管理自主創新的關鍵。
關鍵詞: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實踐教學
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學生實習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踐培訓課程,通過培養學生的實踐知識和技能,幫助學生在理論知識基礎上更好地利用教材中的知識,并幫助他們更好地將教材中的知識付諸實踐。同時,教學方法正在改變,這一領域的學校實踐培訓課程主要采用團隊方法。作為實習的一部分,研討會不再被老師觸摸,而是由一群學生組成。這種方法不僅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而且使他們能夠激勵學生學習。此外,當代實用院校教學手段不斷更新,已在教學過程中啟動和積極使用實驗教學軟件。
一、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現狀
(一)培養目標定位不準
人才培養目標是課程系統化發展的準確定位指標。據統計,各企業對中層管理人員和基層管理人員的需求量是最大的,這些管理人員能夠融入現代市場經濟體系并進行業務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同時還要求他們是具有經濟學、管理學等基礎知識,能洞察現代管理理論、方法,熟知經濟領域政策、方針,創新意識與實踐精神極強的經濟管理類人才。然而,眼下有很多高校在制定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目標時,將培養重點放在了能夠適應事業單位、各類工商企業以及政府部門的科研型經濟管理人才和高層管理人才,這就使得培養目標和市場需求二者間出現差異。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經濟管理類專業具有較強實踐性,課程內容與實踐活動的聯系非常密切,主要是以應用性為指導。經濟管理類課程內容的設置比較強調基礎理論,對實踐課程的內容沒有高度重視,公共基礎課程所占比例較高,教材內容并未緊密結合實踐,雖然學生的理論掌握牢固,但是缺少應用到實踐中的機會,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趨勢下,課程內容稍顯滯后。還有高校在課程設置方面有著課程內容之間缺少關聯性的問題,無法使其形成一個整體,以至于在學生的后續學習過程中較難深刻理解前面學到的內容。
二、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一)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培養學生技能
學生繼續教育是經濟學管理實習的重要任務。經濟管理實習課程包括不能代替理論學習的教程、方法和相關知識。因此,在信息時代,通過實踐課程,經濟上活躍的學生的知識結構,特別是他們使用和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組織。利用實踐課程使學生能夠在現代信息時代利用現代IT流程的操作、創新和社會技能。
(二)立足人才培養現狀,把握未來發展方向與要求
相關人員在制定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策略時,務必充分認清這一類人才所具備的基礎特征,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基于社會經濟管理方向與經濟管理類人才發展需求,確保培育人才要掌握各種專業知識與基礎理論,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與素質,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以此提高自身綜合素養,使其能更好就業、創業,并持續發展新興產業。還要培養學生捕捉信息、綜合分析和應用決策的能力,掌握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現實,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并可以結合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變化趨勢來調整培訓和人才發展戰略。人才培養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使學生能夠真正融入市場,在市場中得到歷練,培養出高素質的經濟管理類人才。在市場優秀人才的發展以及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上,人才的培養應更加注重其綜合能力和扎實的技術專業素養,塑造其優秀的理念、道德,增強其責任心,要保持對新鮮事物的渴望,不斷提高他們尋求真理的沖動,塑造學生的挑戰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立足于社會實際發展,培養良好心理承受能力,并確保學生在隨后的學習和培訓工作中具有較強的預測分析能力、信息捕捉能力、分析決策能力、組織領導能力,以及應對與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
(三)持續更新和優化實訓教學的課程內容
由于實習過程中課程相對固定,內容沒有根據當時的新要求進行修改和更新。為此,教師必須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更新實踐實例,更好地滿足教師隊伍和人才培養的要求。在設置培訓內容時,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其經濟管理專業知識,開發符合實際培訓需求的課堂培訓材料,利用互聯網平臺和相關技術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例如,在類似于學習管理的教程中,教師可以使用ERP模型在一個小組中管理光盤,以幫助學生學習新的理論知識。在設計實用的培訓課程時,教師必須更加注重內容設計的合理性,以幫助學生提前準備可行的課程,提高學生對實用課堂的參與程度,并真正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
(四)培養學生職業意識
如今的高校很難融入職業培訓。大多數學生沒有工作經驗,無法獲得職業地位,更難發展成職業道德。因此,今天大部分畢業生不想工作,不工作,也不急著上班。這種現象是由各種因素引起的。大部分學生都在校園里度過,幾乎沒有社會交往,特別是在經濟管理和就業的某些領域。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辦法是通過經濟管理課程的實踐使學生融入社會,與經濟政策專業有關的相關就業單位和工作,以及了解和熟悉工作崗位的職責、知識、技能等。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國家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融合的背景下,企業愈發認識到經濟管理類人才的價值作用,熟悉運營和管理方法的專業人員已成為每個公司競爭的總體目標,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任重而道遠。基于此,高校應結合學科特色,結合企業對經濟管理類人才的綜合要求,來不斷創新培養模式,培育更多優秀人才,給經濟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單小珂.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1(02):136-137.
[2]薛薔媛,蘆丹.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下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改革探析[J].投資與合作,2020(12):147-148.
[3]李益求.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20(11):61-63.
[4]邱蕾,朱偉.高校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今日財富,2019(23):136.
[5]王螢.分析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J].現代經濟信息,2019(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