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新高考下,物理考核更關注對學生自身分析力進行培養,學生需對遇到的相關問題實施分析與研究,也就是通過物理知識的學習,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決,不然學生的學習就只能停留于課本與習題中.基于此,本文主要對新高考下,物理情境化的試題復習策略實施探究.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物理;情境化;試題;復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24-0080-02
收稿日期:2021-05-25
作者簡介:劉成金(1982.4-),男,福建省長汀人,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物理教學研究.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版)中明確指出,教育需遵循相關教學規律以及學生自身的發展規律,與學生自身的思想、生活、學習相貼近,對學生的成長需要進行充分反映,從而使學生實現生動活潑且主動發展.新高考下,考試科目、形式及其錄取的制度與要求都產生了相關變化,參加考試的科目通常由學生進行自主選擇.試題注重情境的創設,更關注對學生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察.因此,為了更好的滿足新高考對于物理學科提出的要求,促使學生形成物理學科素養,教師就需注重物理習題復習的情境化,從而使學生實現高效解題.
一、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情境識別能力
物理學科的情境教學當中,情境創設通常對相關物理知識的傳遞有著重要影響,只有將學科知識滲透到情境當中,才可以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相應的吸引力以及生命力,并使相關物理知識得到真正的理解與內化.物理知識的學習中,若僅僅停留于教材上,沒有對相關物理知識進行加工設計,呈現的知識就會顯得枯燥無味,無法將相關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因此,在物理學科的教學中,需注重情境化課堂的構建,為學生創設一個科學、合理的問題情境,促進學生進行自由發揮與聯想,以充分調動學生對于相關物理知識的學習欲與經驗,并使學生處于輕松、自發的狀況下學習與探究.經過相關教學實踐表明,學生自身的探究欲、求知欲一旦被調動,其所產生的體驗就會比較深刻,學生的學習也就更加有效.基于此,在物理復習教學中,教師通過實際的生產生活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加以適度的引導,促使學生分析簡化,將實際的情境轉化成非情境化的物理知識,從而提高學生情境識別能力,并使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具有更加形象且直觀的認識.
通過設計以上3個問題探究,指導學生建立模型,進行定量推理,體驗推理過程,并對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從而提高學生情境建模能力.
三、加強問題拓展,提高學生情境遷移能力
現代社會中,合作與交流通常是學生必備的品質.基于此,可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拓展,并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創設學生彼此交流與合作的氛圍,促進課堂氣氛的調節,并通過小組的形式,引導各小組實施自主情境遷移探究,并讓組內成員實施合理分工,如部分學生負責記錄,部分學生負責分析推理、部分學生則負責結果分享等.該過程當中,教師需做好相應的引導以及啟發,以促使學生情境遷移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上述例題中,學生完成問題探究活動之后,教師可布置情境遷移的任務,學生分組完成拓展并交流.
拓展:如圖2(a)所示為古代戰爭中攻城拔寨的大型拋石機.將其工作原理簡化為圖2(b)所示,輕質桿AB可繞轉軸O在豎直面內轉動.B處固定一重物,A處的口袋中放入一個質量為m的石塊,重物與石塊均看成質點.發射之前用外力使石塊靜止在地面上,此時AO與水平面的夾角為α,去掉外力后,當輕桿轉到豎直位置時石塊被水平拋出,求:
(1)石塊在運動過程中重力的功率如何變化?
(2)石塊水平拋出時的初速度為多大?
(3)石塊拋出后的水平位移與哪些因素有關?
通過問題拓展交流,教師引導點撥,以此使學生實現物理模型的內化,促進學生認識的升華,從而提高學生情境遷移能力.
綜上所述,新高考下,物理試題的復習教學中,學生獲取相關學習方法通常比掌握知識更加重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會應用相關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決,并通過探究實踐,將其形成的體驗內化為對相關概念以及規律的有效理解,從而實現高效復習,更好的應對高考.
參考文獻:
[1]黃多智.構建情景化課堂 主動回應新高考——談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考物理命題走向及課堂教學[J].理科考試研究, 2020,27(003):44-47.
[2]鄭行軍.談新高考形勢下高中物理專題復習有效策略[J].教學考試,2019(4):1.
[3]高杰.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應對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0,22(07):220.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