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艷娜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國重要的文化資源,其對于學生的思想品德的樹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作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教學 中國傳統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7.019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為了滿足社會需求,變革現有的教育體制是必然要求。新課程改革的首要標準就是,在教育工作中,教師必須堅持“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教育原則,充分展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教學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課堂教學順利展開。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文化知識,通過數學教學有效促進學生品德的提升,數學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將文化內涵滲透到數學教學過程中,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滲透數學歷史,創新教學方式
小學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基礎性學科,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深刻了解傳統文化對學生的意義,在數學知識教學中進行有效融入。通過數學知識和傳統文化的結合,讓學生能夠全面了解數學,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對稱圖形》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調動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基本講解了對稱的概念后,讓學生自由收集圖形或者設計圖形,并分享圖形,充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在《多邊形的面積》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講解數學經典著作《九章算術》,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的由來和發展過程。這種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的創新式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展示數學背后的價值,還能夠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傳統文化的意義,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基礎和思想品德意識。
二、滲透傳統文化教學,寓教于樂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好奇心非常旺盛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如果數學教師只是單純地解讀數學理論知識和數學公式,必然會影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倦、抵觸的心理狀況。但是如果數學教師將數學知識中特有的一些名詞和傳統文化進行結合,把數學名詞背后的文化故事和文化歷史講述給學生,將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另外,在編寫數學課堂教學內容時,數學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和知識背后的歷史故事進行結合,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當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發現樂趣時,就會自主地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從而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變得更加透徹。當教師運用游戲化的教學方式,簡化數學的概念理解,豐富數學教學方式時,不僅能拓寬學生的數學思維,還能使數學教學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讓學生不自覺地愛上數學。
例如,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一些有關數學知識的傳統小故事的任務,讓學生在上課之前,通過自己探索的學習途徑,去自主了解這些故事,并在了解故事之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分享給其他學生,數學教師再對這些故事進行細致的點評。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意識,還能夠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并讓學生在了解故事的時候,體會到故事背后的傳統文化,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
通過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滲透,可以提高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方面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只有當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產生足夠多的興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識學習之中,畢竟興趣才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傳統文化的滲透,就恰到好處地成為學生興趣培養的助推劑。
總而言之,為了加強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數學教師必須重視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在新課改背景下,將傳統文化和數學教學進行有機地結合,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認識到傳統文化的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王玉寧、蘇前進《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孩子天地》2020年第6期。
[2] 章春瑋《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文理導航》201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