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立泉 孔英姿
摘要:如今我國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農業領域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隨之帶來的是農業經濟管理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從我國目前的農業經濟管理情況來看,雖然農業機械管理相關工作已經非常嫻熟,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農業經濟管理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谛罗r村建設角度來看,農業經濟管理作為新農村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必然前提,我們必然要對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進行分析和闡述,以期可以為相關從業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農村;經濟發展;作用
農業經濟管理指的是采取現代化管理方式,對農業生產全過程涉及的各種相關資源進行整合同時合理分配,從而達到農業發展目標,推動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實現新農村建設的偉大目標。想要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必須將農業經濟管理作為基礎,以此來實現對農業經濟相關資源的優化分配,充分發揮出各種社會資源的優勢,從而解決“三農”問題。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和改革,每次進行改革都是為了推動農業經濟更好的發展,也是基于我國實際國情展開的改革工作。如今我們也必須對農業經濟管理的作用重視起來,充分發揮出其優勢可以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再輔以科學有效的管理措施,調動有利的社會資源,可以達到解放生產力、提升勞動收益的目的,進而推動農村地區經濟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正因如此,相關從業者必須對農業經濟管理的作用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充分發揮出其優勢。
一、農業經濟管理和農村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一)農民對農業經濟管理意識不足
如今大多數農村地區的主要農業生產勞動力是年長農民,很多年輕人都選擇進城務工,這就導致留守的農民多是文化程度有限的中老年人群,這類農民思想認知水平不足,對農業經濟管理的作用有不正確的認知,無法充分理解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促進作用,也無法理解相關制度的應用和落實,除此之外,這類農民對一些全新的生產技術也更加難以接受,學習效率不高,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在新技術學習上[1],難以快速提升農業生產水平。
(二)農業經濟管理機構未能得到普及
在現階段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農業經濟管理機構仍然未能在各地區得到普及,這種機構不完善的問題也給后續展開經濟管理工作埋下隱患,如今我國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的推廣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若無法在偏遠的農村地區進行普及,將會導致很多信息無法傳播,農業經濟管理作用也無法充分發揮,會進一步降低相關部門的公信力[2]。
(三)農業經濟管理人員水平不足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也一直是我國國家和社會廣泛關注的產業,然而目前存在很多農業經濟管理人員水平不足的問題,缺乏經驗、知識掌握程度不足等問題,均會導致農業經管工作無法有效開展,更無法推動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
(四)管理制度和資金問題
對于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來說,政府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從我國目前的農村經濟發展形勢來看,政府并沒有起到有效的監督管理作用,首要的原因是政府未能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進而導致農業經濟管理全過程得不到有效的監督和引導,而且存在很多管理人員不夠重視的問題。其次,由于不同農村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差異比較明顯,因此部分政府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未能投入足夠的資金,導致當地農業經管工作無法順利開展,進而造成了影響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的惡性循環[3]。正因如此,想要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就必須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投入足夠的資金,確保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可以順利展開,充分發揮出其作用,切實保障農民利益,進一步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二、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一)深刻體現了我國對民生的關注度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城市化建設進程的推進,使得城鄉之間的經濟差距逐漸拉大,我國各地政府部門必須對這一問題重視起來,作為新中國建設的基礎,農村力量是不可忽視的,而且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經濟在我國經濟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加大力度進行新農村建設,實現對農業經濟的高效管理,不僅可以推動我國經濟發展,還可以體現出政府的管理力度,基于此,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必須對農業經濟管理問題重視起來,做好新農村建設,實現現代小康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我國農村人口占我國人口總數的60%以上,因此,我國逐漸提高了對農村建設問題的重視程度,近些年來也在不斷出臺相關幫扶政策[4],提升了農業經濟管理水平,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體現了我國政府對民生的關注度。
(二)進一步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各項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使得農業經濟管理也在隨著社會經濟制度的改革不斷調整,根據傳統農業發展需要可以發現,傳統的農業建設講求整體性,而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則更側重于個體化,這也對新農村建設造成了巨大沖擊,也給我國社會經濟的轉型和改革提供了先機。當農業經濟管理實現了對個體單位的干預,就可以實現部分農民先富并帶動其他人后富的目標,建立良好的農業經濟發展氛圍,農民的勞動積極性高,提升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在這種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應用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首先,基于農業經濟管理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我國農業生產水平,作為農業的根本,生產力得到了保障才能進一步推動農業領域發展,其次,在農業經濟管理作用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得到了改善,促進農業領域向著有利方向發展[5];再次,可以提高農民經濟收入,改善農民的生活,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開展的核心就是以農民利益為先;最后,可以推動新農村建設進程,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三)保障農民基本經濟利益
有效的農業經濟管理措施不僅可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對改善農民生活、保障農民基本經濟利益也有一定促進作用,農業經濟管理可以對農業生產全過程進行規范,在建設新農村和發展農業事業過程中,也可以對其進行監督和管理。通過對農民進行農業經濟管理宣傳教育活動,可以在提升農民知識文化素養的同時,讓農民更好的掌握農業經濟管理的作用,確保每一個農民都能得到農業經管措施的保護[6]。同時,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在開展工作時需要注意,不能僅僅將農業生產相關事務作為管理重點,而是應該將農民作為重點管理對象,以確保可以提升農民經濟收入,保障農民利益。
三、農業經濟管理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新和完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
想要確保農業經濟管理更加科學有效的展開,就必須在傳統的管理制度基礎上進行創新和完善,從而對當地的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發展情況進行管理和監督。作為農村經濟合理發展的保證,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必須得到完善,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業經濟管理模式也必須隨之而改變,不斷更新和增刪內容,以此來更加貼合農村地區當前的發展需要。而農民作為農業經濟發展中的重點影響因素,想要保障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對農民進行管理,豐富其掌握的農業生產和管理知識,也能讓農民意識到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從而避免其思想水平落后[7]。除了在上述方面加強對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的完善外,還要在農產品生產方面進行約束,對生產、包裝、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管理,從而提升農產品質量,保障農民經濟利益。
(二)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團隊的建設
人才是各個行業領域展開有效管理的重要因素,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也需要注重人才的建設,為了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保障其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充分發揮作用,要求必須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吸納和對人才團隊的建設。只有建設一支專業性強且具備責任感的管理團隊,才能真正落實農業經濟管理。要求管理人員不僅要全面掌握相關專業知識,還要對農產品市場的變化以及時事有所了解。相關政府部門也要對人才的培養重視起來,可以建立教育培訓制度,用高福利政策吸引一些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投身于農業經濟管理的基層中來,充分發揮出其專業能力,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良性發展。
(三)采取多元化的融資方式
對于我國整體經濟發展來說,農業經濟是否得到了良好發展將會起到決定性作用,由此可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國家是否富強。正因如此,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對農業經濟展開高效管理,開展相關工作之前,必須保障有足夠的資金投入,然而以我國目前的農村發展情況來看,很多地區的農村政府資金不夠充足,必須依靠國家下放的財政補貼,然而這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解決資金問題,對此可以在社會上尋求幫助,采取多元化的融資方式,幫助農村建立更加多樣化的資金注入渠道,將這些資金應用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8],建立完善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可以進一步推動農業發展,實現農村振興,讓農村人民過上富裕的生活。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根據我國目前的農村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加強農業經濟管理有著重要作用,要求相關人員必須以此為目標建立有效的管理措施,從而確保可以達到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有諸多作用,不僅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還可以保障農村人民的基本利益,改善農民生活質量,推動新農村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
[1]張桂林.淺談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J].商訊,2020(03):186-186.
[2]王麗.淺談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中國室內裝飾裝修天地,2020(08):165.
[3]吳紅巖.淺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吉林農業,2020(22):52-52.
[4]周淑珍.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探微[J].農業科學,2020,3(02):11-12.
[5]向燁明.淺議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山西農經,2019(19):87-88.
[6]馬愛紅.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研究[J].新商務周刊,2020(05):29.
[7]劉春華.基于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研究[J].中國產經,2020(02):76-77.
[8]趙鋒.試論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農村實用技術,2020(05):33.
[9]劉曉君,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21(15):9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