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鋼旦
“你看,這成片成片的樹木,不僅美化了環境,而且增加了村集體收入,這是我們推行‘綠色銀行理念的直觀成果。”在修武縣周莊鎮張弓鋪村,說起綠化造林工作,該縣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介紹道。
近年來,修武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契機,以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以“六化”建設為目標,創新林業工作方法,實現了生態、社會、經濟效益多贏,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生態融合? ?打造精品
修武縣森林覆蓋率達32.57%,是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該縣依托南水北調、大沙河、黃河灌溉渠豐富的水資源,堅持“引水入鄉、聚水潤鄉、活水興鄉”的工作思路,實施水網、林網、路網“三網融合”。
該縣大力推行鄉村“綠色銀行”生態理念,通過儲備“綠色銀行”的“存款”,即數量與質量俱佳的苗木,打造獨具特色的修武綠色。全縣多個鄉村迅速響應,積極開展相關建設,由五里源鄉等16個村率先實施“綠色銀行”試點建設,加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換途徑,努力打造“水相連、林相接、路相通”的生態畫卷。
該縣以村集體的溝河路渠、村組地界、田間地頭為骨干,在全縣推廣種植優質速生用材林無絮楊,大力開展綠色廊道、河渠綠化、農田防護林建設。在村內街道、房前屋后、農戶庭院、村旁坑旁開展街道、庭院綠化,推動果樹進村進院,建設以優質林果為主的特色經濟林,打造鄉村林果化示范村13個。通過項目實施、全民義務植樹形式,建設省級森林特色小鎮1個,省級森林鄉村示范村3個,省級森林鄉村7個。
統一規劃? ?保證質量
為確保“綠色銀行”的“存款”成活、成林、成材,該縣縣委、縣政府組織召開“鄉村建設行動修武樣板縣”生態建設專題推進會議,明確目標、落實責任。林業主管部門班子成員和林業技術人員分包鄉(鎮),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植樹造林工作,定期印發綠化工作簡報,為取得預期經濟效益,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如期實現全縣林業長遠發展提供強大保障。
2020年冬季,該縣組織對全縣生態廊道、農田林網、溝河路渠、廢棄地、管控地、拆違地進行排查摸底,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進行統一規劃編制,嚴格按照國務院耕地“非農化”文件要求,提前解決造林用地問題,并于今年春節前與苗木供應商簽訂無絮楊引進協議,提前預訂苗木,解決了春節后集中種植時采購、調運、栽植的問題。
為確保造林質量,讓以植樹造林為首的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該縣利用互聯網、電視新聞、微信、發放宣傳單等形式廣泛宣傳,厚植全民植樹造林氛圍,增強群眾的生態綠化意識。聘請林業專家,提前對全縣150余名鄉村干部進行集中培訓,圍繞苗木栽植、后期管護、特色林果提質增效等課題,采取集中、現場、到戶等方式開展培訓,為春季造林綠化工作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截至目前,全縣今年新增綠化造林面積6000畝,栽植各類苗木46萬余株。其中,栽植速生無絮楊21萬余株,優質特色林果4.4萬余株。
產旅融合? ?一舉多贏
周莊鎮張弓鋪村充分利用村集體的溝河路渠,在兩側栽植速生楊,由老黨員、離退休干部、貧困群眾組成護林隊,利用田間耕作的閑暇時間修樹、澆水、除草、管護樹木。村里每年采取輪伐措施,按林木蓄積量十分之一的比例砍伐老樹、栽種新樹,平均每年可從“綠色銀行”中收取10萬元以上的“利息”,最高達到59萬余元,讓樹木成了村里的“錢袋子”,充實了村里的“綠色銀行”。得益于這筆收入,村委會補充購置了多臺農機在農忙時節免費為村民服務,年底還給每個村民發放紅包,農村人居環境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實現了生態、社會、經濟三贏。
王屯鄉新莊村圍繞“一村一品”發展思路,以鄉村林果化為特色,打造了集區域觀光、休閑采摘為一體的鄉村特色旅游產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游客到新莊村休閑觀光、采摘大棗,感受農耕生活和鄉土氣息。鄉村旅游逐漸成為主要的經濟增長點,村民們在從事特色林果生產中,吃上了“旅游飯”,掙上了“旅游錢”,有效促進了林業和旅游業深度融合發展。
“下半年,我們將創新綠化發展模式,堅定不移地為發展和穩固鄉村‘綠色銀行植入資本,實現生態價值轉化新路徑,持續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保障。”談起下一步工作,修武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韓保田表示。(作者單位:修武縣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