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林杰
【摘要】2016年6月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提出全面推進“優質資源班班通”,基本建成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要通過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教育管理的融合,強化教育信息化對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但許多教師和教學管理者僅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外在的物化方式加以使用,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沒有脫離傳統教育模式。本文集中討論如何利用碎片化數字資源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在分析問題的同時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碎片化數字資源;高中英語;高效課堂;策略
一、目前碎片化數字資源建設與高中英語課堂運用面臨的問題
1.數字教學資源系統分類體系不科學不完善。數字教學資源是開展信息化教學的根本,目前大部分教學資源系統存在分類體系不科學的問題,把高中英語數字資源簡單分類為案例、文檔、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并沒有根據學科特點和結合課堂教學過程各個環節進行科學的定義和分類,而且沒有建立對不同資源標準的定義標簽,所以要快速、精準地查找所需資源就困難重重,導致資源利用率低下。
2.目前高中英語數字資源的碎片化不科學。目前各大網站的數字教學資源大部分為媒體素材、試題庫、試卷、課件與網絡課件等,沒有實現數字資源的科學碎片化,不能實現對教學所需資源進行快捷的替換及自由的組合。重復工作導致教師利用資源工作量巨大、耗時長,不少教師“拿來就用”,課堂教學缺乏針對性,教師工作效率低。
3.備課是教師教學過程中最重要、最關鍵、花費時間最多的環節。在備課時,教師要綜合對課標的理解、教材分析、重難點把握、教學環節設計、講授方式及內容呈現以及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等方面,要備好一節適合學生的優質課著實不易,教案(學案)制訂后還需花費更多時間制作出符合教學流程的課件,而現有的大部分資源難以符合教師授課的直接需要,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查找、下載、編輯等工作。授課是教育教學的呈現過程,目前大部分教師使用U盤等存儲設備將制作好的課件拷貝到班班通設備上進行授課,這樣不但繁瑣,而且系統和硬件的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目前中小學教師利用信息化數字資源及設備開展教學工作,絕大多數仍停留在使用PPT上,其過程一點兒也不“信息化”,更談不上碎片化數字資源與備授課的深度融合,沒有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
4.教學過程管理的信息化缺失。教學管理是各個學校管理工作的重點,其中對于教師備課與授課管理是教學過程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大部分學校還要求教師按部就班地寫紙質教案,而實際情況是大部分教師應付了事,所寫教案的價值不高;部分學校教師使用電子教案,同樣是應付了事,只不過是原來的手寫變成了拷貝、復制、粘貼、打印,實際效果也不夠理想。學校教務(教導)處對備課檢查也是費力費時,想盡各種辦法都沒有解決教師備課質量不高的根本問題。學校對授課環節的監管方式,主要是巡查,時而聽課,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對教學過程實施有效的監管,對教師授課,用了哪些資源、每個資源用了多久、涉及哪些知識點、教師板書了什么、提了哪些問題也無從知曉。課后教師的教學反思也不能用信息化方式有效地實現科學方便的記錄,課后學生也不能對教師課堂板書、筆記等實現有效方便的回顧和理解、消化。
二、目前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已成為當前教學發展與改革的重要使命。2012年以來,不少研究者投身于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中,著力于研究深度融合的思路和方法,從改變“教與學環境”或改變“教與學方式”的角度來提高課堂效率。但由于目前高中英語碎片化數字資源分類體系不科學、高中英語數字資源碎片化適用程度低,導致數字資源庫不能有效地被教師備授課利用,教師備授課沒有很好地與數字資源庫實現深度融合,且教學過程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加重了教師和教學管理者的負擔。
沒有科學的碎片化數字資源分類,就沒有數字資源庫的高效利用;沒有與數字資源庫對接的教學工具系統,就沒有數字資源與備授課的深度融合。要實現數字資源與教學的高效利用和備授課的深度融合,就需要建立“素材資源”的科學化分類體系,實現教學資源的科學碎片化,使數字資源與教學備授課軟件實現在線無縫對接,實現碎片化資源的在線選擇、組合、高效利用等。
為此,四川省級課題“利用碎片化數字資源提升高中英語課堂效率的實踐研究”開題,擬通過對高中語言學學科研究,基本建立科學化、精準化的高中英語“素材資源”分類體系和高中英語碎片化數字資源的分類標準,建設高中英語碎片化數字資源庫。在此基礎上,進行高中英語碎片化數字資源與備授課系統深度融合的教學實踐,摸索出碎片化數字資源與備授課系統深度融合的有效操作策略,并實現教學管理過程的信息化,減輕教師備授課負擔,從而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最終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三、關鍵詞界定
1.高中英語。《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作為一門學習及運用英語語言的課程,與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相銜接,旨在為學生繼續學習英語打下良好基礎,強調對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綜合培養,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統一的特點,其目標是使學生在接受高中英語教育后應具備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學科素養。目前是一綱多本,以四川省所采用的外研社教材為例,含普通高中英語教科書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選修六、選修七、選修八。課題組按照四川省實際,主要對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選修六、選修七教材所涉及資源進行碎片化數字資源與備授課系統深度融合的研究和實踐。
2.碎片化。“碎片化”(Fragmentation)于20世紀80年代末出現在后現代主義的研究文獻,它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零片或零塊,從完整演繹為破碎的現象。
課題組對高中英語“碎片化”的界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行業標準JY/T 0608-2017 基礎教育教學資源元數據分類代碼》中的“RT01教學素材”下進行,一是根據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環節所需要的數字資源進行“碎片化”(如新課導入、新課講解、課堂練習、課堂小結、鞏固練習、學科素養提升等);二是根據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所需素材進行“碎片化”(如聽力材料、閱讀材料、完形填空材料,七選五材料,語法填空材料,改錯題材料,話題作文材料,知識點、例題、練習題、小結歸納、探究思考等);三是根據高中英語新課程、新課標、新高考要求,對題庫系統進行“碎片化”。
3.碎片化數字資源。碎片化數字資源是指根據教育教學需求,將數字資源進行截取、拆分等加工后,提供較為精準的教與學需求的數字資源。碎片化數字資源包含對音頻、視頻、課件等數字資源的碎片化,可以是按照教學環節、知識點、綜合素質能力等方向進行碎片化。
四、研究思路
在2019年版高中英語新教材使用前,課題組先就現行外研社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選修六、選修七進行研究。課題組全體成員認真研究高中英語新課標、高考考綱考試說明要求,深挖教材素材,探索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方法,借鑒普遍適用的課堂教學環節,結合各類備課授課模式,建立高中語言學學科碎片化數字資源分類目錄,設定與之相適應的科學化的“碎片化”要求,并根據高中英語學科的教學要求對收集到的學科教學數字資源或素材進行碎片化處理,建立高中英語碎片化數字資源庫,從而進一步提升高中英語備課和課堂效率。
五、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
(1)調查內江市部分學校高中英語教師教學資源使用情況、學校備課要求、學校備授課管理現狀等。
(2)調查高中英語碎片化數字資源庫建立并與備授課系統融合使用后的相關操作情況、高中英語教師備授課情況、學生學習反饋情況、實驗前后學生的學習質量及教學過程管理信息化等。
2.比較研究法。
(1)對比高中英語教師實驗前后備課工作量及工作效率。
(2)對比實驗前后教師對語言文字數字資源的使用情況。
(3)對比實驗前后教師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情況及學生課后反饋。
(4)對比傳統教學過程管理與信息化教學過程管理,總結得出信息化教學過程管理的優缺點,并改進完善。
3.行動研究法。利用現有資源分類標準的相關理論和方法,設計碎片化資源庫,并將這種分類目錄運用于備課系統,同時根據備授課系統實施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提出新目標,及時進行充實和修改,完善資源庫分類目錄,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改進提高,并在研究過程中加強階段成果的應用和推廣。
4.案例研究法。加強利用碎片化數字資源提升高中英語課堂效率研究,對個別教師的使用習慣、備授課習慣等加以分析,達到真正的深度融合。
六、高中英語高效課堂的幾個特點
建立高中英語碎片化數字資源庫及素材資源分類標準,在胡剛老師研發的在線備課系統和授課客戶端的基礎上,實現高中英語碎片化數字資源與教學備授課的深度融合,最終構建高效課堂。
1. 教案和授課課件兩個步驟一次完成,一鍵預覽。
2. 在線備課與教室班班通多媒體授課客服端實現無縫對接,備課資源自動同步到授課班級,實現授課資源的網絡化和自動化。
3. 教師備課與授課詳情可在線預覽和統計,實現無紙化備課,實現教學課前、課中、課后過程管理的信息化。
4. 英語資源利用在線化,音頻、視頻同步使用,課堂容量大。
5. 英語課堂生動、有趣,學生接受度高。
參考文獻:
[1]顏荊京,汪基德,安冉.基于資源分類的基礎教育數字資源共享機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3):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