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唯
【摘要】社會的發(fā)展使英語學科具有更強的實踐性,英語學科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體驗與感悟。依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英語教學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趣味性和實踐性,戲劇教學法作為一種既有實踐性又有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為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帶來了勃勃生機。
【關鍵詞】戲劇教學法;小學英語;應用研究
一、戲劇教學法的定義
戲劇教學法是將戲劇元素和戲劇表演技巧運用于教育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戲劇教學法能創(chuàng)造一種調動參與者全身心投入的情境,戲劇教學法能夠使課堂活動在自由愉快、輕松的氛圍中開展。戲劇教學法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方法,“它是把戲劇的形式和技巧整合到各種教育活動中,豐富教育手段,提高學習效率”。也就是說,戲劇教學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戲劇元素和戲劇表演技巧的應用,在這一點上似乎與更為人熟知的“教育戲劇”不謀而合。對于教育戲劇和戲劇教學法的關系,有學者指出“教育戲劇最終是為教育服務的,像DIE這樣的重要概念,其譯名越符合中國教師的習慣,在教學實踐、教師培訓中所遇到的障礙就越小”。從戲劇教學法和教育戲劇相對關系的角度來說,兩者內涵一致,但是戲劇教學法作為DIE的譯名更符合中國教師的習慣。《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習策略、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文化意識和情感態(tài)度之上的。戲劇教學法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其獨特的教育理念、戲劇化的教學方法為小學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
二、 戲劇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的意義和作用
語用環(huán)境和有效的評價機制的缺乏,給英語教師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重語言知識的學習,輕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英語作為溝通工具的工具性,忽視了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人文性因素。凡此種種,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缺乏自信、沒有興趣,從課堂上學到的僅僅是“啞巴英語”。戲劇教學法融入英語教學以后,英語課堂將煥發(fā)生機。
1. 以生為本,以“戲”促學。教師、學生、教材這三要素在英語課堂中是必不可少的,三要素相輔相成共同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育人功能。學生的內在動力對英語學習效果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和英語學習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內驅力和提高教學效率的必要前提。在應用戲劇教學法的英語課堂上,活動參與人數(shù)多,涉及面廣,因此能夠達到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與合作精神的目的。例如,動作傳真游戲和戲劇表演便需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自行組織、參與和按照要求完成活動任務,教師則在一旁觀察和維持秩序。總的來說,在教育戲劇滲透下的課堂中,學生是臺上的演員和導演,而老師則是臺下的觀眾,從而更好地處理教與學的關系,達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和諧統(tǒng)一。
2. 語境真實,語用有效。戲劇的呈現(xiàn)形式豐富多樣,生動逼真,戲劇語言能夠傳神達意。將戲劇引入英語課堂,通過劇情發(fā)展的邏輯和人物關系的呈現(xiàn),戲劇教學法滲透下的英語課堂讓學生切實體驗了英語文化,也深入感知了英語語言的內涵。此外,學生在戲劇教學法滲透下的英語課堂中,學生借助戲劇角色的身份,在真實的語境中完成合理的語用任務,該方式的教學效果遠勝于傳統(tǒng)的詞匯、語法的識記和枯燥單調的語言操練。利用戲劇教學法創(chuàng)設真實有效的語境,在理解語言知識和規(guī)則的基礎上操練英語,能夠幫助教師實現(xiàn)有意義的學習和有意義的操練。將戲劇教學法滲透到英語課堂中的具體做法為: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一些易于使學生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則的語料——戲劇臺詞或者內心獨白,學生從已知的臺詞推理出未知臺詞;或者教師提供語言框架,學生自由發(fā)揮,達到語言操練的目標。例如,在英語課堂中,學生在了解大致文本框架以后,利用一句臺詞、故事劇場以及律動唱游等幫助學生進行文本輸出,掌握當堂課所學內容。認知法強調有意義地使用規(guī)則,反對學生機械訓練,因此主張讓學生在一定的交際情境中或者實際生活中活用語法規(guī)則,從而實現(xiàn)有意義的學習,戲劇教學滲透的英語課堂教學能夠很好地滿足這一要求。
3. 任務推進, 層層遞進。在應用戲劇教學法的課堂中,課堂內容從無到有的生成過程也是任務逐漸推動學生學習的過程。一方面,學生需要通過戲劇表演等范式來理解戲劇情節(jié),從而實現(xiàn)文本輸入;另一方面,教師也會通過一些戲劇范式來進行戲劇創(chuàng)編以達到文本輸出的目的。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中,從完全由教師提供文本到教師僅僅提供情節(jié)框架,最后由學生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編劇本,任務難度也實現(xiàn)了層層遞進。
三、 戲劇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戲劇教學法滲透下的英語課堂教學前,教師對于教學內容進行戲劇化整合、加工和提煉,將其改編為具有戲劇特色的教學話題。戲劇教學法滲透下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致力于創(chuàng)設戲劇化情境,借助于戲劇情節(jié)的發(fā)展組織各種教學活動,最后師生借助戲劇范式共同研討,完成教學目標。
1. 戲劇教學法應用于英語學科教學案例——以典范英語1A Lesson21 “The Journey”為例。(1)熱身活動。在熱身環(huán)節(jié)選用的戲劇教學法有肢體游戲和歌曲演唱,主要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能夠快速進入課堂教學內容。“The Journey”這一課中,熱身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演唱問候歌,其中有很多表示心情的詞匯,如happy、sad、hungry等。熱身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就利用鏡子游戲和節(jié)奏步行游戲來復習這些詞匯,然后導入本課的學習主題。
(2)主題活動。在課程新授環(huán)節(jié),聲音魔法棒、放煙花以及節(jié)奏步行等游戲分別用來操練bored、cross和lost等新詞匯的發(fā)音和理解其含義。戲劇游戲的引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他們沉浸在故事情境中,在情境中習得語言并運用語言。在攻克繪本故事中的詞匯和句型難題以后,故事魔法棒和韻律歌謠的改編能夠有效引導寫生回顧故事并進行表演。
(3)討論活動。在課程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可以利用良心巷和坐針氈來探討繪本故事人物的內心,幫助學生理解人物心情和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并且為課后繪本故事的改寫打下基礎。
2. 戲劇教學法在低段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模式(如表1)。
除了以上幾種教學形式外,單詞接龍、動作傳真機、傳話游戲等形式都可以用于日常教學。但是在戲劇游戲和戲劇范式的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確保活動的效率,維護課堂紀律。
(2)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根據(jù)課程內容的主題開展適當?shù)幕顒樱唧w問題具體分析。
(3)活動開始前,可以通過口頭講述和課件輔助講解活動中對學生語言、表情、動作等的要求,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情境之中,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四、結語
戲劇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的發(fā)展空間很大,教學效果明顯。戲劇教學法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通過戲劇任務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真實的語境和有效的語用任務能幫助學生實現(xiàn)有意義的學習,增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力和體驗力。
參考文獻:
[1]傅熊平.戲劇教學法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7.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徐俊.教育戲劇的定義:“教育戲劇學”的概念基石[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4(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