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 方沙 汪樂



摘 要:我國每年在糧食流通環節中損失高達700億斤,比例高達20%,高校食堂的糧食浪費問題持續存在。本文以武漢科技大學為例,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從高校學生節約糧食的意識、行為與外部條件因素進行深入探討分析,對大學生食堂糧食浪費現狀及原因進行系統分析,并針對性提出可行建議。
關鍵詞:高校;節約糧食;糧食浪費;治理對策
隨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雖然人們的飲食支出占比減少,但在消費過程中節約意識淡薄的問題仍需注意。在高校食堂中,糧食浪費現象十分普遍,據高珊2013年在《糧食浪費之消費環節》一文中分析,每年大學生會浪費掉可養活約1000萬人一年的食物;近年來根據相關媒體對武漢高校食堂的調查,真正做到“光盤”的學生僅為少數,人均糧食浪費約二兩。
本文將以武漢科技大學為例,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針對節約糧食的意識、行為和相關外部環境進行調研分析,深入挖掘食堂糧食浪費的現狀和原因,結合學校動態和同學意愿來為節約糧食、“光盤行動”提供理論支持與相關建議,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帶動廣大高校切實有效地貫徹落實“節約糧食”政策,將節約理念深植于學生心中。
1 研究方法與數據說明
1.1 數據來源
武漢科技大學共有兩個校區,食堂業務統一由后勤集團運營管理,餐食質量較為均衡,對調研結果基本無影響。由于各學院招生數量穩定,因此根據武漢科技大學2020年各專業招生計劃指標,以各學院新生數量為參考基準,對各學院學生按比例發放問卷,提高問卷的合理性與實用性,本次共回收有效問卷442份。
1.2 問卷設計思路
問卷共26題,分為四個部分,從意識、行為等方面調查影響大學生節約糧食的相關因素以及對食物浪費的影響。
(1)1-8題為被調查對象的相關因素采集,包括被調查者的性別、戶籍、生活費用、飲食支出、是否接受過節糧教育、就餐方式、對食堂的食物質量和就餐環境是否滿意。
(2)9-15題是大學生在食堂浪費食物、浪費部分比例及其原因的調查,包括是否有用餐剩飯情況、浪費的食物種類和原因、剩余部分及比例。
(3)16-22題是大學生節約糧食意識和行為的調查,關于節糧意識有家庭節約意識、對愛糧節糧節日的了解、看到浪費糧食行為的感受、浪費糧食是否愧疚四個問題,關于行動上有飯菜不合胃口是否浪費、身邊人浪費糧食是否勸阻、如何帶動社會提高愛糧節糧意識。
(4)23-25題主要針對大學生對高校節約糧食教育的態度,26題學院的填寫則是為了確保問卷的有效性,該部分主要包括大學生是否參加過學校組織的愛糧節糧主題活動、對活動效果的認可度以及更加傾向的活動組織形式。
1.3 數據說明
本次回收的442份有效問卷中,男生占44.12%,女生占55.88%;有52.26%戶籍在城市,47.74%來自于農村;大學生生活費在250元到2500元之間波動,平均1363.24元(如圖1);飲食方面花費在300元到1600元之間波動,平均861.65元(如圖2)。
問卷前8題為解釋變量,包括2個數值變量和6個虛擬變量。虛擬變量有被調查者性別、戶籍所在地、是否接受過愛糧節糧教育、就餐方式、是否滿意食堂食物質量、是否滿意食堂就餐環境。將虛擬變量轉換為二分變量,賦值0或1,賦值過程中,肯定選項取1,否則取0,統計分析如表1。
2 大學生食堂浪費現狀與調查統計分析
當前已經有許多學者針對大學生食堂糧食浪費現象進行過研究,大部分是以學生的意識、行為方面切入,如學生飲食習慣問題、糧食教育的缺失、學生的沖動或非理性消費等;部分學者社會環境中進行分析,如飲食方面的支出占居民收入比例下降、宴會酒席制度習慣等。本文則主要從大學生生活費、飲食開支和節約糧食的意識、行為、食堂食物質量等外部因素、節糧活動的有效性進行全面調查和分析,得出可靠結論。
2.1 大學生生活費增長促進了糧食浪費現象
根據收集的問卷,大學生的糧食浪費情況各有不同,其中生活費、飲食支出與糧食浪費率存在一定聯系,分析發現大學生飲食開支與生活費基本成正相關,即生活費越高的學生飲食支出也會增加。從學生生活費與糧食浪費情況進行分析,如表2所示。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生活費水平低的學生大部分支出用于飲食,因此極少出現經常用餐剩飯的情況,有很強的節約糧食意識,明白節約糧食的重要性。隨著生活費逐漸升高,浪費糧食的比例明顯上升,每月500-1500元生活費的學生群體中有半數偶爾出現剩飯情況,少數經常用餐剩飯,說明這部分學生有較好的節約糧食意識,可能由于餐品份量大、口味不符等外部因素導致用餐剩飯。生活費水平較高的學生中,只有1/4不到的學生沒有出現用餐浪費情況,部分學生甚至經常浪費糧食,可能是由于生活費水平較高對應飲食支出的提高,在選擇餐品時出現盲目消費、攀比消費等不提倡的做法,同時自身節約糧食意識相對薄弱,沒有意識到浪費行為的危害。
2.2 大學生節約糧食認知較高但實際執行力有待加強
家庭是培養孩子習慣的第一所學校,是否注重節約糧食對孩子的節約習慣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大學生作為促進社會進步國家繁榮的棟梁之材,對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作用,要比較了解掌握愛糧節糧相關知識,做節約路上的先行者。
如表3和4所示,高校大學生節糧認知度較高,有較強的節約意識,比較了解愛糧節糧節日等相關知識,對待浪費糧食行為的自我意識較高,但在實際行動上執行力不足??吹嚼速M糧食的現象時,大部分學生覺得有點可惜,但有所顧慮或事不關己,并沒有選擇付諸行動;少數大學生會及時制止浪費行為,樹立良好榜樣;僅有極少數學生表示對浪費行為習以為常,選擇視而不見。
將飯菜白白浪費時有94.35%的學生表示會感到慚愧;飯菜不合口味時,27.15%的學生會選擇繼續吃完,其余學生選擇性吃一些或者接浪費;大學生作為規范和良好行為的積極塑造者和推動力量,84.16%的學生認為要從自身做起,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多更多的人參與節約糧食從而帶動社會提高節約糧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