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尹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需求,這也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轉變為“互聯網+”背景下與新技術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本文以“互聯網+”為背景,以《展示設計》課程為案例,探索互動式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以不斷促進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展示設計》;互動式
1 互動式教學方法
互動式教學方法注重教師與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后的互動,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希望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會獨立思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灌輸式”教育轉變為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由點及面進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分析問題、展開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師生互動的形式能夠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給課堂更多的可能性。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情況下,因材施教,盡情展現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互聯網+”背景下的互動式教學方法通過借助網絡平臺,讓學生在慕課、雨課堂、學習通上提前獲取相關的學習資源和最新的學習信息。教師可以提前錄制學習視頻,布置好下次課的學習任務,完善課程內容體系,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不斷促進學生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互動式教學方法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教師引導和講授為輔,在教學中以視頻、網絡等媒介為載體,整合優秀教學資源,使學生與教師之間展開良性有效的互動。
2 “互聯網+”背景下《展示設計》課程互動式教學方法探索
2.1 確定教學目標,指導學生預習
在預習階段,教師通過學習通或雨課堂發布一系列學習資料,例如,提前錄制好的微課視頻、錄音、課件和相關的網絡視頻,將具體預習要求發送給學生,并引出學習目的。學生通過閱讀學習資料,建立學習小組,并將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討論的形式在學習通上留言,教師和學生可以隨時通過學習通進行溝通和交流。在課前,教師可以在學習通上統計學生的預習情況,總結學生遇到的問題,在課堂上講授理論知識時能更加有針對性,強化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和課程重難點的學習。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新技術和手段進行學習,使他們的學習途徑不再局限于書本和課堂,而是給他們更廣闊的天地,培養不一樣的眼界。
2.2 預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
《展示設計》課程傳統的授課方式是教師講授理論知識——學生實踐操作——教師指導。我們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順序,提前在有雨課堂、學習通等平臺發布課前思考題,向學生拋出問題,引發討論,使學生對課堂充滿好奇和期待。例如,教師可以預設“早期的展示活動有哪些?”的問題,要學生在平臺上進行討論。通過預設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這是教師與學生產生互動的前提。在互動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成為課堂的主體,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能給課堂預熱,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教學效果。
2.3 經典案例解析,小組互動討論
案例解析在教學環節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一個環節。在案例解析時,我們要擺脫從前“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從主要角色轉變為輔助角色。在課前,教師收集大量優秀的展示設計案例,并對其進行梳理和分類,深度剖析其空間結構、區域劃分、參觀動線、材料特性、燈光設計、展具設計等知識。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貫穿到案例講解中,將案例解析上升到更深層次的審美特性和人文精神,傳遞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介紹完案例的背景和基本理論知識以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討論后選擇發言人對作品進行打分和點評,有不同意見的小組可以直接提出反對,在課堂上展開辯論。辯論過程中,教師在學習通軟件上發布投票,全班同學可以在平臺上投票,最后以投票結果來確定勝負。教師再在學習通中選定幾位同學,分別闡述投票原因,最后教師進行簡單的總結。通過案例解析、學生討論、小組辯論等環節,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
2.4 學生創作實踐,教師指導修改
通過案例解析和課堂辯論,學生對相應的理論知識有了一定的理解。教師根據既定教學目標,布置展示設計專項練習。通過展示設計實踐操作,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創作實踐是課堂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學生根據教師給定的命題進行市場調研和分析,從而設計出符合現代潮流和甲方需求的作品。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教授學生使用“思維導圖”的方法梳理自己的思路,選取對本次設計任務有用的信息,確定設計理念、提煉設計元素,再通過繪制草圖,制作效果圖、平面圖和立面圖展示自己的設計。完成設計以后,教師分析作品的優缺點,并提出修改意見。這樣,學生在最初的頭腦風暴階段不會被固定思維模式禁錮,在設計探索階段有正確的理論知識指導,設計完成以后能及時獲得教師的點評和指導,最后能把作品進行完善。在此互動環節中,學生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經歷了分析——探討——設計——完善等一系列的摸索,培養了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將學習真正落到實處。
2.5 設定答疑環節,實現反饋機制
雖然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理論知識,分析經典案例,但是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還是會遇到一系列問題。例如,展品的陳列、展具的設計、展板的尺寸、展廳的燈光設計和整個展示空間中色彩和材料的搭配等。因此,學生可以在學習通的主題討論板塊進行提問,其他學生也可以在問題里發表自己的意見。比較簡單的問題,教師在手機上進行操作,可以實時解決學生的問題;綜合性較強的問題,教師可以進行梳理和整合,下次課的時候在課堂上集中解決。最后,教師將大家普遍存在的問題和綜合性較強的問題進行置頂和加精,方便學生隨時查看。互聯網的普及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打破了教師與學生只在課堂上見面,下課后形同陌路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