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歆
(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江西 南昌 330046)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為了滿足國際貿易行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高職院校設置國際貿易專業的背景之下,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模式方法的改革和創新需求迫切。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導向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的確定在于強調以學習成果為導向,需要參照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基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由此產生,人才培養進程逐步展開,從而科學合理地構建與行業要求相一致的專業課程體系[1]。因此,定位產教融合為視角,依托校企合作為平臺,基于OBE理念,確定人才培養方案,社會行業需求與人才培養目標緊密結合,重構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發展迫在眉睫。
(一)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深入校企合作企業,調查分析國際貿易專業行業背景及人才需求情況,充分了解行業標準,產業及職場發展需求。國際貿易行業日新月異,如跨境電商行業興起、互聯網金融產業拓寬、自由貿易區和貿易港的設立給國際貿易交易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改變,高職的國貿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應著眼于時代,立足于行業,調整核心課程設置,滿足崗位不斷的變化。考慮學校定位及發展目標考量,所設置的專業也應該符合學校整體定位發展,人才培養目標應是企業標準與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相契合的應用創新技能型人才模式的提升。
(二)課程體系構建:成立校企合作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修訂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產教融合,合理開發梯度化、組合化、模塊化、適合學生自主學習、適合網絡平臺學習、適合機考的OBE鏈式課程體系。在校企共建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由行業企業與學校、校內教師與企業技術骨干員工共同參與下,按照國際貿易企業用人需求與崗位資格標準來構建國際貿易課程體系,建成“公共課程+國貿專業核心課程+國貿崗位課程+國貿專業選修課程+國貿職業素養課程”為主要特征的OBE鏈式專業課程體系。其中根據行業標準和企業需求適當調整與崗位對接課程、職業素養課程,并且企業技術骨干全過程參與,與國貿專業教師共同開發創新技能型課程,企業導師和校內專業老師按照模塊化課程設置,共同承擔教學任務。
(三)課程教學設施方案制訂:國際貿易課程體系設置基于“OBE”理念,基于校企融合,共同構建課程,是其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的模式貫穿其中,從課程教學計劃著手,教學策略推陳出新,校企取長補短,使得調整后的模塊化體系課程內容與匹配時代性的行業標準、創新嚴謹的教學過程與精準到位的生產過程對接,最優化實現人才培養質量。[2]改革課程模式,以提高國際貿易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為目標,按照“專業課程+企業崗位”的思路,以“工學交替式”課程體系為出發點,踐行四個概念對接(學校對接企業、課程對接崗位、教師對接師傅、學生對接學徒),學生逐步適應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不斷提升自我的職業技能水平和實際崗位適應能力。改革國際貿易專業教學模式,從滿足職業崗位能力需求入手,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改革,實施校企雙導師制機制,由知識傳授過渡到生產實踐,這種緊密銜接體現在專業教師作為企業特聘導師,下實習單位指導學生在實際崗位操作中的理論知識學習,校企合作企業選派技術骨干,定期來校參與實踐課程教授和實習指導。詳見圖1。

圖1 基于國際貿易專業預期成果中能力目標的課程模塊開發)
(四)產教融合,制定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實施規劃:教學過程實施安排:根據“OBE”理念的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按照企業要求和專業課程教學的需要實行“工學交替模式”:約1/2的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課程(學校主導),約1/2的時間用于在企業接受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課程訓練(企業主導)。在校理論學習時間15個月劃分為S1、S2、S3、S4、S5五個階段,企業實踐學習(模擬實習和生產實習)15個月劃分為B1、B2、B3三個階段。校企共同指定導師,指派專家交替式指導、監督學生更好地完成專業課程地學習和實踐。
(五)學院和企業共同制訂教學質量動態監控機制、改革國際貿易專業評價模式。圍繞企業用人標準,針對不同類型的國貿專業課程建立與之相匹配的課程評價標準,采用多維度全過程覆蓋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維度、校內教師評價維度、企業導師評價維度和社會行業評價維度相結合的方式,建立以學生理論知識+崗位技能為核心,持續調整改進,通過校企共同參與的動態評價模式,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一)基于“OBE”理念,構建國際貿易創新型課程體系必須要以職業崗位所要求的知識技能素質為基礎。首先深入對應學生就業層次的相關企業進行調研最為主要,校企專業共同研討,基于高職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職業崗位和崗位群標準和要求,分析基礎崗位群的各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素質,并將專業課程逐一核對調整,將國際貿易專業核心課程之間的關系捋順,最終形成新的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
(二)基于“OBE”理念,以產出導向的崗位工作過程分析為依據構建課程教學內容。高職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上崗需要具備企業要求的專業素質和快速上崗能力,滿足企業的“零距離”培養,專業教育的實用型、應用型的特色得以充分體現。在教學內容的設置和教授過程中,校企導師必須重點將職業崗位和崗位群所涉及的工作內容進行分析調配,詳細而具體的明確所涉及崗位群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使其相結合,按照模塊,項目化,分解詳化到專業課程中面向學生進行教授。
(三)基于“OBE”理念,校企構建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為培養出高素質的國際貿易技術技能人才,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必須著重訓練。按照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理念實時推進,逐步建立以校企共建為平臺,課程崗位巧妙融合的校內實訓教學體系,特點體現為:“單項訓練操作+綜合訓練操作”為主,校外實踐教學體系,特點體現為:“認知性實訓+模擬性實訓+生產性實訓”為主。
(四)基于“OBE”理念,改革傳統意義的固化評價模式。按照專業課程標準,采用體現課程分層的動態多維度評價體系,通過校內外對培養目標的修改意見進行系統的定位分析、歸類總結,落實在國際貿易專業校企共建課程體系、合理匹配地設置教學實踐環節、階段性的教學過程安排和總結性的畢業設計中,第三方評價機制的重要性得以體現和凸顯,由行業、企業對實習生崗位技能進行階段性,過程性,終結性的達標考核,人才培養目標的持續改進得以實現和完善。
根據行業前景,立足于國際貿易專業特點和目前我院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存在的問題,探索建立基于“OBE”理念的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實施方案,將以學校專業課程學習的本位教育與企業實踐技能操作的崗位工作緊密結合,使企業人才需求標準作為成果導向引領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
整合完善優化專業課程體系:以“OBE”理念為導向,結合國際貿易崗位群各職業崗位的工作任務和崗位要求,構建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優化專業建設的理論基礎,與企業聯合培養、商討一體化育人的長效機制,完善專業課程體系目標、課程標準、教學手段及相關教學標準等,科學合理地構建出基于崗位群的高職國際貿易專業鏈式課程體系。
通過“OBE”國際貿易課程體系的建立,開設與學生學習成果相匹配的課程,以國際貿易課程對接崗位的模式,專業教師以此為立足點,教授課程理論實踐相結合,成為能實操、善教學的雙師型教師;學生樹立技能學習理念,在校認真聆聽校內教師的理論講解、面對企業導師,樹立拜師學技術的理念,最終成為懂理論能上崗的,滿足時代需求的技能型經貿人才;校企本著搭建育人共同體框架的思想,實現雙贏的戰略新構想。
通過在國際貿易課程體系中推進多維度動態評價模式的形成有利于教師和師傅、學生和員工相互角色的轉變,最終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實現企業、學校、學生、員工四方面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為推動高職國際貿易專業發展、企業創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核心要素和根本支撐式是課程體系的合理構建,基于產教融合“OBE”理念的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質量的保證,這是一個滿足時代需求,校企合作理念的良性的閉環控制系統,一個動態循環改進的體系,后續將深化校企合作,融入“互聯網+”的形式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對于國際貿易專業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有著積極的借鑒作用,也為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