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
【摘 要】本文介紹了虛擬仿真技術的概念,從應用需求、應用實踐和應用優勢三個方面,分析虛擬仿真技術在網絡工程技術中的具體應用,希望能夠實現這兩項技術在各行各業中的普及。
【關鍵詞】網絡工程技術;虛擬仿真技術;應用探討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虛擬仿真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科技迅速發展起來;該技術具有操作方便、真實性高、成本低廉的特點,在計算機網絡工程的高校教學以及專業人員的實訓中逐漸被廣泛應用。
虛擬仿真技術作為一個正在快速發展的行業,應用領域日新月異。在建筑、駕駛、科學實驗等方面都可以做到逼真的視聽模擬,使操作者能夠直觀地與場景進行交流與互動,從而提高科學實踐以及教學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在當前的工程技術發展中有著不容忽視的優勢。而虛擬仿真技術本身作為一種測量網絡性能的科學手段而存在,能夠通過在計算機設備上建立模擬軟件,運行如Packet Tracer、eNSP、GNS等虛擬仿真程序,在計算機中構建平臺,通過操作者的相關操作取得數據,然后展開分析、反饋并運用[1]。我國較為普及的是以eNSP為首的華為網絡技術軟件,該軟件中包含常見網絡設備以及一部分相關案例。對于相關技術人員來說,該軟件正逐漸成為一門應該熟練運用并掌握的技術工具。
在網絡工程技術中,可以通過虛擬仿真技術對相關環境進行真實的模擬,使工作人員或者在校學生提前學會如何系統地運用網絡設備技術、通信工程、綜合布線技術等需要實際操作的課程。
(一)網絡工程技術中的實踐需求
職高和相關技術人員在進行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會遇到一半以上需要進行實操的內容,而建設實訓基地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較大,普通高校和一般企業難以負擔。同時,相關課程的理論性較強,一味地進行書本知識的學習而不通過實踐演練會使得課程變得較難理解,同時實驗設備的更新換代速度較快,一套設備無法長時間滿足學生的實踐需求。實踐操作的網絡設備可能產生某種危險性,而虛擬仿真技術則可以回避這一方面的危險情況。通過使用虛擬仿真技術,可以使這一部分在校學生能夠提前接觸到專業的設備,進行系統化的操作訓練,從而為國家提供具有經驗的優秀人才。而對于相關技術人員來說,網絡工程技術中的設備管理、綜合布線工程等作業也需要實地考察和測算,通過使用虛擬仿真技術,可以得到充足的試錯機會,也為工程的質量提供了保障。
(二)虛擬仿真技術的應用實踐
虛擬仿真技術的應用實踐可以展開到各方面,例如測繪、駕駛、工程運用都可以使用虛擬仿真技術進行模擬實踐,讓相關人員和學生在相對安全和方便的室內對專業性技能進行操作,提升熟練度和養成操作的習慣。在網絡工程技術中,由于網絡工程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較快,虛擬仿真技術就變得具有實體實訓室所不具有的優勢——升級更加方便、更加便捷,而且所需要的費用較一般實驗室低,不存在設備落后的問題。學習計算機工程技術的學生和職業技術人員可以在室內安全方便的環境下對自己的所學知識進行運用和實踐,或者根據自己現有的知識進行原創。
同時,將虛擬仿真技術引入高校課堂,比起針對于課本知識的講解要更具有直觀性。學習者在對相關案例進行手動操作后更容易掌握本來較難的科學技術,也可以在課堂學習中實踐演練較為困難的網絡工程案例,提前了解到一些更為復雜的知識。同時,身臨其境的教學模式更具吸引力,在更為廣闊的虛擬仿真技術應用領域中,實踐操作的掌握對學生未來的網絡工程施工水平和創造能力都會提供了較大的輔助[2]。
(三)虛擬仿真技術的應用優勢
傳統的技術實踐需要到相關的場地,運用有關設備進行實踐操作,同時設備具有更新換代快、價格昂貴等特點,運用虛擬仿真技術的話,可以在電腦上進行視、聽操作,通過模擬真實的案例,可以使操作者即使不到現場,也能夠掌握最新設備的調試能力。同時,針對真實設備更新換代快、造價高昂的特點,虛擬仿真技術的更新只需要更新軟件,而不需要重新購買實體。在這一方面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可以讓學校和企業把資金移動到別的地方,為學生創造出更好的學習環境,為工作者創造出更好的工作環境。
同時,虛擬仿真技術具有更加直觀、更加有趣味性的特點。并且在同樣的教學環境下能夠拓寬深度和廣度,加強學生和職業技術人員對于網絡工程設計的能力。在教學中運用虛擬仿真技術進行網絡工程技術教學,既能夠避免學習者覺得課程深奧、理論化不好理解,也可以降低學習者對課本的抵觸心理,能夠大大地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為我國的計算機網絡工程發展提供出一批創新型新人才,為未來我國的科技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以3D技術為基礎的虛擬仿真技術實訓室,在開展實驗實訓為一體的虛擬科研實訓活動中取得了較大的輔助作用。流程化、立體化的案例原理也更有利于學生以及相關技術人員的接受與演練,并且在單獨的教學之外還可以訓練團隊協作等能力,能夠有效提高辦公效率。
參考文獻:
[1]高洪坤.虛擬仿真技術在網絡工程技術中的應用[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21(05),72-74.
[2]呂青普,王朕.網絡工程專業虛擬仿真實驗平臺的建設與實驗教學改革設計[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07),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