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 要】本文闡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的途徑,提出提升教師德育能力、挖掘課程的思政元素、靈活使用教學手段、完善教學考核模式等實施途徑。
【關鍵詞】食品分析與檢驗 課程思政 融合教學 德育教育 思政元素
課程思政建設是當前高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食品分析與檢驗”作為食品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在保障食品安全、促進食品行業發展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它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型課程,在以往教學過程中,往往側重于知識及技能的學習,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專業課程中的開展。如何在專業課程中實施思政教育,是食品專業教育工作者亟須思考的問題。為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本文以“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為例,探究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
一、教學目的
“食品分析與檢驗”是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核心課程,包括糧食品質檢驗、植物油料與油脂品質檢驗、飲料品質檢驗、酒類品質檢驗、乳制品檢驗、豆制品檢驗、肉類檢驗和烘焙食品檢驗共八大項內容,講授食品感官檢驗、物理檢驗、一般成分檢驗、微生物檢驗等知識和操作技能,使學生掌握常見食品品質檢測技術,試劑配制方法和各種儀器的構造、工作原理及操作技能,形成對企業生產的產品實施質量監督的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拓展能力和社會服務綜合能力。
通過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育”的培養模式,使學生將所學的理化、微生物和儀器分析等知識應用于實際操作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嚴謹的科學工作作風,并樹立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通過課程思政教育,培育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文化自信、責任意識和紀律意識,促使學生實事求是、誠實守信,擁有堅定的職業操守、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
二、實施途徑
(一)提升教師德育能力
在學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教師作為探索知識海洋的領航者,需要把握好方向,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第一,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通過舉辦講座和學術報告,提高思政意識,同時加強教師黨員支部的建設,引導黨員教師在理想信念、師德師風、勤奮工作、關愛學生、以身作則等方面做好表率,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帶動其他教師,在教研室形成良好的教學教風。第二,加強教師本身的專業修養。以課程小組為單位,制訂教師學習心理學、倫理學及禮儀學等知識的計劃,通過網絡學習、小組交流學習等方式加強學習,積極參與相關教育培訓,以高雅的言行舉止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第三,邀請思政專任教師加入課程思政建設,在課程計劃、大綱和教案制訂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同時規范教學過程,以傳幫帶為依托,強化教師的責任心,規范課堂教學,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融為一體。
(二)挖掘課程的思政元素
“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具有較多的思政元素,可選取愛國情懷、文化自信、法治意識、工匠精神、團隊精神和安全環保等方面的思政元素進行融合。例如,在講解食品分析測定方法時,讓學生課前查找相應國家標準,在查詢過程中,了解該國標的更新過程,在課堂上教師再講解國標演變的緣由,使學生學習勇于探索的精神、樹立科研精神和創新意識,讓學生學會根據實際情況辯證地看待國標中各個方法的區別和聯系,能夠從國標中選擇最合適的方法來檢測教學案例中所供樣品;讓學生認真學習檢測操作過程、注意事項和結果計算部分,并特別注意實驗操作的嚴謹性、規范性、真實性和安全性。
(三)靈活使用教學手段
“食品分析與檢驗”是一門專業技術課程,采用傳統的講授法,顯得呆板,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而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中,靈活使用微視頻、動畫和虛擬實驗等多種教學方式,案例教學、課堂討論、實驗技能比拼和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手段,能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熱情。例如,通過播放優秀校友創業為家鄉建設的視頻或者直播校企合作單位的工作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家國情懷;通過動畫和虛擬實驗,向學生展示高精設備的使用和實驗操作細節,介紹食品行業的發展史,展示民族食品發展的情況,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通過課前閱讀和“牢記一條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的活動,讓學生熟讀食品安全法,增強法治意識,培養職業道德素養;通過實驗技能比拼,強化工匠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工作情景模仿,將安全操作意識灌輸到每個環節。
(四)完善教學考核模式
首先要強化過程性評價,實現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重點在食品分析檢驗的技能訓練,實驗課時占總課時的66%,因此要重視對實驗過程的考核。原有的期末成績=平時成績(30%)+期末卷面成績(70%),其中平時成績來源于考勤、課堂表現和任務(實驗報告)完成情況,比較傾向于結果評價。可以通過加強實驗考核來完善教學考核模式,即保持原來期末成績的計算方法,增加該課程的實驗技能考核項目。實驗成績考核表由三個部分組成:實驗前線上學習(20分)+實驗中線下操作(60分)+實驗后線下學習(20分)。
其次需要增強學生評價的參與度,將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實驗操作過程,多數的教學場景是一位教師面對幾十名學生,教師并不能及時全面地掌握每一名學生的表現,而學生相互之間距離更近,評價也更直觀,因此整個評價過程需要增加小組之間、學生之間的評價。以實驗中線下操作(60分)為例:實驗中線下操作(60分)=數據記錄(10分)+操作技能(30分)+小組合作能力(20分),其中每一項的評分都由教師評分(40%)+學生自評(15%)+小組成員互評(45%)組成。
最后結合各個環節的思政元素,在考核評定的方案中設定相關的考核成績點,考試考核方式模擬食品檢驗工職業資格考試為主導線,以“筆試+實操+平時成績”綜合評定學生成績,學生的平時成績從平時學習過程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及企業專家評價綜合分中產生。
通過近一年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教師和學生都有較大的收獲。教師主要通過教學設計和實踐,用閱讀、培訓和考核等多種方式努力提升自己德育能力,充分挖掘課程相關的思政元素,開拓課程思政教學資源,為課程思政的落實積累經驗,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實行課程思政后,教師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手段,采用線上線下的方式,并充分利用課外時間,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學習熱情,學生在學習過程更認真嚴謹,實操過程更注重技能的提升,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溝通能力、實事求是的科研作風,為培養學生成為合格的應用型人才夯實了基礎。
【參考文獻】
[1]雷莉.課程思政融入細胞生物學教學中的途徑探索[J].黑龍江教育,2021(2).
[2]張研.高職院?;瘜W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
[3]房川琳,熊慶,蘇燕.融合思政元素的無機化學實驗課程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1(1).
【作者簡介】李 梅(1981— ),女,廣西北流人,研究生,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食品質量與安全。
(責編 黃桂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