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小小說《香爐》為例論述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提出“整體構思、建構優化、創新實踐、反思提升”四步實施策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拓寬思維,抒發個人見解,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進而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四種能力。
【關鍵詞】中職語文 個性化 閱讀教學 實施策略
馬斯洛和羅杰斯提出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人的潛能、個性與創造性的發展,強調自我實現、自我選擇和健康人格作為追求的目標。在教學方法上,該理論主張以學生為中心,放手讓學生自我選擇、自我發現,真正地實現個性化、人性化的教育。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提出與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主體思想相契合。隨著《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版)》的頒布,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被放在了舉足輕重的位置,究其根源,主要是解決培養具有語文素養的人以及如何培養的問題。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主要通過閱讀教學開展,而基于深度對話及個性化閱讀教學能很好地推動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發現閱讀的意義和價值,提高學生的個性化思維能力。本文立足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以小小說《香爐》為例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尋求學生自學與求異的契合點,助推學生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
一、整體構思個性化閱讀教學
閱讀分為自主閱讀、深度理解和創意表達三個階段,從閱讀的層級來說,閱讀的三個階段分別對應閱讀的狀態、閱讀的過程、閱讀的結果三個層級。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關鍵是做好學生個性化閱讀和教師個性化教學兩者的契合與整體構思,促進學生從自主閱讀向深度理解、創意表達的縱深發展。
小小說《香爐》主要講述的是一位深山老林里的阿婆,同村人不靠近,因緣際遇,香爐牽線,阿良作為一個外鄉人、一個旅行愛好者,卻關愛、體恤并幫助阿婆,同村人冷漠與外鄉人關愛之間的強烈對比躍然紙上。教師在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時,要體現“學生為本”的理念,深入挖掘主題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打破傳統的主題講解模式,細心捕捉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設計任務探究、小組合作競爭、角色扮演等教學環節,學生根據教師的任務安排自主閱讀、深度理解,并通過參與扮演等方式進行創意表達。通過親身閱讀、活動體驗,整堂課下來學生學習興致高漲,課堂氛圍活躍,學生的思維得到提升,關愛、呵護身邊老人的意愿和動力得到激發,尊老愛老的社會風尚得以有效地傳承。
二、建構優化個性化閱讀的教學目標
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不是單指學生形式主義上的閱讀與討論,而是學生在對文本主旨的把握、理解和感悟基礎上,借助自我生活體驗與文本深入對話交流,再自我擴展思維,建構活動體驗,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情趣的過程。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基于教師整體建構、優化個性化閱讀的教學目標和主題聚焦。
(一)聚焦語文素養,提高學生語言積累能力
本課圍繞《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版)》要求,聚焦語文素養,教師從精心分析教材入手,注重學生語文感悟能力及應用能力的培養,在《香爐》篇幅短小精悍、語言淺顯易懂中引導學生領略課文的主旨,鑒賞遣詞用字的精妙之處。
(二)聚焦專業素養,提升學生語言應用能力
結合學生的專業要求,從“讀、品、賞、演、用”五個步驟引導學生讀懂句子的含義,品味作者的用意,賞析句子的巧妙,并引導學生將小小說進行創意表達。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多元解釋通過角色扮演等創意表達整體生成,實現學生情感體驗的深度建構。
(三)聚焦學生學情,提高教學針對性
學情分析是教學的起點,沒有充分的學情分析的課堂是假大空的課堂。深入分析學情,并根據學生“多才多藝,能說會演,情感豐富,思維活躍,有很強的表現欲和競爭欲”的特征,設計“走近香爐—訴說香爐—歡喜香爐—感悟香爐—演繹香爐—走出香爐”六個教學環節,創設一個充滿活力和競爭力的課堂,將提升學生語言組織能力滲透其中,實現利用學情優勢彌補不足,促進學生既能演又能說,語言能力和表演能力共同發展。
(四)聚焦情感教育,增強學生品德修養
《香爐》這篇小小說蘊含著一個觸人心弦的教學主題。為了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必須在教學各環節中加以滲透。課堂教學中的“歡喜香爐—感悟香爐—演繹香爐—走出香爐”環節就是讓學生從簡單的語句中,層層深剝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在環環相扣的學習環節中,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碰撞,從而讓學生對不同的人物性格產生不同的情感認識,引發學生對真與假、善與惡、好與壞的衡量與把握,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五)聚焦課文文本,提升學生文化自信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文化自信的基礎地位,語文課堂是增強中職生文化自信心的主陣地。因此,語文課堂必須能讓學生汲取到文化自信的力量。這篇小小說篇幅短小,語言平淡無常,卻能將三個不同的人物性格、特點、精神勾勒得栩栩如生,并且通過簡單的人物對話,將小說背后所蘊含的“敬老愛老有福、傳承文化有益”的強大力量表達出來,從而引導學生形成“百善孝為先”的思想觀念,并在行動上關愛老人、孝順老人,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三、創新實踐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過程
遵循以生為本和個性創新的原則,深度建構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四種方法:反思性教學、對話式教學、階梯式教學、理解性教學。筆者將采用成果分享式對話和角色扮演式對話的方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感悟,促進學生個性閱讀和體驗的深度建構。《香爐》是一篇引發社會思考的小小說,文章通過鮮活的語言刻畫阿婆、阿良和阿輝三個人物,告訴人們:同情與關懷應該是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人們應該向著美好的生活共同努力。經過一個課時的學習,學生基本疏通了文章脈絡,總體掌握了本篇課文的基本知識點和人物形象的基本特點。但是,學習這篇文章既要通過閱讀內容理解文章思想,還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人物扮演的角度開拓更加廣闊的思想領域,深入角色理解人物形象,進而從語文文本感悟上升到學生自己的個性情感體驗,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下面以《香爐》第二節為例,淺析如何結合學生的個體實際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實踐。
師: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根據《香爐》故事情節發展劃分了故事發展的四幕,結合老師帶給同學們的微課學習了小小說人物鑒賞技巧,掌握了人物形象刻畫的方法,現在請大家說說阿婆、阿良和阿輝的人物特點分別是什么。
(學生自主閱讀,找出阿婆、阿良和阿輝的人物特點,并回答)
師:相信同學們學習了這篇文章后一定會有許多感悟,現在請大家進入新的思想領域,去獲取新的學習體驗。下面,我們結合文本中的人物特點,進行創意表達—“演繹香爐”環節。
全班同學分為四個小組,第一、第二小組各派出2名代表扮演阿婆和阿良,表演的劇目是“購房添物抵香爐”,第三、第四小組各派出2名代表扮演阿婆和阿輝,表演的劇目是“揭開真相明香爐”,表演的要求是忠于原文和人物性格,盡量用自己的話語進行脫稿表演。
學生接受扮演任務,小組成員進行討論,選出扮演代表,同時進行扮演排練。(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參與引導)
(四個小組學生代表分別表演)
師:感謝同學們的精彩表演,本環節的角色扮演已經結束了,但是我們的任務還沒有結束。接下來,請同學們說說哪一組表演得比較好,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學生思考)
生1:我認為第四組的同學扮演得比較好,表情、動作、語言比較到位,較為貼近課文中的人物形象。
生2:我認為第三組同學扮演得比較好,她們在扮演中聲情并茂,動作、表情都很豐富。
生3:我覺得第二組的同學扮演得挺好的,她們在扮演中體現了阿婆的年老和阿良的好心。
師:好!今天扮演的同學都很棒,把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動情演繹。從同學們的扮演中,老師感受到大家敏銳的思維、良好的觀察力和表現力。“語文即生活”,而“生活”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我們的心要永遠系在一起,向著美好的生活一起努力,上演更多美好的劇目。
師:通過這堂角色扮演課,大家一定從中獲得了嶄新的閱讀感悟,體會到更多的閱讀樂趣。老師請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嘗試新角度、新思維、新方法去解讀、感悟文章。
四、反思提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方法
個性化閱讀教學包含學生自讀與教師教讀,它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平等和深入對話,實現學生自學與求異的過程。在《香爐》個性化閱讀教學中,一是做到了以增強語文素養為核心,緊貼語文課堂的要求和學生的學情,融“學、研、說、演”于一體,構建了個性化閱讀與個性化教學效果相一致的課堂。通過課前微課助學,課中利用案例探究、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法等,沿著故事的發展順序層層推進,人物的心理活動也層層剝開,給學生以內心的震撼,構建了活力與感染力相一致、個性化閱讀與個性化教學效果相一致的課堂。二是嘗試構建文化自信的紐帶,在細品《香爐》中展開對文中蘊含的惻隱關愛之情、感恩回報之品的情感熏陶,拷問了學生的心靈,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構建了與作者交心的橋梁,讓學生燃起對尊老愛老的動力,建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
總之,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小小說《香爐》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實踐,提出“整體構思、建構優化、創新實踐、反思提升”四步教學實施策略,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具體理解、理智化深悟、批判反思,激發學生深層的學習動機、學習體驗和高階思維、創新實踐,實現個性閱讀與個性教學的融通合一。
【參考文獻】
[1]曾皎妮.促進學生深度建構的個性化閱讀教學引導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8.
[2]朱晶晶.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作文,2021(4).
[3]田燕.走進閱讀的終極旨歸—個性閱讀[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1(3).
[4]秦麗賢.“對話”: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現路徑[J].七彩語文,2021(8).
【作者簡介】覃容飛(1986— ),女,漢族,廣西容縣人,文學學士,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中職語文教學與改革。
(責編 王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