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變紅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是環境教育的重要目標,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所以充分發掘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生態思想與元素,提出挖掘專業知識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堅持將思政教育貫穿大學生專業知識學習中,提升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和專業課程的正確價值導向。這將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學生的環保責任意識,引導大學生做堅定的“環保守護者”,實現使學生將來具備作為環保人的責任與擔當。
關鍵詞: 環境工程專業;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4-0177-04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clearly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millennium pla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s the basic way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goal. Therefore, we should fully explore the ecological thoughts and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teaching contents, put forward the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ained i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ersist in carrying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romoting the affin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correct value ori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his will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trengthen student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ponsibility, and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be firm "guardian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future, they will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 as an environmentalist.
Key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practice
2016年12月7日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所以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中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三全育人”過程中,是迫切需求的[1]。我校非常重視課程思政建設,通過請專家解讀、引進示范課程、專門組織學習、慕課等方式,以提升思政教學的嚴謹性和迫切性。
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是環境工程專業的主干核心課程之一,以培養學生對新建、改擴建等項目進行環境影響綜合分析評估,確保其建成后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符合環保要求等方面的知識、技術和能力為目標,以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作為重要的衡量指標。目前,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大一大二就已經進行了通識課程素養教育,樹立了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使得該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教學實踐中具有了課程思政改革的基本條件和先天優勢。
一、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目標定位與問題分析
目標定位即價值取向,決定著價值的多維性及其隨著經濟社會與人的發展而發展的變動性、上升性、延展性,是人需求的豐富多樣性與社會歷史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多維價值取向包括:經濟價值取向、制度價值取向、社會價值取向、文化價值取向、生態價值取向及最高價值取向[2]。而我們的專業課程教學需要讓學生明確職業價值取向。張曉東等從傳統文化(古)、現代生態文明(今)、物質進步和精神文明四個方面對價值取向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職業價值取向[3]。范廷玉等從“三全育人”來闡述環境工程專業培養目標體系的構建,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4]。石定芳等從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本質需求及過程中的阻礙進行了闡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希望通過思維的改變,促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發展[5]。
二、立德樹人,培養卓越工程師的價值核心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國家教育部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面向工業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優勢,增強我國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該計劃是以實施卓越計劃為突破口,促進我國工科教育和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創新,提升工科教育和工程人才在國際上的地位。更加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