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從我國教育發展形勢來看,逐步由教育信息化1.0向2.0邁進,使得在教學領域信息技術成為了一項關鍵的輔助工具。在初中階段的語文課堂授課中,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有利于打造高效課堂,提升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效率。本文就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施教中的運用展開了一系列的淺談。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語文;運用策略
前言:語文屬于初中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效果。以教育信息化為背景,越來越多初中語文教師已經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并紛紛將其運用于具體的教學活動當中。這就使得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升的同時,能夠帶給學生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建語文課堂情境
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后,所接觸的語文知識更加豐富,但是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處于逐漸提升的狀態,難以完全從文字中獲得學習感悟。針對這樣的教學情況,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興趣,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以這樣的方式更好的將學生帶入到語文知識的世界當中,調動其投入語文課程學習的熱情。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到《濟南的冬天》時,可以先讓學生嘗試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描述冬天的場景與感受,將學生的表達欲望激發出來。基于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播放一段契合作者筆下濟南的冬天的視頻,對于文字予以轉換,使作者所描述的冬天場景直觀呈現在眼前。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仔細聆聽腳踩在雪地上的咯吱聲以及雪花簌簌落下的聲音,使其能夠分別從視覺與聽覺的角度融入到課文情境當中,為其接下來深入學習課文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信息技術拓展語文知識范疇
以新課程改革為背景,為初中語文延伸教學內容提供了新的契機,使得傳統的教學界限被打破,將教育重心逐漸轉移到開拓學生視野上,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的向學生滲透更加豐富的語文知識。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對于信息技術加以運用,以教材內容為中心,從互聯網中下載更多相關課程知識,將其傳授給學生。以這樣的方式使學生的見識得以增長,提升課堂教學的品質[1]。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到《<論語>十二章》時,不僅可以從課程內容的角度為學生講解文言文的字詞知識,還可以從網絡中查找關于孔子的個人經歷、文學地位以及《論語》與孔子的淵源等資料,將其整合到具體的教學活動當中。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以圖片、動畫等形式作為拓展語文知識范疇的載體,使學生能夠更加充分的感受到學習語文課程的樂趣,并使得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更加完善。
三、運用信息技術構建翻轉課堂
在現代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加以應用的過程中,網絡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體現。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善于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搭建更加全面和連貫的學習平臺,使得課上與課下、線上與線下都能夠形成銜接,構建成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是基于生本理念,以微課為主要工具所形成的新型教學模式[2]。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還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空間。例如,教師講解到《陋室銘》這篇文言文時,可以將教學大綱作為參考依據,為學生制作微課并設計學習任務。在授課之前,由教師介紹劉禹錫的生前經歷、創作背景、“陋室”的外形特點、“惟吾德馨”的意思等,將重要知識點分別制作成微課,供學生在課前進行觀看和預習,對于劉禹錫的遠大志向和高尚的情操形成基本的認知。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預習中所難以解決的問題告知給教師。在課堂授課環節,教師借助微課側重于講解學生所告知的學習問題,或者發揮組織作用,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學習難點。在授課之后,教師應該以督促的形式使學生能夠自主觀看微課,完成教師在微課中布置的課后作業。
四、運用信息技術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初中時期,教師以引導的方式使學生品味文學作品能夠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內涵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3]。由于語文課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特點,教師引導學生感悟情感就是提升其人文素養的一種方式。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出更加生動的事物,使學生根據所聞所見對于文字形式的語文知識形成深刻理解。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到《安塞腰鼓》時,可以利用信息化設備呈現安塞腰鼓的演出場面,并讓學生結合自己看到的內容談一談感受。不同的學生所獲得的感受有所差異,有的學生認為安塞腰鼓在表演過程中表現出較強的力道;有的學生認為表演者在跳躍中迸發出一種力量。通過學生自我感受的過程能夠使其感受到黃土高原人民蓬勃的生命力,以及從腰鼓中表現出來的熱情。
結論:綜上所述,將信息技術切實運用于課堂教學環節已經成為了初中語文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因此,教師在實際授課中應該運用信息技術創設生動化情境;拓展語文知識范疇;構建翻轉課堂;強化學生的語文情感體驗。通過本文對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施教中的運用展開的淺談,希望能為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單莉莉.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1,23(04):222-223.
[2]滕祖霞.“互聯網+”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路徑[J].中國新通信,2021,23(02):184-185.
[3]裴永紅.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分析[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11):9.
舟曲縣峰迭新區中學?李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