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英語中,閱讀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部分,同時也是學生較為薄弱的一個點,它對其相關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在相關背景以及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之中,提升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就成為初中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閱讀理解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發展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策略;研究;有效閱讀
引言:當前閱讀能力是現階段初中英語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因此對于教師來說更應該結合所學將自身的經驗融入到課堂中,針對于學生本身進行相關能力方面的提升。閱讀能力不僅僅是中考所要考察的內容,同時它也是步入社會判定人才的重要指標。因此針對其重要性教師要從根本出發,進行創新與改革。
一、傳統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上的問題
縱觀如今的教學課堂,一些教師依舊采用較為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樣在課堂中單純的以課本為主要內容進行講述,不僅僅會讓學生感到無聊,同時還會固化課堂模式,讓他們的思想得到限制,進而無法擴展思維,激發出對于英語的興趣。另外教師在對于閱讀這一方面來說也沒有完全的采取重視,致使在課堂中對于這一方面占比較少,故而影響學生對于其能力的形成。這些都能反映出教學觀念上的問題。
(二)教學方法上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在教學方法方面還處于探索或者借鑒的過程中,很難形成一套完整的、有科學性的英語閱讀教學方法,這樣在實際的課堂中,沒有結合本班同學進行授課,就會讓學生與英語本身拉開距離,不能更好去進行融合,同時學生在這其中也不能更好的掌握知識,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有關于閱讀的知識。
(三)在課程設置上的問題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雖然閱讀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在整體的配比上,閱讀方面的相關訓練還是處在弱勢,在這背后其實是多種因素所導致的,無論是師資、可是還是應變與組織方面都得不到保障,這也就是學生相關能力得不到較大幅度提高的關鍵所在。
二、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增強學生閱讀的信心
在英語課堂中,學生可能會對閱讀存在一些心理上的障礙,首先出現的反應可能就是不自信,對于答案猶豫不決,進而導致浪費時間或者準確率不高的情況出現。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語法以及詞匯量掌握不夠,在通讀整篇文章的時候有大量的生詞阻礙他們進行閱讀,進而影響了整體的做題時長。這樣的做題模式自然就讓學生逐漸喪失信心,逐漸減少對于英語閱讀的喜愛。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該以此為出發點,在日常課程中不斷為學生進行積累單詞等相關訓練,從而做到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進行基礎的打牢,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創新教授方式,用不同的方式展開對于英語閱讀的講解,有效的對其展開詳細的分析,幫助他們更好的明確相關知識點,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進行舉例,以此來幫助他們更好的進行理解。例如在牛津譯林版七年級上冊《Food and lifestyle》中教師就可以根據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去進行引導,想讓他們的對于這個題目產生思考,結合實際去想一些與自己身邊事物相關的事情,并加以運用,通過英文進行表達,這樣就能很好的鍛煉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去進行相關的學習。同時教師還可以以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碰到的事物作為主題,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對話,以對話的形式讓他們主動的進行思索與討論,結合英語的相關基礎去進行對話的創作,以此幫助他們更好的融入課堂,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克服閱讀障礙。
(二)優化閱讀教學結構,利用好教學資源
在閱讀教學中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內容的教學,一是讀前活動,二是讀中活動,三是讀后活動,教師首先要明確這三個的主要內容,更深層次上的去進行辨析與理解,以此為基礎展開對于英語課堂的構建,使學生真正的學有所獲。
讀前活動,其本質上的意思是課堂前半段新課導入的環節,幫助學生進入到聽課的狀態,更充分的進入到課堂中,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因此為了更好的實現這一目的,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育方式以單刀直入的授課方式去進行講授,而是應該循序漸進,以學生當下所感興趣的點進行引導,先讓他們產生興趣,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有關內容的展開。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圖片的展示以及視頻的播放,讓學生產生共鳴,進而引發相關的思考。例如在《Dream home》中教師就可以在開始之初用一些世界中較為豪華的一些房子的圖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之后再拋出問題,每個人心目中夢想的家長什么樣子,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表達欲,進而將實際生活與英語充分的結合起來。
讀中活動則是在課堂的中段,也就是其主體位置,在這個階段學生可以進行第一次的通篇閱讀,以此來了解文章大意,而作為教師則是幫助學生去進行理解,根據文章內容去進行分析,通過語法以及單詞的相關釋義來讓學生更加詳細的進行剖析。在第二次閱讀中,教師就要加強難度,詢問學生一些問題,從而讓他們進行深度的思考,促進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自主學習來促進他們對于這篇文章的理解。
讀后活動則是這個階段主要是對于文章的深層次把握,即文章結構、立意以及意圖的理解,通過這個階段的學習讓學生能夠從根本上進行對于文章的分析,以完整的理論幫學生構建整個文章的框架,使學生更加明確整體的架構,加深其理解,更好的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增加語言實踐量,延伸英語閱讀空間
在課堂中的閱讀時間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有限,每堂課僅僅只有四十分鐘,并不能滿足學生日常所需的閱讀要求,因此教師不僅僅要監督課堂中的情況,同時還要將閱讀延伸到課外,充分利用好課外的時間去進行閱讀,這樣才能更快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口語水平。
(一)分層閱讀
在每個班級中,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學習特點與學習進度,因此也就呈現出差異性,教師要重視這一特點,形成分層次教學手段,幫助他們在當前的階段更好的去進行吸收與理解。例如在《Finding your way》中教師就可以根據難易程度去進行要求與劃分,針對于初級同學來說就可以從詞匯量上進行著手,主要目的在于能夠很好的通讀這篇文章,做到基本點的掌握,而對于中高級則是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做到精準剖析文章結構,提高自身的水平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大幅度的、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與提高。
(二)定期檢查
采用豐富的形式與活動來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檢查。如讓學生復述閱讀材料,用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或是交流心得與體會等等,并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交流,讓學生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這樣更能在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同時讓學生真正地愛上閱讀,學會閱讀。
(三)精心選材
課外閱讀材料豐富,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適合初中生閱讀。我們要根據初中生的興趣愛好與英語基礎、認知水平來選擇內容豐富、思想健康、難易相當的閱讀材料,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結語
閱讀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關鍵所在,教師首先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積極融入新思想,為學生帶來全新的課程體驗,進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愛上英語。同時還應該從根本上出發,著重針對于閱讀本質上的剖析,針對于每一篇閱讀做好筆記,讓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講解更加明確,以此拓寬知識面。閱讀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過長期積累與訓練才能完成的,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耐心學習,充分的發揮自身的潛力,更好的去完成這一部分內容。
參考文獻
[1]黃慧燕.基于批判性思維的初中高學段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2]王梅.初中英語學困生小班化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3]何燕.農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8.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初級中學 孫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