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點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該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高中處于人生關鍵階段,應注重德育教育。語文不但可以將能力培養,知識傳遞,還可以在保證知識學習的同時,凈化學生的思想,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提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創新地開展一些閱讀思辨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激勵人、教育人、塑造人、規范人,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
一、讓辯論走進課堂
辯論是人們對事物產生不同看法時,各自陳述理由,互相啟發,共同提高認識的語言交際活動。非辯無以廣才,非辯無以明智。講臺變成辯論臺,化枯燥傳授為生動接受,誘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自主和諧健康地發展。
1.課堂辯論提高了學生多方面能力
課堂辯論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創造力,對學生動手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臨場應變能力、情緒自控能力以及整體協調能力等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充滿人文關懷的新型課堂已初步形成,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和向往。由于積極創設各種利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創造學習的教學情境,課堂真正成了學生與教師平等對話的平臺,學生能從自身的實際出發,獲取獨特的體驗和感受,思維得到啟迪,情趣得到熏陶,個性得到張揚,能力得到提升。
2.課堂辯論提升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課堂辯論對學生的不良心理有較好的矯正作用。首先,課堂辯論能夠幫助性格內向的學生消除其膽小害羞的毛病,增強其自信心,在課堂辯論中,一些不善言辭的學生學會了據理力爭,而任性、霸道的孩子也懂得了收斂。其次,課堂辯論培養了學生耐挫力。在辯論中,往往會受到對手的詰難,有時會陷入理屈詞窮的困境,辯論的結果可能會以已方失敗而告終,這對參加辯論的同學的心理承受力是一個很好的磨煉。另外,辯論要求參與者沉著、冷靜,這有利于克服一些同學中存在的性格上急躁的弱點,引導學生將情緒調控到最佳狀態。
3.課堂辯論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增強其群體意識
目前,由于家庭關系簡單化,特別是城市“套房”的封閉性,家庭生活空間及心理空間的狹小,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他們“自我關注與封閉”處理人際關系能力差,合作意識不強等。而課堂辯論猶如一場體育拔河賽,參與者雙方均需齊心協力,在強烈的集體榮譽感的驅動之下,每個同學都試圖為已方的最終勝利作出最大努力。為此,他們必然關注本方同學的一言一行,為本方同學的出色演講而歡呼,即時彌補本文同學發言中的缺陷與不足,對待對方則能做到“一致對外”,“封閉”“狹隘”受到沖擊,集體觀念得到增強。
4.課堂辯論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學生是不同的個體,來自不同的生活背景,他們在學習中有著不同的體驗,對同一個問題的解說,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思維和見解。對辯題各抒己見,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思考問題,更利于學生理解掌握教學。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體驗到快樂、幸福,而且在小組這種寬松氛圍下,參與是積極的,思維是活躍的,使不同人獲得不同的發展,從而增強自信。
二、開展辯論活動的注意點
1.跑題
課堂辯論中出現大量的“跑題”現象將會使辯論的效果大打折扣,導致辯論游離于既定目標之外,甚至把辯論會變在東扯西拉的閑扯會,引起學生對課堂辯論的反感,為以后這類活動的正常開展增添了難度。
引起課堂辯論“跑題”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部分同學課前準備不足,對所辯論的問題一知半解;二是辯論雙方在一些枝節問題上抬桿桿,不知不覺中偏離了辯論的中心議題;三是教師缺乏下面引導,對“跑題”糾正不力。
對此,要求學生在辯論開始前先熟悉教材,搜集相關資料,寫出簡短的發言提綱,明確辯論的中心議題,在辯論中如果仍然出現“跑題”現象,教師應立即予以提醒、指出,當然由辯論對方予以反駁效果更好。
2.冷場
“冷場”是課堂辯論的最大障礙,課堂辯論需要辯論雙方積極參與,扮演好各自角色。如果所有學生都不愿發言,辯論會豈不會成了“啞巴會”!出現長時的“冷場”現象,等于給辯論判了“死刑”。
辯論會出現“冷場”現象,是每一個組織者都不愿看到的,但作為組織者必須保持平和的心態具體分析“冷場”出現的原因,并采取一些靈活的對應措施。我們不妨采取“激將法”、“鼓勵法”等熱啟動方式,如果所有辦法用盡了效果仍不明顯,則應采用第二種方案,果斷中止辯論,把它改為正常的教師授課。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作好兩手準備。因為有些班級比較特殊,如文中所提的那個班就一直死氣沉沉,不夠活潑,這種班風不是哪個老師一兩句話就所能解決的,只能慢慢來,不可操之過急。
3.混亂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課堂紀律的混亂無序狀態不僅直接影響到辯論雙方同學水平的發揮,更為嚴重的是影響同學間友誼團結。老師可在辯論開始前宣布幾條紀律方面要求,并以此作為評分的一個依據。對辯論中的過急言行應予以制止,不可聽之任之。
雖然辯論式學習不是每一篇課文都可運用,但運用的機會還是很多,關鍵還是取決于教師解讀文本、鉆研教材的程度如何,能不能準確地找到很好地契機把教學重難點和學生的興趣點結合起來。為了更好地組織辯論式學習,教師還應不斷提高語文專業素養,更好地指導孩子展開語文學習。
江蘇省啟東市第一中學,俞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