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合 侯進松 闞忠遠 祝自國 祝服奎
摘要:我國正處于重要的社會轉型階段,國有林場也隨著社會發展變化不斷的改革,傳統林場常以木材的生產和生產加工為主營項目,而當前更注重生態化的城市建設理念,因此應以生態修復和建設為基礎。本文針對當前平原國有林場的現行管理現狀進行分析,探索林場的可持續發展方向,意在強化國有林場的經營管理效能、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平原;國有林場;經營管理
森林資源不僅為國家的工業生產提供大量原料,同時也具有生態保持的重要作用,而國有林場還肩負著植樹造林、森林培育以及森林資源開發的重要責任。在新時期的發展背景下,國有林場經營管理還存在著一定問題,有較大的可提升空間,國有林場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改變傳統的觀念思路,注重經營管理理念的創新,秉承科學謹慎的態度,解決國有林場現存問題,推動林業生態協調發展。
1? 國有林場當前的經營管理現狀及問題分析
1.1? 林地分散不便管理
平原地區的國有林場大都成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通過征收村集體或劃撥等方式籌集的離村莊遠、周邊群眾不愿意耕種的鹽堿地、低洼地或河堤溝渠等土地,致使國有林地分布零散,與周邊村集體土地界線長,不利于森林資源的培育。
1.2? 性質定位不明確
國有林場有三大責任,即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以及經濟效益,但是三者又有著一定的矛盾點,在現有的體制框架內,只有樹立長遠性的發展目標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但是當前國有林場性質定位不夠明確,仍然保有傳統的經營管理思維,這也束縛了國有林場生產力發展,而且很多國有林場仍處于解決職工溫飽問題的環境下,很多制度政策并不符合現階段國有林場的發展目標,而林業資源本身就有一定周期性和連續性,單獨將經濟發展作為提升自身經濟效益的唯一目標本身就具有局限性,應拓寬國有林場的管理經營維度,為其發展不斷探索和創新。
1.3? 產品和發展結構單一
國有林場長期存在著樹木種植結構單一的問題,因此不僅對于生態化的建設具有負面影響,同時還降低了自身的附加經濟產值,經濟收益較小也會造成人員待遇差以及抵抗市場風險能力低的負面問題。隨著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國有林場不僅面臨著國內的市場競爭壓力,同時還需面臨國際的競爭對手,當前林業產業化程度較低,無法針對森林產品進行附加價值的拓展,而簡單的產品結構,對于長期的經營維持具有較大難度[1]。
2? 國有林場經營管理策略
2.1? 明確國有林場的經營定位
相關工作人員應認真研究黨中央國務院所印發的“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在新時期的自身的定位進行重新審視。在前期改革開放階段,我國更加注重經濟的快速提升,而對于自然資源的開采的手段過于粗獷,明顯的是破壞了生態環境,隨著當前我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加,森林資源必須以生態建設為主,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國有林場應定性為社會公益型事業單位,不僅要有效保障我國的森林資源,同時也要堅持生態綠色環保理念,注重自身的管理經營形式創新。
2.2? 穩定林業政策
我國的國有林場樹木眾多,其發展有著較為復雜的歷史背景及環境,前期多以綠化荒山荒灘為目的創設,因此與集體林地有交錯的地方,隨著當前國家的社會轉型走入深水區,應注重林業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各級地方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進行聯合管理,通過出臺相關的管理條例對國有林場進行有效管理,提高國有林場的社會重要地位,并運用法律手段維護國有林場的運行與發展,同時也要與相關執法部門進行聯合,嚴厲打擊危害林業發展的相關群體[2]。
2.3? 創新林政管理制度
國有林場現階段面臨著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以及自身發展三者矛盾的局面,提高森林管理的生態效益應作為今后未來的重要發展基礎,不可動搖,同時為了更好的提高自身經濟效益,可以“放活商品林、嚴管生態林”,對于林木的采伐和林地的使用制定明確的限額,同時要提高林地的土地資源利用率,對于樹林密度較高的國有林場,可以分析和探討未來五年的采伐限額,同時要根據國內外的市場進行有效調劑,讓商品林真正的發揮其自身的經濟效益。
3? 結語
綜上所述,國有林場的經營管理工作,直接影響當地的生態發展以及經濟產業結構,因此應注重分析當前國有林場經營管理所面臨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采用科學的應對措施,通過多元化的角度分析未來趨勢,提高國有林場的管理水平,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運山.芻議新時期國有林場經營管理問題與解決方法[J].農家科技(下旬刊),2020(4):203-204.
[2] 黃劍鋒.淺析國有林場在經營管理中做好林農思政工作的對策與建議[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6):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