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蓉 李曉林
摘要:論文先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產權理論進行比較,指出了兩種理論在形成過程及研究目的、研究視角及研究方法、對產權起源及產權本質認識、對產權制度變遷及產權績效評價的認識、理論價值及實踐價值等方面存在差異。然后探討了兩種產權理論在對產權與經濟效率關系的認識、對產權具有社會強制性的認識、對產權制度—市場—社會三者關系的認識等方面具有相通之處以及兩種產權理論未來的發展方向具有融合的可能性。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產權理論;比較;融合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0-343
1 引言
當下,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研究熱度不減,筆者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產權理論比較與融合進行了論述。
2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產權理論的比較
馬克思主義產權理論是以歷史的、社會的宏觀整體視角來研究產權問題的。關于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資本論》第一卷已經進行了詳細論述,其中深刻指出了該過程體現的并非資本家與工人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而是勞資對立的階級關系。這種深層次的關系主要通過資本家所有權與勞動力所有權得以體現。另外,馬克思認為社會的產權結構和所有制形式是由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生產關系與生產力這兩對矛盾歷史性運動的產物,而不是在自由契約條件下的個人與個人間商業交易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產權制度是社會不同階級間的一種生產關系而不是普通的個人與個人間的交易關系。可見,馬克思是以歷史的、社會的宏觀整體視角來研究產權的相關問題的;馬克思主義產權理論主要運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唯物辯證法、歷史辯證法、階級分析法等。馬克思用唯物辯證法、歷史辯證法分析了公有產權轉化為私有產權的原因,認為生產力的發展引起了公有產權向私有產權的發展。用階級分析法在分析資本主義所有制及產權相關問題時,揭露了資本主義產權關系的不平等,體現出資本家與工人在階級上的對立關系。
西方經濟學產權理論是以碎片化、質點式的微觀視角來研究產權問題的。“理性人”假設是西方經濟學研究的前提之一,“理性人”假設是西方經濟學產權理論以碎片化、質點式的微觀視角來研究產權問題的主要原因。西方經濟學產權理論對產權的研究是從孤立的“理性人”個體出發,認為產權關系是個體對財產的排他性占有關系,產權關系并不具有歷史性。在分析產權制度變遷的原因時,主要根據“成本—收益”模型,從效率的角度去探索產權制度變遷的動因,認為“理性人”之間的交易推動了資源配置效率,推動了產權制度變遷。然而,“理性人”是被抽象掉歷史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個體。因此,西方經濟學產權理論的研究視角是碎片化、質點式的微觀視角。西方經濟學產權理論的研究方法主要為實證研究法和計量研究法。西方經濟學認為市場交易過程中會產生一些交易成本,而產權結構的差異會帶來交易成本的波動,從而對經濟效率產生影響。西方經濟學者運用實證研究法和計量研究法對產權與經濟效率的問題進行了研究,使西方經濟學產權理論具有豐富現實性的案例內容。可見,兩種產權理論在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上有很大差異。
3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產權理論的融合
3.1 兩種產權理論對產權與經濟效率關系的認識具有相通之處
馬克思主義產權理論論述了產權與經濟效率之間的關系。馬克思以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方法在不同社會制度下對產權制度進行了分析,認為產權制度是影響經濟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原始的自然經濟條件下,原始的生活資料、勞動工具、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只能支持簡單再生產,不利于經濟效率的提升。在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產權關系以看似平等的形式表現在流通領域,勞動者由于對工資的需求而提高了出賣勞動力所有權的積極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經濟效率。另外由于資本主義生產具有對剩余價值榨取的目的性,在資本主義產權制度以及價值規律的驅動下,資本家會加速擴大生產以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在這過程中也能提高經濟效率。西方經濟學產權理論也認為產權制度是影響經濟效率的重要因素,只是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的研究視角不同。西方經濟學家科斯從交易費用角度分析了產權對經濟效率的影響,他指出,“權利界定、配置會對交易費用和產值(效率)帶來影響”。這說明產權的配置會對交易費用和經濟效率產生影響,體現了產權制度的重要性。可見,兩種產權理論都認為產權制度是影響經濟效率的重要因素,二者在對產權與經濟效率關系上的認識具有相通之處。
3.2 兩種產權理論對產權具有社會強制性的認識具有相通之處
馬克思不僅精通經濟學。還具有深厚的法學功底。馬克思在探究產權本質的過程中,一方面是從經濟學的角度去揭開產權隱藏在經濟現象背后的經濟實質的。另一方面從法律層面進行了闡述。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特定的生產力和經濟基礎條件下會產生特定的所有制,這是經濟社會運動下的客觀事實。這一客觀事實在法律上的表現即是產權。馬克思認為“法律是事實的公認”,因此,產權這一公認的事實具有社會強制性。
西方經濟學家科斯在《社會成本問題》一書中對產權的法律界定進行了論述,認為法律創造產權。西方經濟學者阿爾欽也從法律層面對產權的本質進行考察,認為產權的本質是社會強制下的物品使用權。諾思則認為“產權是個人對他們所擁有的勞動、物品和服務的占有權利;占有是法律規則、組織形式、實施及行為規范的函數。”可見,西方經濟學產權理論主張法權關系決定經濟關系,產權是法權賦予的,因而具有社會強制性。因此,兩種產權理論對產權具有社會強制性的認識具有相通之處。
4 結語
馬克思主義產權理論與西方經濟學產權理論作為產權理論方面的兩大核心理論體系,形成過程及研究目的、視角、方法、對產權起源及產權本質認識、對產權制度變遷及產權績效評價的認識以及兩種理論的理論價值及實踐價值存在較大差異;在對產權與經濟效率關系的認識、對產權具有社會強制性的認識、對產權制度、市場、社會三者關系的認識以及兩種產權理論未來的發展方向等方面具有融合的可能性。在經濟復蘇緩慢、降速的背景下,中國正在加快改革步伐,試圖從改革中獲取經濟紅利。產權制度改革是改革進程中的一項重任,產權改革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之一。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指出,產權改革是中國經濟改革的突破口。可見,產權改革對當下中國經濟的重要意義。在此狀況下,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產權理論與西方經濟學產權理論的比較與融合研究有利于形成新的認識來應對改革過程中面臨的各項難題,有利于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產權理論的核心指導作用和更好地運用西方經濟學產權理論的合理內核應對現實問題。相信在兩種理論的共同支持下,中國的改革事業會穩步地向前推進,中國的產權結構更加合理,經濟也能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康德.法的形而上學原理[M].沈叔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2]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黃和新.馬克思所有權思想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