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
摘要:初中是學生成長的一個關鍵階段,教師除了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傳遞基本的知識,提升學生的知識素養之外,還需要通過相應的體育訓練,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身體素質,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體育與健康;學生;身體素質;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0-362
引言
將健康的教學理念逐漸滲透到各個層面的體育教學活動中,這不但加強了初中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升,而且落實了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因此,在開展體育教學時,不僅要完成當下的教學任務,還需要為學生的全面性健康發展做長遠考量。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和方法,養成經常鍛煉的習慣,形成終身體育意識,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為了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當將《體育與健康》教學的各個環節相互融合,以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綜合提升。
一、充分認識和體現體育教學在初中課程中的重要性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家長、科任教師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行為。想要通過體育教學提高初中生的身體素質,首先要充分認識到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逐步提高體育課在初中教學中的地位。充分發揮體育課的功能,要使學生在體育課的學習過程中增強體質,掌握技能,這就必須有學校的大力支持和制度保障,盡可能地開齊開足體育課和課外活動,使學生有充足的活動時間。同時要加強過程管理和制度考核,要把體育課教學和其他文化課的教學納入同等的高度,保證課程和活動開展的制度化、規范化、。其次要加強對教學設施的投資,使場地和器材等教學資源相對常態化,要保證學生在安全、高效的環境中正常、順利地開展學習和鍛煉,要分年級、分版塊進行,使級級有活動,班班有特色。再次要大力營造《體育與健康》活動的文化氛圍,提高師生的認識。
比如,通過組織各種體育競賽、體育公開課、辦各種板報、繪畫展、征文賽等活動形式營造良好的體育活動氛圍,并通過評選體育先進集體、體育標兵和獎勵球類等各種活動器材激發學生體育學習和鍛煉的熱情,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和鍛煉,促進身體素質的提高。因此,家長和學校應該充分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通過適當的引導,使學生在學習之余開展足夠的體育鍛煉,更好地促進身體素質的提高。
二、融入體驗式訓練,提升學生的身心素養
訓練也是體驗的一種方式,通過在訓練的過程中感受體育的相關知識,提升體育技能以及心理素養。但是就傳統的體育課程訓練而言,非常的枯燥,主要是教師布置任務,學生自主進行練習,然后教師進行檢測。整個訓練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無法提升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因此教師應摒棄原有的單一式的訓練模式,融入積極的、合理地體驗式訓練。
例如,可以在體驗式訓練中融入小組合作訓練,讓學生在小組互幫互助、互相監督的形式之下完成訓練的內容,并對知識進行總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學習《武術和韻律健美操》這一內容時,需要學生能夠領悟踢打動作的要求和路線,完成第二路彈腿的動作,對武術的特點和風格進行展現,并培養學生的合作以及集體主義的精神。在講解該類內容時,教師可以先通過示范的方式為學生展示第二路彈腿的動作要領,通常是分為八個步驟。例如,上步并步蓋打,轉身弓步沖拳……教師演練完畢之后,就需要讓學生對相關的動作要領進行訓練,此時訓練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分配一個小組長,對整個訓練的過程進行統籌和安排,再以小組的方式對訓練的結果開展比賽,在整個環節中,學生不僅能夠充分地在訓練的過程中感知到各個步驟和體育運動的技巧,提升身體素質,還能夠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為未來培養更多全面型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家庭體育合作實踐性
隨著現代社會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體育文化建設工作不再只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家長、政府、社會都應該參與進來,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環境,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的成長進步。新時代體育文化工作的開展,需要全社會都參與到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當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社會體育運動風氣,引導學生對體育運動形成濃厚的興趣,實現體育訓練新格局。隨著當今世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可以看到更多的體育賽事,欣賞到全世界多種多樣的體育競技活動,這些豐富的體育運動項目對于學生的體育運動來說是十分良好的訓練資源。因此,家長要積極對學生進行體育運動指導,和學生一起開展一些體育運動,幫助學生對體育運動形成濃厚的興趣,助力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工作的進步發展。學生的生活環境能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影響,人人都知道一個人有什么樣子的生活習慣直接能夠反映出他的家庭環境是什么樣子的,對于學生而言,一般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地點不是家庭就是學校,所以學校環境也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性格,教師要將家庭和學校教育結合在一起實現“家校合作”模式,實現家校合作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生活的幸福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更應該給予孩子心理健康、身體健康的支持和鼓勵。學生的身體好心情就好,心態好學習就好。家長可以借助課余時間帶領孩子參與體育訓練,通過不同方式完成體育運動,鍛煉孩子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實現青春活力、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有一個健康體魄。
例如,在家長的陪同下可以與孩子一起晨跑、夜跑,跑步的長度不用太長,力度也不用過大,基本控制在一個小時即可,以免讓孩子精力疲憊,一定要做到循序漸進。除了跑步之外,還可以參與跳繩訓練、游泳訓練、乒乓球訓練等運動,這些運動項目可以培養孩子的耐力、堅韌不拔的品質,有效提升他們的健康指數,同時還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通過體育訓練可以感受父母的陪伴、家人的溫暖。家長的堅持和積極的態度是孩子前進的動力和精神上的支撐,對家校合力這一策略始終保持積極、鼓勵、支持的態度,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結束語
身體作為一個人學習和發展的基本要素,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學校和家長應該對體育鍛煉引起足夠的重視,將體育課融入初中教學目標當中,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增強對體育運動的參與意識,激發他們的運動熱情,通過適合學生發展的體育鍛煉增強自身身體素質,促進自身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友利.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J].新智慧,2020(25):124-125.
[2]宋俊利.談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J].考試周刊,2019(71):117-118.
[3]陳勇.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J].新校園(中旬),2018(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