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維品質的建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基于對思維內容的精準定位后,在長期的思維活動中不斷建構,螺旋上升的。本文將圍繞譯林版《英語》三(上)Unit5 “Look at me! Story time”版塊進行在語篇學習中培養學生“準確性”思維品質的研究。
【關鍵詞】學會思維;準確性;語篇
【作者簡介】宋燁,譚市小學。
一、學會思維是小學英語學科需培養的思維品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的小學英語教育亦是如此。“學會思維”是我們現在培養學生的目標,而培養孩子們良好的思維品質在構建“學會思維”課堂中又發揮著重要作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英語學科的思維品質分為基礎性思維品質(準確性和靈活性)和高階思維品質(深刻性和創新性)。張俊麗(2019)認為在小學英語教育中,可以基于教材或者活動開展教學,促進學生思維準確性﹑深刻性﹑靈活性﹑創造性的發展。準確性思維品質,即對學習內容的準確理解與表達;深刻性思維品質,即對文本內容和意義能有自己的反思與評價,并能多元化的表達信息;靈活性思維品質,即能在中英兩種語言的相同性與不同性之間發展解釋語言,并能連貫﹑多元地表達;創造性思維品質,即可以運用英語進行筆頭﹑口語表達,以及表演﹑展示等。當然英語學科中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其他思維品質,比如批判性﹑開放性等,但就目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發展這四項思維品質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也是英語學科相比較其他學科而言所具備的優勢。結合我校外來務工子女為主要生源的具體學情,英語教學的目標應是夯實基礎,以培養學生“準確性”思維品質為導向,讓學生知道在恰當的語境中正確表達,即培養孩子的“準確性”思維品質。
二、“準確性”思維品質的課堂實踐
1. 定位教學目標。基于《課標》和對“學會思維”課堂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思維品質目標:
(1)準確性:
A. 通過人物圖片信息,引導學生提取衣著類單詞并進行教學及拓展。
B. 通過觀看動畫,幫助學生對文本人物的穿著信息進行提取與梳理。
C. 通過了解文本中如何尋求別人對自己衣著的看法以及如何贊美他人穿著,自主歸納出多種祈使句和贊美句式。
D. 能根據板書生成資源進行詞匯和句型的表達。
(2)靈活性:
A. 基于文本信息和圖片信息,自主理解介紹衣物和贊美的對話方式,并能靈活運用對話模式。
B. 根據文本表達的思維路徑和方法,通過展示闡述自己對別人衣著的評價進行連貫表達。
(3)深刻性:
A. 通過對介紹衣物的多方面思考,完善并拓展學生對衣著這一話題的思路,形成多元表達方式。
B. 用一顆真誠的心去發現別人的優點并加以贊美,形成學生愛與寬容的心態。
2.以“準確性”思維品質為目標,建構課模
(1)Pre-learning
通過歌曲Hello song導入,接著PPT呈現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學生通過和這兩個人物打招呼復習舊知。然后教師給兩個人物變裝,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對人物進行贊美,從而引出單詞“nice”“great”和句型“How nice! Look at ...”的學習。
【設計意圖】充分考慮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特征,由歌曲和對話練習導入,營造安全的語言交流環境,激活學生已有的語言體系。通過變裝的小魔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知,為下文的學習打下基礎,并拓寬學生的思維,為后面的語言表達埋下伏筆。
(2)While-learning
作為本課文本核心內容的推進版塊,本環節設計了六個層層遞進的閱讀任務。
第一個任務是Ask and answer,教師通過課件展示課文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內容自主提問(Who? Where? What? Why?),并根據圖片信息回答,交代課文背景。第二個任務是Watch and tick,教師播放課文動畫,學生通過看動畫,小組合作提取有效信息,完成選擇楊玲穿了哪些衣服的表格。在校對表格的過程中導入服裝類詞匯如T-shirt, skirt, cap, jacket等的學習,接著教授詞組my T-shirt, my skirt, my cap, my jacket,最后延伸到句型Look at my ... It's nice/great. How nice! Great! 遵循單詞—詞組—句型的學習規律,循序漸進,講練結合,鞏固新知。第三個任務是Read and underline,學生自讀文本,找出媽媽在楊玲換裝的過程中是怎么說的。在前面一個活動中學生已經學習了贊美的句型,而這里的讀一讀,找一找其實是想讓學生了解媽媽說話的情境,知道應該在什么樣的語境中使用這些句子,訓練學生在正確的語境中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
【設計意圖】鄧黎莉(2014)提出在教學實踐中應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語言運用活動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任務一的重點是檢測學生對圖片的認知,關注提取信息能力的培育,通過自主觀察來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觀察是基礎思維之一,是獲取信息的一種知覺活動,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該活動通過觀察——提取——輸出的思維模式幫助學生厘清文本背景,鍛煉學生準確提取信息的能力。任務二主要是“看”,教師確定目標任務,并留給學生實踐時間和空間,鍛煉學生觀察獲取信息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扶到放,不斷滲透學習策略,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訓練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任務三完全由學生小組合作,共同完成匯報。學生基于語境﹑信息﹑結構等層面分析文本,厘清文本內在錯綜復雜的關系,在閱讀過程中培養提取信息和概括了解的能力。
第四個任務是Talk with teacher,師生互動,將文本情境搬到課堂中,教師可以是楊玲的角色,學生可以是媽媽的角色,學生通過在真實情境中的交流掌握所學,而且這種突破常規的角色體驗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德育,讓學生感受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學生多元化的表達,例如“It's beautiful! How cute/pretty!”也是讓我感到很驚喜的!第五個任務是Read and act,讀一讀課文并演一演。在第一遍自主閱讀后,學生通過我播放的動畫來判斷自己讀的是否正確,同時查漏補缺,接著就是跟錄音讀課文和整班齊讀,最后讓學生通過表演,自然習得語音重點知識。最后一個任務是Let's chant,通過chant的形式鞏固練習新授詞匯和句型,第一首是完整的chant,學生和教師一起邊拍手邊唱,復習T-shirt, skirt, It's nice. How nice!第二首chant需要學生模仿第一首自主完成,填出關鍵詞cap, jacket。Chant的形式新穎,生動有趣,寓教于樂,學生參與度高,教學效果比較好。
【設計意圖】后三個教學活動是學生內化—輸出的過程。首先將所學的知識分成兩組,便于集中突破,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可以極大地活躍課堂氛圍。其次通過朗讀表演,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大膽推測的能力和學以致用的習慣,并滲透朗讀方法指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王莉春(2013)發現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學的重點就是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運用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小學課堂教學,為孩子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最后創設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學生感受韻律美。同時通過趣味操練,把比較枯燥的知識轉化為有趣的游戲活動,既活躍了氣氛,又在輕松的游戲中鞏固了知識。三個任務環環相扣,螺旋上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
(3)Post-learning
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板書引導學生回顧﹑總結本課所學。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將story time的四幅圖一幅一幅地過一遍,邊看邊用I can see ... It's nice/great. How ...!進行復述。
【設計意圖】板書清晰地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體現,教師引導學生一起根據板書中的關鍵詞復述文本,梳理文本脈絡,加強學生的記憶和鞏固,幫助學生形成結構化的思維習慣。學習從文本走向生活,學生能聯系實際生活對教師出示的情境進行判斷,并給出解決的策略,是將本課所學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評析,也是對學生反思與評價能力的很好提升。
三、反思與探究
李志友(2014)認為為了有效地教學Story time板塊,教師應巧設情境,用故事呈現語言知識,在故事中進行語言實踐,真正地激活英語課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學生提升自我學習能力,需要教師提供學習策略的支架,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語言學習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本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激發學生思考,既讓學生在表述中掌握了難點,同時又聯系生活實際。通過設計開放性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思維的空間,讓學生邊學邊思,以學促思,從而提升思維能力,培養思維品質。新時代的小學英語教學要順應英語教學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走向“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變革,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俊麗.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思維品質的發展[J].文淵:小學版,2019(6):148.
[2]鄧黎莉.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實踐[J]. 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版),2014(1):14-20.
[3]王莉春.呈現繽紛課堂,演繹精彩人生——淺談故事表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新一代(下半月),2013(11):315.
[4]李志友.巧設故事情境,激活英語課堂——淺談譯林版小學英語Story time板塊的教學[J].新課程·(教研版),201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