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涉農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對英語學習持有兩面態度,且各個層次的學生交互學習之后容易迷茫。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涉農高職院校公共英語個性化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基于涉農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分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個性化教學的重要性,探討了涉農高職院校公共英語實施個性化教學的可行性,為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涉農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張麗云(1985.07.30-),女,漢族,湖南桃源人,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的方向:職業教育、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英語專項“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涉農高職院校英語個性化教學研究”(項目編號:ZJGY2020003)。
引言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已經成為新發展趨勢。在教學中,從傳統的“教師在平臺上講話,學生在平臺下聽、記筆記”的教學模式到新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與教師在線互動。
一、涉農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現狀
1.英語基礎較弱,且學習動力不足。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辦學規劃越來越大,招生人數也越來越多。伴隨著招生人數越來越多,高職學生的學習問題也越來越凸顯。從考試成績來看,高職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弱。英語作為基礎課程從小學階段就已開設,學生學習英語長達十幾年,但在大學仍以基礎課的形式開設,與專業技能關聯性不大,故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據學者調查,74.7%的高職院校受調查學生認為英語學習對個人發展非常重要。
2.學習方式單調,缺乏實踐。公共英語課程不是以市場需求為基礎的,它是一門具有英語專業技能(聽、說、讀、寫、譯)、公共知識和英語寫作課程的必修課。學生學習的公共英語課程是基本英語技能+公共知識技能的簡單組合,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熱情不高,導致畢業后的工作崗位競爭力不足。高職公共英語專業教師的受教育程度較高,一般主修英語、美國文學或語言學,但自身缺乏與業務相關的實際工作經驗。教材之外的問題,大多數教師不能及時作出反應。理論知識的缺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實際操作。最后,許多用人單位不得不對招收的畢業生進行培訓才能使用他們。在信息化時代,傳統的貿易形式正在迅速變化。新興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與課堂教學不同步。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開展英語教學的優勢
1.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學習環境是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因素,和諧美好的學習環境可以優化學生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揮自身的潛能,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尤為重要,在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下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持久的學習動機;通過創造符合教學內容的情景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多媒體網絡條件下的英語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為目標的開放式、自主式、交互式的新型教學模式。
2.有利于獲取多元知識。傳統的公共英語教學模式以教材為主,教材是完成公共英語教學的重要保證之一。今天的社會已經進入知識和技術發展迅速的時代,教材的權威地位被動搖。通過信息化,學生可以在線學習微型課程和MOOC。通過開放的訪問渠道,學生可以獲取尖端的技術信息,這有助于理解學科和專業的發展。隨著現代通信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普及,電子文獻數據庫在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中有著愈加重要的地位,對高校教學科研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高校圖書館對電子文獻數據庫資源建設還是比較重視的,通過高校圖書館的數據庫進行電子閱讀,可以獲得更多知識。
3.有利于提高學習能力。教師應積極參與到信息化教學中,運用一些先進的信息和通信技術,實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調整教學策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信息化教學平臺與課堂相結合,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信息化教學平臺上,教師可以模擬公共情境,建立實踐平臺,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將“互聯網+”引入學生評價機制中。教師對學生課程的評價,可以從傳統試題和信息化教學平臺的運行條件來考慮,試題和答疑可以測試學生掌握信息化平臺操作的理論知識和應用技巧情況,測試學生能否應用理論知識,這種理論+實踐的方式促使學生放棄不良的學習習慣。通過雙重評價,加深對問題的認識,通過各種手段彌補相關知識的不足。這樣,學生就能適應未來的職業發展。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涉農高職院校公共英語個性化教學
1.教學內容要實用。公共英語個性化內容的選擇,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公共英語個性化教學內容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實用性原則。信息化教學的目標是實現可用性,內容的實用性關系到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投入程度和興趣,也關系到學生對未來社會需求的適應能力。信息化教學是一門很強的專業技術課程,涉及多種知識和多種內容,因此,內容的選擇必須符合實用性原則,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學生。二是新穎性原則。過時的內容不利于學生的培養[5]。公共英語個性化教學,需要不斷變化的內容和形式,以保證教學的創新活力,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三是擴展原則。不同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學習差距,教師要根據個性化教學理念,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案。既要有基礎部分,又要有擴容部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四是綜合性原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信息化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可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五是可操作性原則。由于設備等一系列外部環境的影響,操作失敗是不可預料的。只有遵循可操作性原則,才能設計出適應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
2.利用多媒體技術。“CCK08”是2008年在MOOC(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中舉辦的一次關于連接主義和連接知識的獨特活動,是喬治·西門子(George Siemens)提出的數字時代新學習理論的新興實踐,涉及連接主義理論的課程和網絡。活動由斯蒂芬·唐斯和喬治·西門子通過加拿大馬尼托巴大學召集和主持。雖然活動沒有正式公布,但來自世界各地的2000多名與會者登記參加了這一課程,其中24人登記獲得學分。這門課程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可以更多地了解人們如何在大型開放網絡中學習,這些網絡提供了廣泛的多樣性、連通性和分享知識的機會。學習者越來越多地在哪里、何時、如何、什么以及與誰一起學習方面行使自主權。CCK08鼓勵這種自主性,并在各種平臺上傳播這一課程的學習。這個教學評價是一種將過程評價和最終評價相結合的更為科學的評價方法,即學生每次都要在課堂上進行課程測試。多媒體系統可以記錄每門課程的學生考試信息,除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外,兩者的結合在每個學期的學生總成績中占一定比例。評價體系更有利于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進步,對學生的評價更科學、更公平,便于學生課后反思,發現不足,及時完成學業。雖然其教學是開放的和在線的,但與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相關的可容納的入學人數是前所未有的。學生創造的內容、用戶統計數據和調查數據被用來審查參與人數以千人計的教育活動的經驗和影響。
3.建立課程資源平臺。目前,許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課程資源平臺,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高質量的課程資源不僅可以解決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而且可以為教師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和學生可以找到合適的課程資源,促進課程的準備和學生的自主學習,這有利于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培養。
結語
教育信息化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現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如何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實現公共英語教學,最終實現學科教學目標,是信息化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本文分析了涉農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為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程蒙蒙,吳莎.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與學習的問題發現與建議——基于高職高專英語能力測評現狀和需求調查[J].中國外語, 2017(6):13-17.
[2]周歆.農業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探究[J].校園英語,2014(24):66.
[3]李芳.基于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個性化學習的有效信息化教學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19):184-185,192.
[4]吳倩茹,葉小軍.個性化賦能的高職藝術類公共英語實踐教學研究[J].池州學院學報,2020(6):153-156.
[5]王志鴻.產教融合理念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體系構建[J].消費導刊,2020(49):90-91.
[6]張文嫻.高職院校企業調研工作對公共英語課程改革的影響分析[J].文存閱刊,2020(23):131.
[7]張羅羅,李善華,丁曉嵐,等.高職院校公共英語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究——以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速讀(下旬),2020 (9):149-150.
[8]于嘉愛.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策略——以“公共英語”課程為例[J].文教資料,2020(29):93-94,121.
[9]周小果.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的教學改革探索[J].山東青年,2020(11):286,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