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齊拉西酮聯合心理干預治療伴發抑郁癥狀精神分裂癥的效果及價值。方法:選取 2018 年 11 月至2020 年 11 月間收治的 78 例伴發抑郁癥狀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 39 例患者采用齊拉西酮藥物進行治療,研究組 39 例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心理干預治療,對于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價值進行研究分析。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精神癥狀與抑郁癥狀評價分值接近,組間比較結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 2 月后研究組患者的陽性癥狀、陰性癥狀、精神病理等方面精神癥狀與抑郁癥狀評價分值均低于對照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35.90 % 高于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12.82 %,組間比較結果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齊拉西酮聯合心理干預治療伴發抑郁癥狀精神分裂癥的效果確切,能夠快速改善患者的抑郁與精神癥狀,不良反應得以大幅下降,其應用價值極高。
【關鍵詞】齊拉西酮;心理干預;伴發抑郁癥狀;精神分裂癥;效果;價值研究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6-0041-02
精神分裂癥指的是一組無明確病因而產生的重性精神障礙,患者多表現為認知、行為、情感、思維等多方面精神活動的異常[1]。抑郁癥狀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較為常見,達到50 %以上的發生率,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讓其產生輕生念頭[2]。有研究資料顯示,伴發抑郁癥狀精神分裂癥的發生與社會、心理等多個方面聯系緊密,會影響患者的預后,且具備較高的復發率與自殺風險,因此給予患者積極的治療意義重大[3]。齊拉西酮屬于新型抗精神病藥物,它可對5-羥色胺2 A受體進行阻斷,從而減輕患者焦躁、抑郁、激越等負面情緒[4]。據相關研究報道中提到,應用藥物治療的同時介入心理干預治療能夠促進疾病的恢復[5]。鑒于此,本文針對我院近2年來收治的患者分組實施齊拉西酮及其聯合心理干預治療方案,現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間收治的78例伴發抑郁癥狀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兩組,研究組:年齡24~58(39.13±14.48)歲,病程5~49(26.37±9.56)月,男女比例24∶15;對照組:年齡23~57(39.01±14.36)歲,病程6~50(26.93±9.14)月,男女比例25∶14。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性別等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第10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0)中對于精神分裂癥的相關診斷標準;患者家屬對于研究內容均已知悉,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腎、心、腦等功能性缺陷患者;存在嚴重激越或自殺傾向的患者;具有藥物過敏史患者;近期內使用過抗精神病類藥物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39例患者接受齊拉西酮藥物治療,每日用餐時服用20 mg齊拉西酮(由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國藥準字H20141342),初始用量控制為每天20 mg,連續用藥1周后可結合患者實際病情逐步增加至每天100~160 mg,繼續服用2個月。
研究組39例患者運用齊拉西酮聯合心理干預治療方案,齊拉西酮用法用量同上,在此基礎上進行心理干預治療,具體措施如下。
(1)成立專門小組:由心理咨詢師與年資較高的護理人員組成心理干預治療小組,先由接受過專門培訓的工作人員為患者發放心理調查表格,并指導其填寫,運用SAS、SDS評分對其心理狀態進行評定,結合評定結果進行心理干預方案的制定。(2)方案的具體執行:①心理干預治療小組成員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從疾病的發生原因、相關注意事項等方面開展健康宣教,并強調科學用藥的重要性,如出現異常情況應當采取的措施,進一步了解患者的家庭、心理、社會等一系列情況,盡可能以鼓勵、安慰的方式對其心理負擔予以消除。②爭取家庭的支持,從患者的生活環境改善開始,并強調家庭成員對于患者的心理支持是保障患者良好回歸社會的關鍵舉措,讓患者正確認知自身病情,對于錯誤認知有效糾正。③介紹成功案例為患者及其家屬現身說法,有針對性的培養患者的各方面興趣愛好,并促進其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
1.3 觀察指標
(1)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精神癥狀與抑郁癥狀:對兩組患者的治療前、治療2月后的精神癥狀通過陰性、陽性綜合征量表進行評價,內容涵蓋陽性癥狀、陰性癥狀、精神病理等,評價分值越高,反映精神狀況越差。同時通過卡爾加里精神分裂癥抑郁量表對其抑郁癥狀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說明抑郁癥狀越嚴重。
(2)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安全性指標:用藥后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視物模糊、焦慮、頭暈、惡心嘔吐、便秘等。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 22.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治療前后的抑郁程度、精神癥狀等評價)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計數資料(不良反應發生率)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精神癥狀與抑郁癥狀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精神癥狀與抑郁癥狀評價分值接近(P>0.05),組間比較結果無統計學意義;治療2月后研究組患者的陽性癥狀、陰性癥狀、精神病理等方面精神癥狀與抑郁癥狀評價分值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組間比較結果具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治療過程中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35.90 %高于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2.82 %(P<0.05),組間比較結果具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精神類障礙性疾病,患者常伴有精神狀態不穩定、對他人存在敵意、抑郁、自殺傾向等多種表現,最常見的即伴發抑郁癥狀表現,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以及病情恢復,并可能危及生命[6]。伴發抑郁癥狀精神分裂癥常會出現情感障礙、認知障礙以及感知覺障礙等,最常用的治療方式是抗精神藥物的使用,齊拉西酮就是一種新型抗精神類藥物,它屬于苯異噻唑嗪類衍生物,主要是對邊緣系統D 2進行阻斷,并有效拮抗5-羥色胺2 A受體,可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如焦慮、激越、抑郁等)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單純采用藥物治療方式具有局限性,如遵醫囑用藥方面,情緒不穩定方面均可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7]。有臨床資料記載,初次發作急性精神分裂癥中,患者的抑郁癥狀與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所示的焦慮、抑郁因子間存在密切關聯,經過治療之后的緩解期間又與陽性、陰性以及社會功能方面呈現出緊密聯系,進一步證實精神分裂癥患者會發生較為陰性、陽性、抑郁等癥狀,從而使得患者的自殺風險行為明顯上升[8]。在臨床評價伴發抑郁癥狀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抑郁癥狀時,抑郁評價分值(CDSS評分)呈現出顯著的特異性,能夠對臨床療效進行直觀而有效的評價。心理干預治療方式,首先是評估患者入院時的病情與心理狀態,然后將健康教育指導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中,幫助患者對于自身的疾病形成正確的認知,有效恢復其自知力,并不斷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提升其心理健康程度。藥物治療與心理干預相輔相成,讓患者及時宣泄內心不良情緒,從而增強自信,消除自卑,打破患者錯誤思維,提升其心理調節能力,保障藥物療效的同時,促進患者良好的恢復。
研究結果所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精神癥狀與抑郁癥狀評價分值接近(P>0.05),組間比較結果無統計學意義;治療2月后研究組患者的陽性癥狀、陰性癥狀、精神病理等方面精神癥狀與抑郁癥狀評價分值均低于對照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35.90 %高于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2.82 %(P<0.05),組間比較結果具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齊拉西酮聯合心理干預治療伴發抑郁癥狀精神分裂癥的效果確切,能夠快速改善患者的抑郁與精神癥狀,不良反應得以大幅下降,其應用價值極高。
參考文獻
[1] 甘靜文,黃世偉,李桂蘭,等.齊拉西酮聯合心理干預治療伴發抑郁癥狀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5):588-590.
[2] 劉靈江,林萍,胡堅強,等.利培酮聯合音樂療法在精神分裂癥康復治療中的作用及對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9):1462-1464.
[3] 林毅敏.認知行為療法+齊拉西酮治療伴發抑郁癥狀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效果[J].黑龍江醫藥,2020,33(3):593-595.
[4] 王麗娜.齊拉西酮聯合氫溴酸西酞普蘭治療伴發抑郁癥狀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5):142-143.
[5] 哈保衛,楊擁軍.齊拉西酮聯合氫溴酸西酞普蘭治療伴發抑郁癥狀精神分裂癥臨床效果分析[J].世界復合醫學,2019,5(11):1-3.
[6] 許曉娟.齊拉西酮及心理治療對伴發抑郁癥狀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8,18(66):125.
[7] 林育波,吳樹躍,林樹波.伴抑郁癥狀精神分裂癥采用齊拉西酮及心理治療臨床療效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9,11(1):107-109.
[8] 吳紅梅,劉章年.心理護理干預對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癥狀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8(76):34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