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仕娟
摘要:目的 分析對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的產后出血應用階段性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按隨機抽簽法將我院2019.1~2020.12納入的35例產婦分作參考組(n=17)與試驗組(n=18),參考組采用常規護理,試驗組采用階段性護理干預,對比兩組產后2h、6h、24h出血量、產后出血發生率。結果 試驗組產后2h、6h、24h出血量均少于參考組,組間對比有差異(P<0.05);試驗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5.56%,低于參考組41.18%,組間對比有差異(P<0.05)。結論 針對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的產后出血應用階段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預防產婦產后出血,減少產后出血量,維持產婦各項生命指標平穩,值得臨床廣泛運用。
關鍵詞:產后出血;子宮收縮乏力;階段性護理;陰道分娩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6-141-01
由于娩出胎盤后,胎盤與子宮剝離面上會留下很多血竇組織,在這個時候如果出現子宮收縮乏力的情況,這些血竇形成開放性血竇,身體內的血液會順著這些開放的血竇大量地涌出來,造成大量出血狀況[1-2]。產后出血是指孕產婦自然分娩24h內出血超過500ml,或剖宮產分娩24h內出血超過1000ml。準確的測量產后出血量,及時的判斷癥狀,迅速止血以及正確抗休克、糾正凝血功能障礙是成功搶救的關鍵[3]。相關文獻研究表明[4],對產婦采用預防性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減少產后出血量及發生產后出血的可能性。本文對此展開研究,分析對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的產后出血應用階段性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按隨機抽簽法將我院2019.1~2020.12納入的35例經陰道分娩的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分作參考組(n=17)與試驗組(n=18),參考組:年齡19~42歲,平均(31.12±0.15)歲,孕周37~41周,平均(40.01±0.12)周,體重66~76kg,平均(69.14±1.54)kg;試驗組年齡20~44歲,平均(32.34±0.20)歲,孕周38~42周,平均(40.31±0.16)周,體重65~76kg,平均(69.11±1.49)kg。兩組上述資料基本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所有產婦均為經陰道分娩;(2)無合并其他臟器并發癥者;(3)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字;(4)研究經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1)排除研究中途退出者;(2)產婦存在其他精神類疾病;(3)生命指征不穩定者;(4)存在手術或藥物禁忌癥者;(5)伴有器質性疾病或產后出血史者。
1.2方法
參考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健康宣教、監測生命體征、觀察出血情況,并做好相對應的并發癥處理措施。試驗組采用階段性護理干預,包括(1)第一階段:對產婦進行分娩前宣教,了解產婦個體化體質差異,嚴格觀察產婦的表情、肢體動作,予以心理護理,以鼓勵性語言進行安撫,提高產婦對護理工作的配合度,一旦發生產后出血,立即建立靜脈通道,按摩子宮、補充血容量,同時鼓勵產婦進行排尿,預防發生尿潴留;(2)第二階段:處理止血過程中,嚴密監測產婦血壓、體溫、尿量等體征,協助擺放合適的止血處理體位,保持呼吸道暢通;(3)第三階段:止血處理后的護理應包括:①預防感染:護理人員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使用會陰消毒墊,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囑咐產婦多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同時遵醫囑服用抗菌藥物;②定時巡視:護理人員每隔1h巡視病房一次,觀察產婦出血情況及生命體征,評估其心理狀態,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消除產婦心理不良負面情緒,保持積極的心態接受后續治療和護理;③疼痛護理:詢問產婦疼痛程度,適當予以處理措施,如穴位按摩、熱敷,疼痛較重者遵醫囑予以鎮痛藥物,減輕疼痛造成的不良反應及內心恐慌感等;④健康教育:帶產婦病情穩定后,向產婦講解產后出血的原因、治療、康復措施等,鼓勵下床活動,加強機體免疫力,并且治黨產后子宮恢復、促進排除惡露等相關知識,叮囑按時按量服藥,學習自我情緒調節,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就醫。
1.3觀察指標
(1)兩組產后2h、6h、24h出血量對比。
(2)兩組產后出血發生率對比。總發生率=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X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產后2h、6h、24h出血量對比
試驗組產后2h、6h、24h出血量均少于參考組,組間對比有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后出血發生率對比
試驗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5.56%,低于參考組41.18%,組間對比有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據資料統計顯示[5-6],產后出血在我國孕產婦死亡原因中已居首位,主要由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產道裂傷、凝血功能障礙四大原因引起,發生率為5~10%,其中宮縮乏力為主要因素。因此,改善產婦產后子宮收縮乏力,促進子宮收縮,是預防產后出血的關鍵所在。
階段性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強調實施護理措施的時間性、階段性以及計劃性,通過在不同時間段實施不同護理措施的方式,將各階段的護理工作進行銜接,確保護理措施開展的連續性、完整性,以達到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患者康復的作用[7-8]。本文研究結果得出,試驗組產后2h、6h、24h出血量均少于參考組,組間對比有差異(P<0.05);試驗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5.56%,低于參考組41.18%,組間對比有差異(P<0.05)。是因為在不同階段,產婦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是不同的,而階段性護理在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予以具有針對性、有效性的護理措施,深化護理內涵,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產后出血的產婦心理大多容易出現突然的恐慌、焦慮,而不良情緒則會直接影響出血量的增加和產婦的護理配合度,因此護理人員應沉著冷靜的予以應對處理,并且予以安撫,使其積極配合,從而控制出血量,形成良性循環,達到控制出血的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的產后出血應用階段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預防產婦產后出血,減少產后出血量,維持產婦各項生命指標平穩,值得臨床廣泛運用。
參考文獻:
[1] 劉瓊英,黎秋容. 階段性健康教育對初產婦的負性情緒、疼痛程度和分娩方式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3):388-391.
[2] 汪紅娟,胡健女. 全程護理在產后大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華全科醫學,2020,18(5):864-866.
[3] 劉慧娟,周娟,王含笑. 基于護理程序的整體護理對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 貴州醫藥,2020,44(12):1996-1997.
[4] 劉靜,張華,楊妮. 預見性護理降低高危妊娠產后出血效果分析[J]. 貴州醫藥,2020,44(4):655-657.
[5] 柳紅艷,歐陽弦. 綜合護理干預對預防產婦產后出血的效果觀察[J]. 醫學臨床研究,2020,37(9):1428-1430.
[6] 余洪. 產前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產后出血及產后心理的影響[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20,17(3):185-188.
[7] 張俊華. 護理干預預防產后出血在自然分娩產婦中的應用效果[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3):2013-2016.
[8] 屈俏. 階段性護理干預對產后出血的影響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1):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