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永淯
摘要:作業成本法作為一種重要的成本計算方法在產品定價、盈利分析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作業成本法在企業應用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如側重于經營成本核算而忽視資本成本、未考慮閑置生產力等。本文以A公司為例,分析作業成本法在A公司中的應用情況及應用效果,并提出作業成本法改進建議,以達到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盈利能力和增加企業價值的目的。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資本成本;經濟增加值;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
一、作業成本法在A公司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條件還不夠成熟
主要表現在:一是尚未將作業成本法的理論充分應用到實踐中。A公司在應用作業成本法的過程中,重成本核算輕成本管理,未將作業成本法的理論充分應用到成本管理的實踐中,影響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與現行財務會計體制相矛盾。公認會計準則是將非生產成本計入到期間費用,而作業成本法將期間費用納入成本的核算范圍,認為期間費用是由不增值作業產生的,可見,作業成本法與現行會計體制是相矛盾的,該矛盾是很多企業不愿嘗試作業成本法的理由之一。
(二)成本核算信息不完整
A公司在實施作業成本法時只考慮到經營成本,而忽略了資本成本,一方面沒有將債務資本成本反映到產品成本中,另一方面對權益資本成本的完全忽視,沒有體現出投資者所要求的風險約束下的最低回報率,這樣導致分析的企業價值與實際不符,會造成企業決策失誤以及過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如果企業在核算資源成本時忽略了資本成本,會造出成本信息的不完整,影響作業成本核算的準確性。
(三)忽視閑置生產力對成本的影響
A公司在應用作業成本法時未考慮到閑置生產力。任何企業都存在閑置生產力,由于客觀和主觀的原因,企業不可能達到滿負荷的運行狀態,這樣就會產生剩余的生產能力,即閑置生產力。導致企業存在閑置生產力的原因主要有產能過剩、客戶訂單變動以及企業資源管理能力水平有限等等。閑置生產力過多或過少都會給企業的經營帶來弊端,過少可能會造出失去客戶,過多又會造出資源的浪費,企業應在這兩者之間進行權衡,深入分析造成閑置生產力過多或過少的原因,可以通過提高工作效率、有效的管理降低或是消除閑置生產力,若消除不了應該充分利用閑置生產力,這樣才會有效的降低其成本。
三、完善A公司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對策
(一)完善作業成本法實施的基礎條件
1.樹立先進的全員成本管理理念
企業管理人員和會計應提高專業素質和管理能力,樹立領先的成本戰略管理理念,這是作業成本法成功實施的先決條件。其次企業要讓員工認識并接受作業成本法的管理理念,建立全員成本觀,提高員工的成本意識,這是作業成本法成功實施的必要條件。最后,企業應重視成本控制管理以及成本核算的準確性,避免因此類問題導致企業管理層決策錯誤。
2.健全和完善內部管理控制,提高員工素質
成功實施作業成本法不僅需要企業全體員工的參與,也需要企業加強內部管理。企業應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行業規范以及員工的獎懲制度,加強內部控制管理,推動企業有效實施成本控制。其次,對每一個作業環節和與作業相關的因素進行分析,明晰員工職責,定期對員工及部門進行業績評價考核和獎懲,不僅有利于規范員工的行為,調動員工積極性,也使員工清楚自己的責任范疇。最后,企業應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打造復合型專業人才,奠定作業成本法實施基礎。
3.加強會計信息系統的建設
作業成本法是一項系統且工程巨大的成本核算方法。作業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是以作業為基礎,因此其核算深入到了各作業層次,從資源到作業再到產品的各環節,作業中心的歸集以及成本動因的選擇需要耗費的不僅僅是人力還涉及到了大量的數據處理,如果繼續使用人工核算則不僅耗時耗力同時對準確性也提出了巨大考驗,此時需要精確而高效的成本統計、計算、管理系統,因此會計信息系統的建設是作業成本法的實施的必備條件。企業應開發與作業成本法實施配套的財務軟件,不僅要與原有財務軟件的數據相銜接,同時解決作業成本法下成本數據的問題。同時,企業應成立專門的咨詢小組,對于作業成本法及其相關軟件在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企業必須依靠信息化技術來不斷的完善和發展作業成本管理。
(二)借鑒EVA理念改進作業成本法
傳統的作業成本法下,企業僅考慮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忽視了資本成本,提供的不是完全成本信息,通過引進EVA的思想,對作業成本法下的作業利潤進行修正,得到的是完全成本信息下的利潤,反映的是傳統作業成本法下作業利潤扣除資本總成本后的余額,充分考慮了成本信息的完整性。完全成本法下的企業利潤指標能夠反映出企業價值的創造水平,且有效提高了企業基于成本信息下的戰略決策的有用性。改進后的成本信息不僅可以反映企業整體的盈利或價值創造水平,同時也能具體到各產品的情況。通過深入分析各產品的盈利情況有利于管理層對各產品進行改進以達到為企業帶來價值的目的。對不同產品進行不同的分析及不同的改進措施,使企業的經營計劃更為有效,有助于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三)引進時間估計改進作業成本法
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是根據管理的可靠估計作為分配的標準,企業的管理層相比企業其他員工而言具有更高的素質和專業能力,通過直觀的觀察或根據以前的經驗估計,這樣不僅省時省力,而且能提高相應的準確性。傳統的作業成本法是以員工提供的信息為基礎,而員工可能會有抵觸情緒或是主觀隨意性,同時由于作業成本法涉及到各個作業環節和層次,需要與企業各個環節的員工進行調查和訪談,這樣不僅耗時耗力,同時當相關作業發生變動時,企業又需要與員工進行面談,再一次的耗時耗力,使得作業成本法的實施過程相當復雜;而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有更好的靈活性,當作業發生變動時,管理層只需要依據經驗或觀察予以估計更新成本動因率即可,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簡化了成本計算模型,通過時間方程式來描述經濟業務的復雜性,大大提高了成本核算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陳文涓,周智學.作業成本法在高新技術企業中的應用分析.會計之友,2010(4):89-91.
[2]陳艷.從產品成本計算實例看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的優勢.財會月刊,2011(7):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