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以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標志的數字經濟迅猛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量涌現。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供應鏈金融在協助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金融創新中得到快速發展。本文通過分析研究工商銀行供應鏈金融產品“工銀e信”,闡述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模式,從商業銀行的角度挖掘供應鏈業務的風險點,并提出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有效提高商業銀行在供應鏈融資中的效益。
關鍵詞: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工銀e信;風險防范
本文索引:李政.<標題>[J].中國商論,2021(17):-089.
中圖分類號:F0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9(a)--03
隨著我國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眾多商業銀行積極發展供應鏈融資業務。供應鏈金融在我國發展至今,在獲得政策加持、市場關注的同時,也在不斷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注入力量。在積極參與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的同時,探索做好供應鏈金融融資的風險防控也是一個重要課題。
1 供應鏈金融的相關概念
目前,供應鏈金融核心就是“1+N”模式,1代表核心企業,N是與核心企業有業務往來的上下游中小企業。在供應鏈產銷網絡中,規模較大以及具有絕對話語權的即為核心企業“1”,圍繞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供應商和分銷商成為其中的“N”。商業銀行基于核心企業在銀行的授信,為供應鏈內與其合作的中小企業提供優惠貸款的融資模式,盤活整個供應鏈資產。供應鏈金融的參與主體主要包括銀行、核心企業和中小企業。
1.1 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在供應鏈融資過程中是資金的提供方,它基于供應鏈核心企業的信用背書為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增信措施,讓中小企業以較低利率獲得經營所需的資金,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解決所面臨的融資困境。
1.2 核心企業
核心企業作為供應鏈金融最重要的參與方,無論是融資相關的確權等環節的參與度,還是在供應鏈業務中所發揮的作用,核心企業一直以來都是關注的焦點。作為連接銀行和中小企業之間的紐帶,具有較強的上下游輻射能力。銀行會根據核心企業的整體經營狀況,按年度核定核心企業的統一投融資風險限額,同時評定核心企業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的評級和授信。
1.3 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在整個供應鏈金融中可以說是最大的受益者,實際上這種金融模式創新是商業銀行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而推出的產品。長期以來中小企業位于供應鏈環節的價值末端,資信較差、擔保不足等缺陷導致中小企業融資供需矛盾突出。在供應鏈金融的模式中,銀行是基于核心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信用,通過核心企業為中小企業做信用背書和擔保,從而降低中小企業獲取融資的難度和成本。
2 “工銀e信”業務流程
我國供應鏈金融業務主要形式分為四種:應收賬款融資、庫存融資、預付款融資和戰略關系融資。目前最主要的供應鏈金融產品為應收賬款融資,因為它可以通過核心企業對應收賬款確權,從而保證還款來源可靠。數字供應鏈包括垂直鏈、交易鏈和數據鏈三個場景:
(1)垂直鏈是指核心企業作為交易一方,與上下游客戶就商品、工程項目或服務形成的貿易鏈。上下游客戶包括核心企業產業鏈中的多級供應商或經銷商。
(2)交易鏈是指網上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為場景,買賣方交易商以電子倉單(含標準倉單)為交易標的物,進行信息發布、商品交易、物流交割、貸款清算活動的貿易鏈。
(3)數據鏈是指集聚在線上商業交易平臺或類似場景的核心企業外圍的買、賣方形成的貿易鏈,或買賣雙方分別與平臺形成的貿易鏈。通過數據穿透,保證實現回款可穩定控制、現金流向可清晰預測、交易數據可在線采集等。
“工銀e信”是中國工商銀行基于區塊鏈技術推出的一款數字供應鏈網絡融資產品,以供應鏈中核心企業對供應商的付款承諾為基礎,采用區塊鏈技術,由核心企業在工行平臺簽發,并以數據電文方式記錄的債權憑證。“工銀e信”在向前一級賣方流轉過程中可被準確拆分、合并,并可隨物流逆向流轉。
主要業務流程如圖1所示:核心企業與供應商以真實貿易合同為背景,核心企業根據合同約定或項目實際進度進行付款并對供應商應收賬款進行確權,由核心企業在該行數字信用憑證平臺上簽發電子付款數字信用憑證(工銀e信)作為支付工具,簽發給供應商;供應商在該平臺上收到電子付款數字信用憑證后,可以持有至到期獲得資金,或者任意拆分流轉支付給上游企業或其他可以接收e信的企業,有融資需求的可以將收到的e信相對應的應收賬款賣斷給工商銀行,工商銀行在不動產登記中心進行該筆應收賬款轉讓登記,實現線上買斷型保理融資。
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對銀行、核心企業和供應商等供應鏈金融的參與方均有好處。核心企業利用自身優質的信用評級,通過付款承諾函等向銀行提供增信措施,使銀行解決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縮短賬期,保證穩定現金流;核心企業適度擴大產銷規模;銀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條件下增加客戶數和貸款規模,三方實現共贏。
對于銀行而言,供應鏈金融最大的創新在于降低服務中小企業的人力成本,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門檻。供應鏈金融在我國發展至今,在獲得政策加持、市場關注的同時,也在不斷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注入力量。
3 供應鏈金融的風險分析
供應鏈金融最重要的創新之處在于對信貸業務模式的打破和重構,利用區塊鏈、大數據在業務模式和風控上實現了金融的重構。供應鏈融資風險既可能來自核心企業或融資主體,也可能來自供應鏈所處行業、業務模式和經營狀況以及相關監管政策因素。
3.1 供應鏈金融外部風險
外部風險主要指全球經濟周期、金融環境及相關監管政策發生重大變化,影響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以下主要通過宏觀經濟、監管政策和金融環境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3.1.1 宏觀經濟
供應鏈金融身處全球經濟環境中,涉及不同行業、不同產業和不同賽道。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嚴峻,特別是2020年全球化疊加新冠疫情的沖擊,導致全球經濟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相較傳統的點對點貿易業務,由于供應鏈金融涉及核心企業上下游少則十幾家多則幾十家企業,倘若經濟形勢發生較大波動,供應鏈金融中的核心企業面臨的風險將會成倍放大。特別是經濟衰退時,市場投資減少,需求端大幅下降,供應鏈中企業面臨生存危機、倒閉甚至破產等問題,給供應鏈金融造成違約風險。
3.1.2 監管政策
供應鏈金融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有效抓手,當前監管政策積極鼓勵發展供應鏈金融,國家各部多次強調依靠供應鏈金融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幫助。特別是央行、工信部等部門于2020年9月22日聯合發布的《關于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銀發〔2020〕226號),肯定了供應鏈金融的積極作用。隨著供應鏈金融的快速發展,為搶占市場份額做大供應鏈金融規模,一旦政策監管環境發生變化,加強相關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和擴大監管范圍,會對供應鏈金融活動產生重大影響。
3.1.3 金融環境
息差收入是供應鏈金融業務的主要盈利模式,目前主要從政策層面自上而下大力推廣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不能高于一年期LPR。如果央行減少公開市場流動性投放,勢必導致資金成本上升,從而增加供應鏈金融融資成本,壓縮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盈利空間。
3.2 供應鏈金融內部風險
供應鏈金融內部風險主要涉及核心企業、中小企業和銀行,供應鏈融資風險既可能來自核心企業或融資主體,也可能來自供應鏈所處行業、業務模式和經營狀況。
3.2.1 核心企業風險
核心企業作為供應鏈金融中的紐帶,銀行作為業務主體,基于核心企業的信用資質給上下游中小企業進行授信?!肮ゃye信”目前支持占用核心企業授信、擔保母公司授信和供應商授信三種方式,但從風險把控角度看,在實際操作中均是占用核心企業授信。銀行通過模型來評估核心企業財務狀況和信用風險,按年確定核心企業年度融資風險限額。
“工銀e信”在業務操作中,銀行和核心企業簽訂付款承諾函,和供應商簽訂無追索權的應收賬款保理合同。同時,該筆融資在核心企業和供應商人行征信報告中均不顯示,一旦核心企業發生風險,銀行將面臨資金無法得到償付的風險。此外,假借扶持中小企業的名義,強行推動融資服務,特別是利用核心企業在商業銀行中的優惠信用額度,掙取利差,都是需要嚴格規制的行為。
3.2.2 融資企業風險
供應鏈金融融資的資金需求方主要是核心企業上下游供銷商,這些供銷商往往都是中小企業,我國中小企業大部分沿襲家庭作坊式商業模式,往往存在公司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混亂等問題,導致無法全面客觀地評估融資企業風險,都阻礙著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從傳統的銀行信貸分析角度出發,主要通過分析企業的財務報表和經營數據來判斷一家企業的違約風險,顯然并不適用于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自身一旦發生違約風險,會影響核心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
3.2.3 銀行風險
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角度出發,由于供應鏈金融融資業務是基于真實貿易背景的應收賬款買斷型保理,該業務模式最大的風險就是虛假交易。比如核心企業串通上下游利用虛假合同發票騙取銀行貸款,或銀行員工與企業串通騙取融資資金等道德風險。除此之外,由于不同銀行對供應鏈金融概念的理解和探索不同,業務監管往往滯后于業務發展,這對銀行內部風險控制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4 防范措施
由于供應鏈主要解決貨物訂單的信息流問題,核心在于對信息流的管理,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競爭力也體現在相關金融產品的設計和管理上。供應鏈金融業務還款資金來源是真實貿易產生的現金流,因此審核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尤為重要。若業務貿易背景為虛假交易、信息流等供應鏈信息缺失、資金流無法有效監管,由于毫無風險緩釋措施以及供應鏈金融的風險傳遞性等原因,相對傳統信貸業務來說反而會放大風險。
4.1 完善產品管理制度
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的重要基石是完善的產品管理制度,使得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操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逐步健全完善相關產品操作手冊和業務規章制度,形成一整套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規范化規章制度。根據業務發展需要,首先要不斷更新完善相關漏洞,清晰明確責任義務。其次要進一步細化各項規章制度中的操作要點和風險點,使具體從業人員明確政策執行標準。最后要加強貸后管理監督,通過內控檢查、考核指標等方式進行監督,敦促規章制度嚴格執行。
4.2 加強風險文化建設
不同的商業銀行在經營發展中形成了各自獨特的企業文化和風險文化,這是商業銀行在進行風險控制時的員工共識,風險文化不是單純的風險管理規章制度的外在體現,而是一種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想。員工在工作中受到獨特風險文化的熏陶,從而影響員工的行為。特別是很多創新業務往往是規章制度滯后于業務發展,這時一個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顯得尤為重要。在暫時無章可循的情況下,如何把控業務風險?
4.3 優化平臺信息建設
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依賴信息化業務平臺,但是供應鏈業務平臺對供應鏈貿易背景數據收集不健全、數據來源匱乏,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影響銀行風險識別效果。提高風險識別的精準度和供應鏈業務的管理效率,第一,應不斷改進供應鏈平臺建設,通過平臺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相關貿易信息整合在一起,強化信息共享。第二,應擴寬數據來源渠道,例如公檢法系統、稅務、工商等外部信息,整合相關公開數據,減少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4.4 提升風險預警指標
風險預警是銀行貸后管理的重要一環,能夠及時對相關風險進行識別。由于供應鏈金融業務是創新業務,現有預警模型不適用,無法準確有效識別供應鏈業務風險。應該及時完善數據來源,優化預警模型和預警指標,有效提升供應鏈金融的風險預警作用。
5 結語
供應鏈金融的快速發展給商業銀行帶來了發展潛力,同時也是對商業銀行的考驗。所以,商業銀行在創新業務的同時要注意存在的諸多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案。業務發展和風險管理需要齊頭并進、相輔相成,才能使我國金融市場保持長期穩定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宋華.供應鏈金融風險來源與系統化管理:一個整合性框架[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8(4).
喬建升.建筑企業供應鏈金融應用分析[J].學習與研究,2019(6): 38-39.
吳昊,李雨純,郭欣然.關于供應鏈金融在建筑類央企的應用研究[J].財會觀察,2020(10):57-59.
李洋,凡新凱.對海爾供應鏈金融的研究與啟發[J].中國儲運, 2019(6):126-128.
Research on Risk Prevention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Based on “ICBC E-trust”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Dianmen Sub-branch,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 Zhe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igital economy marked by blockchain,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tc.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new technologies, new formats, and new models have emerged in large numbers. With the strong support of relevant national policies, supply chain finance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to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financing difficulties and expensive financing”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financial innov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ICBC supply chain financial product “ICBC e-trust”, expounds the business model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explores the risk points of supply chain busi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commercial banks benefits in supply chain financing.
Keywords: block chain; supply chain finance; ICBC e-trust; risk prev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