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華
【摘要】抑郁癥和骨質疏松癥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非同小可的影響,也是比較多見的老年疾病之一。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增多,該兩種病癥的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組織器官老化,功能退化,身體機能發生變化。因為各種不利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骨代謝紊亂,骨吸收比骨形成要強力一點,導致骨量減少。而抑郁癥是一種心理性的精神疾病,近年來,有研究發現,抑郁癥與發生骨質疏松癥的關系很密切。本文分析了國內外這一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總結了近年來抑郁癥與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相關性[1]。對這兩類疾病進行有針對性的早期干預,對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率,改善病癥,提高晚年生活質量有著良好作用。
【關鍵詞】老年骨質;抑郁癥;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580;R74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9-0243-02
骨質疏松癥有明顯的遺傳性,它是一種以破壞骨微結構、骨強度下降和脆性骨折為重要部位的全身性代謝性骨病。隨著老齡化在日益增多,因衰老而出現多器官功能障礙、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紊亂、鍛煉功能下降。各種不利因素相互作用導致骨量減少和骨微結構損傷,這些表現都是屬于骨質疏松癥的常見癥狀。據統計,截至2016年,我國60歲以上已超過2.1億人口患有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為36%。據測算,幾十年后,我國將發生599萬例相關的病癥,有關的醫療投入將達到1745億元,是目前面對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抑郁癥是老年人最普遍多見的精神疾病,因為身體機能發生變化,社會地位有所改變,降低自我意識。所以,導致心理上會受到創傷,引發各類的心理疾病,抑郁癥中重度的患病率可達到7%。而骨質疏松癥跟老年抑郁癥都是衰老跟病變的象征,不屬于孤立的。較多的國內外研究分析,骨質疏松癥跟老年抑郁癥存在共同的危險因素,相互影響。骨質疏松及重要部位的脆性骨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抑郁癥的發病率[2]。另一方面,抑郁會導致骨密度降低、骨質丟失,并增加骨質疏松癥和骨折的風險。本文就腸道微生態障礙、促炎反應情況、缺氧等方面進行總結,從細胞和分子生物學水平表明抑郁癥與OP的關系,為臨床防治思路開展新進展。
1 腸道微生態紊亂
隨著人類形成以來,身體里就充滿了微生物,一般成年人體內有100萬億個細菌,大約是人類細胞數量的10倍。生活在人體腸道中的微生物菌可達80%,它們與宿主起著相互作用,形成人體內最大的微生態系統。腸道微生態系統包含約330萬個基因,是人類的150倍。世界上至少有50類細菌,約400~500種,可分為三類:益生菌、有害菌、中性菌。腸道菌群與人體共生,促進消化吸收以及產生人體所需營養素,形成生物防護,防止腸道黏膜感染而影響正常免疫功能,其中一系列調節功能實現了寄主之間的微生態平衡,維持了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新陳代謝。近年來,腸道菌群及其代謝產物在骨代謝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短鏈脂肪酸是腸道益生菌的代謝產物。通過抑制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激活特異性G蛋白偶聯受體,誘導自噬,用于骨細胞,從而使骨形成,防止骨吸收,以此來增加骨密度,提高骨強度。還能增加腸絨毛結構和腸上皮表面積,調節腸道pH值,從而促進鈣的吸收,提高人體的生物利用度,為骨骼起到了保護作用。除此之外,腸道菌群能夠調節免疫系統中T細胞的活化,抑制T細胞分泌炎性細胞因子,使得RANKL的表達能力下降,對減少骨丟失有良好效果。腸道菌群在抑郁癥的預防中也起著重要作用,5-羥色胺代謝異常被認為會造成抑郁癥,大腸桿菌和鏈球菌對5-HT的產生是直接參與的。一些微生物能夠通過調節色氨酸羥化酶的表達水平來進一步提高色氨酸的利用率,色氨酸是5-HT的前體,芽孢桿菌和乳酸菌可間接促進5-HT的合成。抑郁癥不是一種簡單的精神疾病或情緒障礙,常表現為一系列胃腸道特征,如食欲下降、功能性消化不良、惡心等,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腦腸細菌”軸功能紊亂。腦的分子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后,神經遞質、免疫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自上而下引起整個腦腸軸功能障礙。腸道作為人體的“內臟”,直接影響腸道和微生物,導致腸道菌群失調。抑郁癥患者體內益生菌數量是為減少的,5-HT含量降低,對腦功能也有著嚴重的影響,加重病癥。與此同時,細菌群落中代謝產物短鏈脂肪酸合成不夠也可能是影響骨代謝失衡的一個不良因素。除此之外,腸道菌群失調可導致免疫系統異常激活,顯著增加炎癥介質,最終導致引發骨質疏松癥。
2 免疫系統異常與促炎性反應
在骨代謝平衡中,免疫系統的維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年齡的逐漸增長,老年人的免疫系統處于較低的激活水平,使機體長期處于促炎反應狀態。一般的情況下,免疫細胞和骨髓細胞的分化來自骨髓間的充質干細胞。免疫細胞通過有關的信號轉導系統和細胞因子作用于骨細胞,對骨吸收和骨形成兩者間的平衡進行調節,維持正常骨量。免疫系統中T細胞和B細胞分泌的免疫因子作用是在于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以雙向調節骨代謝,這一過程與生物鐘基因的調控有著很大的相關性。T細胞分泌腫瘤壞死因子-α、淋巴細胞刺激因子-1、淋巴細胞刺激因子-6和淋巴刺激因子-17促進骨吸收。其中,Th1和Th2細胞分泌的轉化生長因子、淋巴刺激因子-12、y干擾素、淋巴刺激因子-4和淋巴刺激因子-10可防止骨吸收,是保護性免疫因子。B細胞能夠直接參與破骨細胞的形成,或通過OPG/RANK/RANKL信號通路間接調控,在骨重建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正核因子受體激活受體配體結合到表面,活化破骨細胞和破骨細胞表體細胞。核轉錄因子NF-B刺激信號增強c-FOS的表達,通過核轉錄因子傳遞到核內細胞,激活t細胞核因子和c-FOS通過一步傳導相互結合,產生破骨細胞相關的特異性基因轉錄,提高破骨細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抑制。免疫系統功能、免疫因子調節網絡異常紊亂,T細胞和B細胞活化后大量炎性細胞因子被釋放,提高在炎癥反應下激活信號系統,RANKL表達水平升高,加上破骨細胞祖細胞表面受體,破骨細胞增殖分化的主動調節,提高骨吸收,另一方面,腫瘤壞死因子和淋巴刺激因子-6能夠阻止成骨細胞Wnt信號傳導途徑,妨礙骨形成。結果顯示抑郁癥患者免疫系統異常激活,體內T細胞、CD25+和CD4+明顯增加。外周血腫瘤壞死因子-、淋巴刺激因子-6和C-反應蛋白水平相對的升高。抗炎細胞因子TGF-β、y干擾素和淋巴刺激因子-10的產生減少,使免疫整體反應向炎癥發展。大量炎癥介質會對單胺類神經遞質的釋放和再吸收造成影響,除了加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郁外,本身對于骨代謝就有不好的刺激作用,還可以作用于HPA軸來調節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當CRH作用于腸上皮細胞時,腸屏障效應的喪失造成上皮細胞和腸道菌群功能紊亂,也會導致腸道微生態的平衡,減少益生菌數量、活動因子,提高了骨代謝功能減退的可能性。抑郁癥常見的臨床特征為“三低”,為情緒不興、思維遲鈍、意志活動減弱。老年患者運動范圍縮小、運動遲緩和身體行為障礙比較明顯。結果表明,5-HT是吲哚衍生物,色氨酸在5-HT作用下生成,然后通過芳香酸的脫羧酶反應生成5-羥色胺。中樞5-羥色胺廣泛分布于大腦皮層和神經突出,可以調節人的情緒、睡眠和認知能力。神經系統功能低下是導致抑郁癥的首要病理基礎。
3.1運動對5-HT的影響 抑郁癥患者的血清素水平較低,在可容忍的范圍內運動可以促進腦組織中血清素的產生并增加其水平[3]。在運動過程中,游離脂肪酸水平增加,在白蛋白部位與色氨酸競爭性結合。由于色氨酸結合的放松,一些部位被替換,造成血漿游離色氨酸相應增加,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另一方面,在運動過程中,骨骼肌收縮的能量供應來自脂肪和支鏈氨基酸的分解和利用。隨著機體大量氧化吸收支鏈氨基酸,造成支鏈氨基酸的消耗量增加,血液中支鏈氨基酸水平也有所下降。這兩種途徑增高了F-TRP/BCAA比值,增加了中樞神經細胞5-HT的合成,這也是長期高強度運動誘發中樞疲勞的主要因素。
3.2運動與骨代謝 運動在骨組織發育和骨重建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且其因素相對而言比較復雜,在運動時產生的機械應力對于有關信號通路的信息傳遞有著直接影響,進而調節骨代謝。適量的運動能提高功能基因表達水平,防止RANKL分泌和基因表達,提高曲面體層攝影法基因比值水平。根據信號通路,防止破骨細胞的活性,凋亡加快,使骨代謝維持在正平衡狀態。適當的骨運動算是良性機械應力刺激,能激活信號通路,促進成骨細胞增殖分化,提高骨形成,阻止骨吸收,對骨生長有積極作用。由于年齡的持續增長,老年人的運動系統出現退化轉變,運動緩慢,處于長期靜息狀態。活動減少導致骨負荷減少。導致減少信號通路的有效機械刺激。在抑郁癥中,骨代謝紊亂、意識活動減少和運動遲緩加速了骨質疏松癥的發生[4]。
3.35-HT對骨代謝的調節 5-HT是一種重要的單胺類神經遞質,在維持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間的平衡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相關研究,5-HT以激素的形式存在于外周血中,并通過激活成骨細胞上的5-HT受體來防止骨形成。相反,腦內5-羥色胺酸可抑制交感神經系統,積極調節成骨細胞表面腎上腺素能負性作用,增強成骨細胞活性,抑制骨吸收,對骨代謝起積極的主導作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是臨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藥物。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5-HT轉運蛋白的功能選擇性截止5-HT的再次獲取,使5-HT在細胞外大量積累,增強其活性,延長其作用時間,以此來達到治療目的。
4 結語
抑郁癥是誘發骨質疏松癥的其中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抑郁癥患者的骨密度都低于正常人,這可能與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強、、腫瘤壞死因子α等炎癥因子升高有關,或者跟血清維生素D水平低、、抗抑郁的藥物也有關聯。不管具體是什么因素,抑郁癥患者都應該考慮對骨質疏松癥進行篩查。老年人的組織器官都隨著年齡變得逐漸衰老和退化,抑郁癥跟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群中屬于多見及高發疾病,對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使得其生活質量下降。本文通過對多種因素、疾病并存的特點,從腸道微生態、免疫功能紊亂、運動能力、機能降低等方面,分析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跟抑郁癥之間的相關性。老年長期抑郁易引起身體內部機能紊亂,影響相關細胞因子和信號通路,影響骨代謝,加重骨丟失,骨質疏松癥可以增加抑郁的風險,兩者有共同的危險因素。因此,患有抑郁癥患者更容易得骨質疏松癥,老年人要及時注意身體情況,身邊的子女也要多關心家人,照顧家人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孫秀娟, 張麗. 中老年抑郁癥病人骨密度測定的臨床價值[J]. 護理學雜志, 2004, 19(13): 15-16.
[2] 朱漢民. 老年骨質疏松癥在我國的流行趨勢[J]. 實用老年醫學, 2000, 14(3): 115-118.
[3] 朱歡麗, 劉曉晴, 夏秦. 運動對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骨量和骨代謝影響的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 2007, 22(9): 1251-1252.
[4] 張學婭, 張穎, 許東云, 等. 骨質疏松癥與抑郁癥關系的中西醫研究進展[J]. 云南中醫學院學報, 2012, 35(2): 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