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素娟
【摘要】目的:探討在進行顱腦外傷手術時,將細節護理應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對患者切口感染產生的影響。方法:選擇 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門診科就診的60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系統隨機分組法,將所有患者進行兩組均分,分別命名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單組內樣本量設置為30;對照組患者選擇常規手術護理;實驗組患者則選擇細節護理;對兩組患者手術完成后的切口感染事件以及愈合狀況進行分析,記錄最終結果。結果:兩組患者在護理完成后,個體狀況有明顯的差異,相對于對照組來說,實驗組患者的感染率明顯更低,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開展顱腦外傷手術時,醫務人員需要將細節護理配合于其中,有助于控制患者的手術切口感染狀況,對于患者的護理工作開展來說產生的效果良好。
【關鍵詞】顱腦外傷手術;無菌手術;細節護理;切口感染;影響分析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8-0112-02
顱腦外傷手術在開展過程中的整體時間較長[1],并且患者的暴露面積較大,要求護理人員對手術進行有效的配合,而患者在手術后出現的切口感染一直是困擾醫務人員的一個重要因素,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了解患者在顱腦外傷手術完成后的特征,并且盡可能將現代化的細節護理應用于其中[2],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對顱腦外傷手術的質量進行提升,也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康復,對于后續治療工作的開展來說有積極的效果[3]。本次研究中將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我院門診科就診的60名顱腦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在進行顱腦外傷手術時,將細節護理應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對患者切口感染產生的影響,現作總結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 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我院門診科就診的60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系統隨機分組法,將所有患者進行兩組均分,分別命名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單組內樣本量設置為30,所有患者在入院時經臨床診斷確診為顱腦外傷。對照組中患者的男女性別比為14∶16,患者的年齡為16~53(33.56±4.8)歲。實驗組中患者的男女性別比為18∶12,患者的年齡為18~52(34.16±5.5)歲。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入院時確診為顱腦外傷,患者一般資料符合實驗要求;(2)患者對于治療以及實驗有完整的認知并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3)患者知曉自身資料被調取可能性;
排除標準:(1)患者存在嚴重器質性疾病;(2)患者基本資料不穩定,具有其他可能會導致實驗終止的主觀因素;(3)患者或患者家屬反對接受本次實驗或資料調取。
1.2 方法
在患者接受治療時,對照組患者中護理成員,根據患者的個體狀況開展對應的護理配合告知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一系列注意事項,并且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撫。
實驗組患者在接受護理時由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進一步的細節護理配合,具體方式如下
(1)在患者手術前一段時間,首先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體檢,并了解患者的個體狀況,根據患者的病情得出相應的體檢報告,并且醫務人員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況做好患者的營養補充為患者提供足夠的營養支持,使患者在手術過程中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這樣能夠有助于增強手術的耐受性和成功率,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
(2)在開展手術前,醫護人員需要做好充分的手術準備做好來自手術室全方位的消毒滅菌,并且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時刻對手術室內的溫度和濕度進行檢驗,以保證手術具有合理的濕度以及溫度,而在進行一系列手術操作前,護理人員需要確認手術過程中所需要應用的一系列儀器指標,并檢查手術應用品的相關有效期和批號等多項數據,做好相應的記錄,提前對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進行防范,盡可能使手術時間得到控制,通過這種方式使手術的總有效率得到提升。
(3)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對患者進行病情分析,由于患者具有較長的臥床時間,容易在臥床期間出現壓瘡的情況,故而護理人員需要針對患者的皮膚做出進一步的優化管理,一方面做出患者受壓部位的減壓,另一方面需要針對患者的個體狀況,對患者壓瘡的發生風險做出相應的管理,若評價結果中發現患者的壓床風險發生率較低,則可以針對患者進行常規的護理即可。但如果患者的壓瘡風險較高則需要由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有效的皮膚護理,可以采用充氣氣墊放置于患者受壓部位的皮膚上,改善患者局部受壓部位的剪切力,若發生后可以由醫務人員或者由患者家屬對受壓部位進行一次揉搓使患者的皮膚保持血液通暢,如果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壓瘡風險較高,可以采用硅膠軟墊的方式放置于患者的經常受壓部位,改善患者的局部壓力狀況。
(4)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出現并發癥的情況,其中大多數患者在臨床上都會表現出消化道出血的癥狀,由于患者在手術完成后需要留置胃管,護理人員在開展患者的治療時,需要為患者應用胃黏膜保護劑,通過合理的方式針對患者的個體狀況開展有效的消化道出血預防,而如果患者并沒有出現消化道出血的癥狀,患者可以采用鼻飼管來進行飲食,并且由醫務人員持續對患者進行胃酸抑制劑靜脈滴注,借此改善患者的消化pH值。
1.3 觀察指標
在手術完成后,對所有患者的感染狀況進行評價,感染評估標準,按照臨床上感染診斷特點進行評估。
同時在手術完成后記錄患者的愈合狀況,包括:甲級愈合、乙級愈合、丙級愈合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感染事件發生狀況對比
在本次實驗中,兩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發生狀況,但實驗組患者的感染率相較于對照組來說更低,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的愈合狀況對比
實驗組中患者甲級愈合率為73.33 %,對照組患者的甲級愈合率為66.67 %,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提示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愈合狀況均良好,兩組患者間均未見丙級愈合的狀況,數據差異不顯著(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顱腦外傷在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顱腦外傷是在直接或者間接暴力的作用下,對患者腦部造成的損傷,不同的外傷發生因素都會導致顱腦損傷的部位,以及生前有一定的差異[4],腦組織損傷后,無論患者是否進行手術,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飲食和營養代謝產生影響,而在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護理時,護理人員建議早期對患者進行有效的醫療支持。通過營養支持來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并提高患者免疫力,進而促進患者的康復[5]。在開展顱腦外傷手術的護理是由于患者的病情發作往往較為緊急,所以能夠進行手術準備的時間較為短促,在臨床醫學上很容易出現由于準備不充分而出現切口感染的情況,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無論患者的顱腦外傷屬于哪種狀況,都需要有醫務人員針對患者的病情做出相應的調整[6],一方面做好有效的護理配合,另一方面還需要盡可能做好手術室和病房內的消毒,可以適當應用空氣凈化儀器做好空氣過濾,在手術完成后應當盡可能減少探視,使手術室以及病房內的人員流動得到控制,通過這種方式,有助于預防手術后創口的狀況發生。
細節護理在開展過程中[7],能夠有助于使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而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直接對護理工作的質量產生影響。所以想要使患者的護理質量,得到提升患者以及護理人員之間需要形成相互信任而細節護理,則能夠有效轉變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從細節對患者進行有效的關懷和尊重,這樣能夠使護理質量得到提升,贏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通過這種方式,還能夠有助于減少醫療事件的發生率[8-9]。
值得注意的是,細節護理在開展過程中涉及到的一系列問題較為復雜,醫務人員需要在護理過程中加以重視,并且不斷在工作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夠有助于使護理質量得到提升,這對于現代化的護理工作優化來說,有十分積極的促進意義。
綜上所述,在開展顱腦外傷手術時,醫務人員需要將細節護理配合于其中能夠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狀況,對于患者的病情改善以及手術配合來說有良好的效果,值得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徐愛仙.認知護理干預配合重復經顱磁刺激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心理狀態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醫療裝備,2020,33(22):194-195.
[2]??徐曉,高利華,梁陶媛.重型顱腦損傷術后感染相關因素及針對性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20,25(11):791-793.
[3]??李瓊,林曉麗.階段性目標干預聯合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顱腦外傷早期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33):188-190.
[4]??張平.中醫特色護理在顱腦外傷并發頑固性呃逆中應用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31):158-159.
[5]??張強,王錦霞.集束化護理干預在重型顱腦外傷患兒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21):4002-4005.
[6]??何海新.口腔護理對經口氣管插管顱腦外傷患者口腔潰瘍及相關性肺炎發生情況的影響[J].數理醫藥學雜志,2020,33(11):1724-1726.
[7]??郝彩英.探討細節護理在顱腦外傷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6):1008-1009.
[8]??葛細英.重型顱腦外傷護理中細節管理的應用價值分析[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10):79,81.
[9]??虞興珍.延續性護理干預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認知功能及功能失調性狀況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