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慧嬌
摘 要:美術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能,美術素養也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如何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將從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學科目標、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培養策略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中職學前教育? ? 美術核心素養? ? 實施策略
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以及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這些能力也是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新的教學大綱提出高中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等。立足學科目標和學科核心素養,筆者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中從重構課程、提升學生美術能力等幾個方面開展教學探究。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學科教學目標
美術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能,美術素養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學科的教學總目標是:具有形體造型技能,掌握一定繪畫透視規律,有較強的構圖能力,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有較強的想象力、創作力,有一定的空間能力和立體概念,能熟練掌握基本繪畫技法;熟練掌握簡筆畫的基本技法和表現方法;掌握手工造型的基本技法,并且能應用各種材料包括生活中的材料進行手工制作及幼兒玩教具制作;了解兒童畫的特點,并能進行主題性繪畫創作和兒童畫教學;掌握線描畫的表現方法,能通過線描畫學習進行繪本臨摹和創作;掌握色彩基本常識及配色、上色方法,提高色彩感知力及應用能力;能熟練應用常見的美術工具,包括水粉、水彩、油畫棒、彩鉛等;能指導幼兒進行手工、繪畫、色彩運用、兒童畫等創作,能開展幼兒美術教學活動。
二、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
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是指與美術學科特質緊密相關的一些素養。結合美術學科特點和學校育人理念,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美術核心素養包括審美判斷、圖像識讀、美術表現、設計創意、實踐應用等能力。
(一)審美判斷
審美判斷是指個體在長期的美術活動及日常活動、工作活動中所形成和呈現的比較穩定的個性品質和心理結構,如圖案設計、色彩的搭配、材料的選擇、造型的判斷、場景的布置、幼兒美術作品的評價等。
(二)圖像識讀
圖像識讀是指對各種美術作品、圖像、視覺符號等的識別、觀看、解讀,包括傳統美術作品、現代美術作品、幼兒美術作品的造型元素、藝術語言、材料運用、藝術風格、文化背景等的解讀能力。
(三)美術表現
美術表現是指個體運用各種材料、美術技法和藝術造型語言進行美術形象創作,用以表達自己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審美藝術活動和行為。
(四)實踐應用
實踐應用是指學生能應用審美判斷、圖像識讀、美術表現、設計創意等能力進行藝術實踐,如玩教具制作與應用、幼兒故事掛圖、幼兒故事角色扮演場景布置、戶外活動小器具制作、音樂活動道具、音樂活動設計圖譜、幼兒美術活動指導和教學、區域活動布置及美化等能力。
上述五大核心素養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本美術素養,一類是應用美術素養。審美判斷、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屬于基本美術素養,設計創意、實踐應用屬于應用美術素養。兩者相輔相成,基本美術素養是應用美術素養的基礎,學生在應用美術素養實踐過程中可提高基本美術素養。
三、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完善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
完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是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基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內容主要包括:繪畫基礎、色彩基礎、簡筆畫、綜合繪畫、線描畫、手工基礎、幼兒玩教具制作、主題性繪畫創作、幼兒環境美化和創設等。其中繪畫基礎、色彩基礎、簡筆畫、線描畫、手工基礎屬于基本美術素養。綜合繪畫、幼兒玩教具制作、主題性繪畫創作、幼兒環境美化和創設屬于應用美術素養,當然還包括幼兒活動實踐的美術綜合應用。
因此,筆者按照中職三年學制美術學科課程重新設置、優化了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第一學期安排素描基礎課程,課程內容包括素描基礎、形體結構和明暗透視、幾何形體、構圖、結構素描、靜物素描;第二學期安排色彩基礎課程,課程內容包括色彩基礎、十二色相、色彩的明度和純度、色彩的色調和冷暖、色彩的應用等;第三學期安排簡筆畫,課程內容包括簡筆畫基礎、靜物簡筆畫、植物簡筆畫、動物簡筆畫、人物簡筆畫、簡筆畫應用和創作;第四學期安排手工、綜合繪畫課程,內容包括平面手工、半立體手工、立體手工的基本造型方法和技能以及版畫、印畫、染紙、水墨畫、各種材料繪畫、繪本學習和創作等;第五學期安排手工(玩教具制作)、線描畫課程,課程內容包括玩教具基礎知識、五大領域玩教具制作與應用,線描畫基礎、靜物、動物、植物、人物線描畫臨摹和寫生,彩鉛和馬克筆的應用、繪本的臨摹和創作表現等;第六學期安排幼兒主題性繪畫創作、環境美化課程,內容包括幼兒兒歌、詩歌、幼兒故事等主題性繪畫創作,水彩應用,主題墻設計與創作、家園欄設計、裝飾墻和區角美化。
(二)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
美術能力主要包括美術表現能力、美術創作能力、美術應用能力。為提升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教師在講授美術技法時要注重指導學生的美術實踐,如對美術基礎的造型,通過形體的比例和透視、形體的結構和特征等,讓學生明白立體造型和平面表現的重要性,并結合不同的靜物、幾何形體等采用臨摹、寫生、默寫等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造型能力,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美術基礎素養。
加強學生美術創作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教師在美術教學中不要單純地講臨摹,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組織學生進行創作練習,讓學生在寬泛的主題下采用多種美術形式,不限材料、畫種、工具、內容。如版畫表現形式可分為陰刻和陽刻,表現材料如木板、吹塑紙、海綿紙、橡皮雕刻等都可以采用版畫形式進行創作,并且由此還可以衍生到拓印創作活動,包括樹葉拓印、蔬菜拓印、手指印畫等。教師要有課程拓展意識,能夠舉一反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各種形式的美術創作,并提高自己的創作能力和美術實踐能力。
美術應用能力是學生美術素養的核心體現,尤其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更需要具備美術應用能力。如幼兒園的玩教具制作與應用,幼兒教師不僅要能夠結合手工基礎知識和技能進行玩教具制作,還要能夠在幼兒園五大領域中進行應用。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增強美術應用意識,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進行教學。
(三)完善美術的考核評價模式
良好的考核評價是促進教學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衡量形式。美術考核往往以作品的終極考核評價為主,但由于美術作業完成的過程相對比較復雜,偶然性因素較多,所以結合平時的作業考核及課堂表現進行綜合評價,能夠更好更全面地考核學生的美術素養。
一是做到考核內容的多樣化,即要充分體現學生的美術應用能力和創作能力,如素描繪畫的臨摹和寫生這兩種形式考核,臨摹側重檢測學生美術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寫生不僅能考核學生美術基本技法的掌握程度,還能考核學生畫面處理能力、造型能力、復雜關系的解決能力、創新設計能力等,相對較綜合,更能體現學生美術應用能力和創作表現能力。
二是評價角度的多樣化,一張美術作品包含的因素非常多,如色彩的應用、形體造型、線條的應用、畫面結構、形體透視、畫面整體效果、主體形象表現等。很多時候評價側重點在形體結構或某一點上,往往會忽視畫面結構、創意設計等,所以教師在評價學生作品時要根據作品形式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
此外,考核還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尤其是美術專業性較強的課程,系統的理論學習和美術欣賞是必要的。評價主體也需要進行改革,可結合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互評、小組互評等方式,讓學生在開展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的同時提升美術的判斷能力。
(四)促進各學科融合
在美術教學中,促進各學科融合也是提升學生美術核心素養中實踐應用能力的重要方法。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學不能單純地進行美術技能和技法傳授,而是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美術應用能力。幼兒五大領域活動的特性決定了幼兒教學活動不能只依賴于純語言教學、純技能教學、純知識教學,而是要提供各種道具、空間、形象事物進行輔助教學,并且幼兒的課程往往不是單一的獨立學科課程,需要進行多學科的融合。
幼兒園課程是圍繞主題設置的,稱為主題性系列活動,包括五大領域:語言領域、健康領域、藝術領域、社會領域、科學領域。例如兒童主題性美術創作,需要與主題故事相融合,先進行故事活動,也就是語言活動,然后再進行美術活動,最后進行主題性美術創作。這就要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有不同學科的融合能力,尤其是進行美術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的能力,在日常學習中有意識有目的地鍛煉學科融合能力,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美術綜合素養的提升。
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核心素養,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美術素養,創新美術育人理念,在日常教學中始終圍繞五個核心素養開展教學,既要做好基本技能技法教學,又要提升學生美術創作能力和美術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臧燕平,周鑫.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7(1).
(作者單位:臨海市高級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