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與自然拼讀法相結合,能夠增強學生的音素意識,形成拼讀技能,提高閱讀流暢度。通過深度解讀文本內容和建構文本整體意義,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二者結合的主要策略有:字母名字母音先行,呈現操練交叉進行;積累語言培養語感,多種方法提高能力;優化繪本教學范式,探究言意拼讀并行;積極開展線上教學,確保研究計劃實施;依托學歷案朗讀單,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自然拼讀法;英語閱讀教學;小學英語
【作者簡介】李健,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考院小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東省淄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小學自然拼讀法與英語閱讀教學相結合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18ZJG04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隨著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英語閱讀素養的提高成為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途徑。但由于學生掌握單詞音和形的過程比較慢,在語言輸出上受到很大制約,使得英語閱讀不能深入持續地開展。單詞音素意識和拼讀能力欠缺成為制約英語學習,尤其是閱讀素養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筆者所在學校的學生均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在學習單詞時通常是模仿、跟讀,不了解音形之間的對應關系,拼讀拼寫困難,主要原因是:1.教材設計與編寫的側重點不同。現在使用的英語教材以培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的。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從四年級開始學習,在每單元的復習課只作為一個知識點呈現,字母音和音素沒有從英語學習之初就開始滲透并進行充分的練習。2.自然拼讀法的練習內容缺乏層次和系統。老師在新授課文單詞時也采用拼讀的方式,用綜合法組合音素,拼讀單詞,但是因為音素和音節的復現率低,學生不容易記憶和掌握規律,使得拼讀效果難以鞏固。3.學生的語言輸入量少。僅靠英語課本的語言輸入量對于形成音素意識和拼讀技能遠遠不夠,必須依托與學生語言能力相匹配的閱讀材料來增加語言輸入量,提高閱讀能力,深化語言學習,形成語感。
自然拼讀法是指通過對單詞的解碼能力來培養學生讀出生詞的能力,其核心是建立字母或字母組合與其發音之間的對應關系,以達到“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的目的。自然拼讀法常用的教學方法有綜合法、分析法和類推法三種。英語閱讀不僅是語言輸入和信息獲取的主要渠道,更是培養思維品質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契機。英語閱讀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和交互補償式。自然拼讀和英語閱讀相輔相成,自然拼讀是英語閱讀的基礎,是語言啟蒙,英語閱讀則是對自然拼讀的練習和鞏固,在學習拼讀規則后,需通過閱讀相應的英語讀物來加深所學。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與自然拼讀法相結合,能夠增強學生的音素意識,形成拼讀技能,提高閱讀流暢度。通過深度解讀文本內容和建構文本整體意義,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與自然拼讀法相結合的策略
1.字母名字母音先行,識別操練交叉滲透。字母名的學習分為字母大小寫認讀、字母識別、字母歌曲演唱等幾個部分。字母名和字母音的學習按照課本的教學順序進行,通過課程資源補充相關練習鞏固提高。按照魯科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四學制)《英語》(三年級起點)的編寫順序,學生淡定習三年級上冊后能夠識別26個英文字母大小寫的印刷體,正確朗讀字母名。教師利用教科書、課本光盤和字母卡呈現內容,幫助學生練習。通常26個字母被劃分為四行,分別為Aa—Gg、Hh—Nn、Oo—Tt、Uu—Zz,每學完一行,教師利用外研版《拼讀樂園》(兒童版)的內容加以復習。在這套教材里,每一行字母作為一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加上元音字母AEIOU及字母總復習共有5個單元。每一行字母都被編成一首歌曲,配以動作,旋律優美,朗朗上口。相對于學完26個字母學唱一首歌曲,單行字母歌曲降低了語言難度,增加了語言復現率。除了歌曲,這套教材中還有字母大小寫的匹配練習,將單行字母融合在卡通圖畫中讓學生識別,形象生動,寓教于樂。
按照魯科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四學制)《英語》(三年級起點)的編寫順序,學生學習三年級下冊后能夠正確朗讀26個英文字母在單音節單詞中的字母音,能夠規范書寫26個英文字母。結合本課題的研究,在呈現字母的時候,呈現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元音字母呈現的是a,e,i,o,u五個元音字母的短元音,還有輔音字母相對應的21個單輔音,也就是加上chant加以復習。課本每課時呈現3-4個字母,教師會根據這幾個字母音和字母名編寫一首chant來鞏固練習,如:“Aa is for apple, Aa Aa apple. Bb is for book, Bb Bb book. Cc is for cat, Cc Cc cat. Dd is for desk, Dd Dd desk. ”最后再根據視頻全面學唱歌曲Phonics Song來鞏固復習。
2.積累語言培養語感,多種方法提高能力。學習三年級上冊,學生剛開始接觸英語,首要的任務是讓學生積累口語語言,形成語感。好的歌曲歌謠一般符合3R原則,即節奏(rhythm)、韻律(rhyme)、重復(repetition)。符合3R原則的英語歌曲朗朗上口、易學易記,很快就能讓學生熟悉英語的發音方式和韻律節奏,迅速實現輸出。課本上的歌曲素材,對本課主要句型加以歸納、在復習所學內容的同時增強語言熟練度。教師通過外研版新標準《英語》小學課本和《拼讀樂園》(兒童版)選取與所學內容相關的歌曲和韻律,充實課程資源。外研社出版的《大貓》英語分級閱讀繪本契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理念,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和文化意識具有很大幫助。筆者根據魯科版教材單元主題選取相關的繪本,充分利用已學習的語言作為基礎,有助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以《大貓分級閱讀》預備級1中的《豚鼠夜游記》這本繪本為例,它主要講的是兩只豚鼠深夜鉆出籠子,開著汽車到公園里玩,再開車回來。主要語言結構是介詞短語“In the...”,其中的單詞garden、car、park具有相同的音素ar,音素的復現讓學生找到共性。在教授單詞時,教師可以突出音素ar,比如:“ Ar, ar, garden, in the garden.? Ar, ar, car, in the car.? Ar, ar, park, in the park”。
自然拼讀法常用的方法有分析法、綜合法和嵌入法。以《豚鼠夜游記》為代表的《大貓分級閱讀》繪本的學習主要運用的是自然拼讀法中的分析法,分析法主要是找出具有共性的音素,對于培養學生的音素意識具有積極的作用。在魯科版課本單詞的學習中,以舊帶新,利用已學單詞的字母發音學習新的單詞,這也就是自然拼讀法中的嵌入法。如課文中講述一個小男孩在商場里買玩具,學習toy這個單詞,根據單詞boy可以更加明確toy的發音。提高英語拼讀能力,綜合法是必不可少的方法。綜合法是將單個音素結合,形成完整的音節和單詞發音,如c-a-t-cat。在綜合法的使用上,課本單詞的學習主要強調音素的合成,如學egg這個單詞,教師讓學生感受音的合成過程:e-gg。課本單詞音素的復現率低,不利于記憶字母的發音。為彌補這一缺點,本課題主要依托《大貓自然拼讀》繪本來提高學生的拼讀能力。這套繪本具有分級閱讀繪本的趣味性,同時按照拼讀能力分級進階,分為5個級別,每一級別都有具體要求。如一級是掌握5個短元音(a,e,i,o,u)和10個單輔音(c,d,g,k,m,n,p,r,s,t),能夠拼讀由單輔音和元音組成的CVC(輔元輔)結構的單詞(如nap,tap,sit);二級是熟練掌握5個短元音(a,e,i,o,u)和更多單輔音,基本掌握二合輔音(如ck,ff,ll,ss等)及常見的輔音叢(如cl,nd,sk,st等)的音形對應,能夠快速拼讀含有以上二合輔音及常見輔音叢的單音節單詞。
3.優化繪本教學范式,探究言意拼讀并行。自然拼讀繪本教學之初,筆者針對自然拼讀繪本的教學設計形成了一定的教學模式,即聯系生活實際,引入繪本學習;依托文本語境,建構文本意義;理解繪本細節,感知音素拼讀;強化音素語感,總結拼讀規律;升華文本主題,運用拼讀規則。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和理論學習,筆者發現探究學習的基本模式非常適合建構繪本意義,這樣給拼讀繪本的教學范式找到了依據并得以優化,實現了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良性互動。探究學習的教學策略通常包括以下要素:闡明可以解釋事件或解決問題的假設;收集數據驗證假設;得出結論;反思原問題及解決原問題的思維過程。
以《大貓自然拼讀》二級1為例,在導入繪本時,學生先針對繪本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內容,然后教師篩選出與繪本主旨有關的幾個問題,引導繪本意義建構。在繪本閱讀過程中,采用圖片環游的教學方法,不斷引導學生通過看、聽、猜測、思考等方式理解繪本內容,給學生的語言輸入輸出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反思繪本的主要內容,形成結構化圖式。自然拼讀的學習滲透在繪本的理解中進行。最后,對本課的核心拼讀字母和拼讀詞匯進行歸類總結和練習強化。
4.積極開展線上教學,確保研究計劃實施。在課題研究的第一學期,由于學生整體上沒有語言積累,直接進行自然拼讀學習效果不佳。英語老師任教班級較多,班級英語課時有限,為保證課本教學按時完成,自然拼讀繪本的學習放到了學期末。雖然教學內容能夠按時完成,但是由于學生欠缺必要的復習鞏固,學習效果不夠理想。課題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將拼讀教學繪本設計成在線課程通過班級QQ群進行網上授課,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學習平臺,拓展了學習空間。
5.依托學歷案朗讀單,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本研究根據崔允漷教授的學歷案,設計了繪本學習的任務單。學生學完本課題的50本繪本,就形成了自己學習拼讀繪本的認知地圖和學習檔案,也是師生雙方保證教學質量的監測依據。任務單分為以下幾項: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準備、繪本學習、拼讀練習、鞏固復習、課后作業和學后反思。自我評價嵌入學習活動中,以便學生有更好的表現,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對目標的達成情況。
英語語言綜合能力的提高以英語語感的培養為基礎,英語語感的形成離不開日復一日的練習,為此課題組專門設計了朗讀記錄卡,用于跟蹤學生的朗讀情況。以一本繪本學習為例,在線上教學之前通常在周一至周五用5天時間來預習,每次要聽繪本錄音3遍,跟讀3遍,在記錄卡上做好記錄。在周末,老師會推送學習視頻和任務單,學生自主檢測和反思繪本的學習情況。學生通過班級微信群上傳繪本錄音,老師檢查繪本朗讀情況。如果學習效果不佳,教師會及時反饋,追加后續學習。
三、結語
疫情期間,課題組老師依托希沃白板和釘釘等網絡平臺,制作并推送拼讀繪本在線課程,為本課題的研究拓展了教學空間和時間。“一起作業”在線學習系統不僅提供了《大貓》等系列海量的電子英語閱讀資源,更能夠對學生的朗讀作出及時的反饋和評價,為課題的實施創設了新的平臺。至此,本研究從課程的組織實施到評價反饋得到有效統合,大大提高教師“教”的效率和學生“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劉寶胤.英語,愛“拼”才會贏[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4.
[2]曹文,劉寶胤.大貓自然拼讀(二級1)[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