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內容。本文將從閱讀課進行引入,在閱讀課開展前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閱讀激情;在閱讀課進行時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層次;在閱讀課完成后教師需要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本文探討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斷地豐富自身的閱讀水平,采用有效地閱讀授課模式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深度閱讀;教學實踐;思維品質
【作者簡介】童麗華,福建省龍巖市第一中學錦山學校。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龍巖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基于思維發展的初中英語文本深度閱讀教學實踐研究”(立項編號:JX2019000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對閱讀語境的了解以及對語篇深度的理解程度,影響著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以及對于語言學習的效果體驗。語篇閱讀是學生進行語言學習的重要途徑,也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基礎。學生只有深入地了解語篇的內容,了解了語篇的主題表達,才能更加深入地去挖掘語篇中所想要表達的文化價值,開展這樣的教學模式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教師應該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文本對語篇進行賞析,探究不同文本之間的文化內涵以及差異,從而在深度閱讀的過程中汲取到語篇中的精髓,并學以致用。同時,教師應該盡可能多地鼓勵學生運用學過的語言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愿,以及對于語篇賞析后自身的態度和想法。以上都需要教師在日積月累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
在此基礎上,教師開展英語深度閱讀教學,可以從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三個角度引導學生,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激情、推進學生的思維層次、促進學生的思維創新為深度閱讀的目的,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去探究語篇的深刻內涵、語篇中故事的發展情境以及主線等等,來架構起自己的知識框架,在長期的深度研讀過程中不斷地內化,并且進行自我創新。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開展思維活動的訓練,激發學生對于文本閱讀的激情,實現學生的創新思維,才有可能高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提出問題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成了大眾的關注重點,其中對于思維品質的培養被劃定為提高學生英語素養的重點,這在側面反映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不再是特優生的特權,而是一個對于所有學生的培養目標。英語學科的思維品質涉及了語言的辨析以及文化的表現形式等現象。它的分類、概括以及重新架構概念;自主分析以及判斷信息之間的相關聯系;正確評價語篇中的思想,理性地表達自身的想法;努力養成英語學科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
英語閱讀具備豐富的文化內涵與鑒賞價值,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英語課程所具備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性的統一。同時,在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方面具有其他語言課程沒有辦法跨越的優勢。然而閱讀教學中,仍然有很多教師片面地關注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卻忽視了讓學生對于閱讀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還有一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只注重對閱讀內容進行表面剖析,卻缺少了對于文章內容的深入解讀,就會使學生僅僅停留在淺層次的學習,久而久之,就會束縛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展開多維度的思維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使學生的思維品質不斷獲得提高,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閱讀教學實踐
1.閱讀文本分析。閱讀文本選自于仁愛版 “Project English” 八年級上冊 Unit2 Topic3 Section C,教材內容是一篇演講稿。主要活動是閱讀、思考和表達。在前面的Section A和Section B中,同學們已經學習了一些關于怎樣保持健康的知識。同學們對關于如何保持健康方面的話題很感興趣。本課的閱讀文本是一篇關于保持健康的建議方面的演講稿,如果同學們能夠通過閱讀獨立完成1b,說明他們已經了解了文本的結構,那么我們應該鼓勵他們進行深度閱讀,了解更多關于保持健康方面的更多信息。通過對文本的深度閱讀來啟發同學們的思考,談論關于如何預防新冠保持健康的建議。
2.教學過程。(1)讀前激發思維激情。老師以“Fight the Virus”的視頻導入,讓學生回憶抗擊新冠疫情的場景,設計Nick這樣一位主人公由“healthy and happy”轉為“unhealthy and unhappy”的情境設計,有助于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更加自然地引入主題。 通過教師設置的幾個小問題,Why does Nick become unhealthy and unhappy? How can he keep healthy?使學生進行頭腦風暴,讓學生產生思維火花,然后,自然地引出“How to keep healthy?”這一主題,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把情境、 語境和趣味融入課堂教學中,開啟了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閱讀新篇章。通過欣賞Fight the Virus的視頻,對教學內容進行引入,激發學生的認同感,通過對于Virus進行小組討論,合理地引入“How to keep healthy”這個話題的閱讀教學內容。通過這樣合理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小組討論中,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讀中推進思維層次。①通讀——訓練概括思維。初識文章,教師首先提出問題“What's the type and the theme of the article?”給學生相應的時間去分析文章體裁以及文章的結構, 這樣的模式有助于學生從大體上去把握文章的脈絡。另一方面也很好地鍛煉了學生歸納的能力以及概括的能力,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語言的分析能力以及對于語篇內容的概括能力等,而且還促進了學生對于文章的深入理解與思考。
②細讀——培養邏輯思維。
教師抓住文本的主線,設計了以下閱讀活動:
Read paragraph 1-4 and answer questions.
Q1: What should we do to keep healthy eating habits?
Q2: What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when we do sports?
Q3: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ppiness and health?
Q4:Why do many students like smoking and drinking?
教師給學生設置以上四個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時,在多媒體設備上呈現出思維導圖來構建學生的思維邏輯。
思維導圖 (mind map) 主要是通過圖片進行呈現,來表達思維過程的一種視覺化的學習工具,它是以可視化的學習理論為依據,對顯性化的思維過程進行一定的描述,擁有顯著的過程性、生成性、邏輯性以及經驗性,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還可以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教師以“How to keep healthy”為課程的主線,設計了與本課題相關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主要包含了對于段落的解析,對于語篇的脈絡梳理,使學生通過觀察思維導圖把零散的信息串聯。思維導圖的制作有助于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以及系統性。
③品讀——發展創新思維。
教師讓學生再讀文章,設計了以下閱讀活動:
Read the article again and find out what the underline words refer to?
Para.1? So don't go to school without it.
Para.2? So try to stay safe when you play them.
Para.3? It's the best medicine.
Para.4? But they don't know smoking or drinking...
這個閱讀活動的設計,使學生的思維不再固定于read in the lines,而是讓學生read between the lines,從表層理解過渡到深層理解。
(3)讀后實現思維創新。語篇閱讀之后的教學活動可以有效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本課例中,筆者設計了一個四人小組重構文本活動:根據抗擊疫情的需要,結合大家的討論和思考,重構短文的內容和結構,幫助Dr.Li改寫演講稿,給Nick提出一些關于如何保持健康、預防新冠的相關建議。教師在設計這些語篇閱讀后的課堂活動時,應密切聯系閱讀材料,充分挖掘語篇的內在價值,創設相應的活動情境,從而對語篇的主題進行一定的拓展及延伸,在一定的深度以及開放性的前提下,讓學生進行思考,激發學生的表達欲,同時拓展他們的思維。教師設計這樣的相關活動,主要的靈感來源是文本,但是又要高于文本,在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評價思維,這樣的設計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文本邏輯的理解,還可以促進學生跳出語篇,在現實中進行語言的應用,從而提升自身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閱讀教學反思
在上完本節課之后,筆者有如下的思考:
1.巧妙導入,激發興趣,碰撞思維火花。巧妙地導入可以在課堂一開始就產生一定的“熱度”。導入的形式有很多種,但是必須是在學生的認知范圍內進行有效地導入,讓學生在學過的知識中體驗新知識;或者導入和學生生活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可以盡快地進入角色;或是當下的熱門主題,可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因此,只有教師設計貼合學生的情境,才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之間的思維進行碰撞,讓學生在求知的欲望下自主探索新世界,只有這樣的教學才可以讓學生帶著興趣進行學習。
2.有效設問,層層推進,挖掘文本內涵。教師的問題設置應該是從淺顯的問題逐漸加深問題難度,讓學生從淺層的信息進行查找,然后再對文本的深層內涵進行挖掘,這樣設置問題的梯度可以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有效地思考。教師在設置問題的同時,還應該創設一定的懸念,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思考問題。比如,在課例中,教師可以提出假設:假如Dr.Li在疫情期間為Nick以及他的同學進行了有關于預防新冠,保持健康的講演。在觀看這個演講之后,教師可以做出提問:①你們覺得這篇演講稿的不足之處是什么?②你們對于演講有什么修改意見?通過提出這樣的問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從而挖掘出文章的深刻內涵。
3.情感滲透,拓展思維,體現育人價值。新課標特別強調了英語學科在育人價值方面,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到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還要促進學生的心智、 情感等方面的發展。? 在本課例中,教師以新冠疫情為背景,以“How can Nick keep healthy?”為主線,同學們通過閱讀和思考,感悟到健康的重要性,提出更多有用的建議。所以, 在閱讀課上,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挖掘語篇的深刻內涵,與作者的價值態度產生一定的共鳴,促進學生發現一個真善美的世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體系,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英語閱讀教學不可以簡單地停留在讓學生理解語篇大意的基礎上, 而是應該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與創造性,最終教導學生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
四、結語
總之,英語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素養。課程的設置應該主要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激情、推進學生的思維層次、促進學生的思維創新為深度閱讀的目的,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去探究語篇的深刻內涵、語篇中故事的發展情境以及主線等,來架構起自己的知識框架,在長期的深度研讀中不斷地內化,并且可以進行自我的創新。只有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才可以更加高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