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積極探索,進而提高學習水平以及效率,建立完整的知識系統。當前,大部分高中生都認為物理知識難度較大且比較抽象,學習物理具有一定的難度。對此,筆者基于具體的教學實踐,分析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以期促進高中物理教學水平的提高,為廣大教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問題情境;高中物理;原則;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21)22-0031-02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讓學生充分利用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要在授課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1]。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的成長特征為依據開展教學活動,以問題為中心創設問題情境,從而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學習物理知識,有效提升物理教學效果。
1?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原則
1.1? 趣味性原則
高中物理知識比較抽象且具有一定的難度,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提升教學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課堂教學水平以及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在創設問題情境時,遵循趣味性原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要將高中生的性格及心理特征、興趣愛好結合在一起,設置科學、合理的問題,讓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激發學生求知欲、好奇心,以此提升教學質量[2]。
如在教學物理概念時,教師需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引出概念,這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以及理解,同時也為靈活運用知識打下基礎。
除此之外,這種教學方法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可以在探索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以此提高學生探索物理知識的積極性。
1.2? 因材施教原則
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應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全面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合理、有效地以問題為中心創設問題情境。這樣不僅可以通過問題引入教學內容,同時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
極性[3]。
1.3? 啟發性原則
學生可以理解、內化抽象的理論知識是物理教學有效性的主要體現,因此教師要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水平。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嚴格遵循啟發性原則創設問題情境,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發揮出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發散性思維,提升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
1.4? 開放性原則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開放性問題,打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使學生以主動、積極的態度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利用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自信心,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4]。
2?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
2.1? 立足生活創建問題情境
高中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因此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應以現實生活為核心,將生活素材引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問題,并能將生活經驗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思考解決問題的對策。在選擇生活素材進行問題情境創設時,教師應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材的內容,選擇正確的方法開展教學,進而使問題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保障。利用生活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學習經驗,使其在課堂學習中掌握物理學習的方法,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以“勻速圓周運動”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向學生出示騎摩托拐彎、汽車駛上圓形拱橋、同步衛星繞地球運動、齒輪在機器中的轉動、電風扇葉片的運動等日常生活可以見到的現象,隨后跟學生互動:“圖片中的各種運動有沒有相似性?”學生回答:“運動的軌跡相似,都是半圓形、圓形。”教師回答:“是的,同學們仔細看圖片,能觀察到什么特點?”緊接著學生進行討論,并得出圖片中物體運動的特征。在學生完成討論以后,教師即可引入教材中的內容,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認識到圖片中的物體在進行圓周運動,同時引導學生將圖片信息和生活經驗相結合,研究分析圓周運動的特點,進而提高課堂效率。利用生活素材創設問題情境,能夠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被合理優化,以此能增強問題教學效果。
2.2? 結合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高中物理涉及的物理實驗比較多,在授課時,教師可通過實驗內容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學習中了解不同知識點間的聯系,同時嘗試通過理論知識將問題解決。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也可以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獲得更多知識[5]。
如在講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內容時,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打點計時器,因此不太了解其操作方法。在進行實驗之前,教師需在學生面前演示打點計時器的操作以及使用方法,讓學生學會使用。在講解完基礎知識后,教師將準備好的實驗器材分發到學生手中,包括交流電源、小車、打點計時器、裝有定滑輪的木板、紙帶、細繩等,讓學生分組開展實驗操作。在完成基礎工作以后,教師可將實驗任務布置下去,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解決:
①在進行實驗時,哪些問題需要注意?②實驗中的哪些操作會對最終數據造成影響?③實驗中會出現什么現象,怎樣明確實驗結論?圍繞這一系列問題,學生記錄實驗中出現的問題、解決方法、心得體會等,從而在課堂上跟同學、老師討論。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得到培養,也有利于學生高效學習物理知識。
2.3? 應用多媒體設備創建問題情境
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能夠讓學生擁有真實的學習體驗,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要重視多媒體的應用,同時選擇科學的方法授課,讓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活躍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學習中了解物理的魅力以及特點,實現高效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互聯網進行相關信息的收集,將其整理優化,以正確的方法傳遞給學生,利用合理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形成物理思維。
以“從水車到核電站”的教學為例,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展示古人灌溉用的水車以及核電站的創建過程。視頻結束后,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問題:“在水車運動中存在什么樣的能量變化?能量又是如何變化的?”緊接著讓學生將教材知識、視頻內容結合起來分析,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能量守恒定律等,加深學生對此類知識的記憶。
2.4? 培養學生提問能力
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是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用問題情境的重點。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讓學生通過有效的預習,大體上掌握學習的內容,清晰地了解學習的重點和自己沒有透徹理解的知識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以提問的方式將自己感到困惑的內容反饋給教師。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問,勇于發言,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高中物理知識比較抽象、枯燥,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同時,其實踐性也很強,教師在教學時需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選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物理現象以及問題,讓問題情境更加具有趣味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更好地提升物理教學水平以及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董方.淺析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高效應用問題情境[J].科技風,2020(7).
[2]郭詩藝,張金良.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探索[J].科教文匯,2020(5).
[3]陳君涵.構建問題情境,讓高中物理課堂充滿思維生長的氣息[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0(6).
[4]謝志惠.實驗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分析[J].中外交流,2020(8).
[5]喬鋒.新課標下高中物理課程有關物理前沿教育問題的思考與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20(16).
【作者簡介】
朱煒(1973~),男,漢族,上海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