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摘要:個人信用報告廣泛運用于住房公積金業務辦理,為住房公積金資金安全運行提供了有效保障,但是在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住房公積金業務征信查詢存在著自動化程度低、授權途徑單一、審批效率不高等問題。基于常州住房公積金業務征信查詢系統建設經驗,對這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具體的優化建議。
關鍵詞:住房公積金;征信查詢系統;建議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9138-(2021)09-0069-72 收稿日期:2021-08-02
在數字化時代,信用報告已成為個人的“經濟身份證”,亦是金融機構的風控“安全助手”。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2018年5月1日起實施的《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規范》中明確要求應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個人信用報告、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貸款信息等,審核借款申請人(含共同申請人)的信用情況,并確認借款申請人及其配偶均無尚未還清的公積金貸款,個人信用報告廣泛運用于住房公積金業務辦理和風險控制。
1 基本情況
1.1 信用報告為住房公積金業務提供了有力保障
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是一種長期貸款業務,對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來說,對借款人的還款能力、信用狀況等信息進行充分的審查,是防范個人住房貸款風險的重要措施。同時,提取業務是發揮住房公積金制度作用的一項重要內容,其在支持職工住房消費,如住房的購買、建造、償還貸款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常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常州中心”)每年提取還商業性住房貸款金額占本年累計提取總額比例20%以上,經查詢個人征信核實確有該筆商業貸款記錄的,商貸主借款人可憑身份證直接辦理。個人信用報告的使用不僅保證了住房公積金資金的安全運行,也方便了繳存客戶,保障了繳存職工的合法權益。
1.2 住房公積金信息是征信體系建設的重要補充
住房公積金信息接入人行征信系統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要求,常州中心住房公積金繳存信息早在2007年底就已經入庫人行征信系統,部分銀行為正常繳納住房公積金的市民創新推出了無抵押、無擔保、純信用的住房公積金網貸產品,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歡迎。2018年常州中心作為江蘇省首批試點城市,將住房公積金住房貸款信息納入個人信用報告中,補齊了征信系統在記錄反映信息主體房貸狀況的"短板",既幫助商業銀行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房貸申請人相關資信情況,也有助于房地產信貸調控政策精準實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持續發展。
1.3 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打印越來越方便
近年來,面對日益增長的征信查詢需求,人民銀行先后實施了“機器替代人工”“入駐政務服務大廳”等舉措,方便辦事群眾便捷、高效查詢個人信用報告。為落實國務院“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要求,常州中心與人行積極協商,在業務大廳開設征信查詢點,前來辦理住房公積金提取貸款等事項的客戶,可直接在業務大廳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機上查詢打印征信報告,無需再到人民銀行“兩頭跑”,真正實現了“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極大地提高了業務辦理效率。
2 存在的問題
2.1 征信查詢流程自動化程度較低
目前信用報告的使用方式主要采用用戶名和密碼查詢方式,使用手工臺賬登記方式建立查詢記錄與授權的關聯,通過業務審核人員打印紙質報告人工比對,整個流程自動化程度較低,業務和征信查詢脫節,未取得信息主體書面同意也可違規查詢信用報告,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進行合規管控,存在著嚴重的信息泄露風險。同時,隨著個人住房公積金業務不斷增加,信用報告查詢量急劇上升。以常州中心為例,每年僅還商貸購房提取查詢信用報告近3.5萬筆,查詢-打印-使用的信用報告獲取方式速度慢、人力成本高,也不符合綠色、共享理念。
2.2 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授權途徑單一
《征信業管理條例》規定向征信機構查詢個人信息的,應當取得信息主體本人的書面同意并約定用途。目前,客戶主要通過常州中心柜面填寫紙質個人征信查詢授權書,用于辦理按年還商貸提取、住房公積金貸款等業務。若客戶未到常州中心柜面辦理征信查詢授權,則無法通過常州中心各線上服務渠道辦理對應的業務,無法享受到便捷高效的線上服務。此外,由于個人征信查詢授權書標準不一,征信授權管理模塊沒有采集客戶的身份證有效期及征信授權有效期等具體信息,使得部分客戶在后續再次辦理同一業務時,需重新至常州中心柜面完善征信查詢授權信息,導致部分群眾多跑一次。
2.3 征信查詢審核辦理效率不高
個人征信查詢一般是遵循“一事一授權”原則,每一次客戶提交業務申請時,就由征信查詢員將系統里保存的客戶授權數據與柜員上傳的身份證和授權書的掃描件進行人工審核,核驗內容包括授權人姓名、證件類型、證件號碼、業務用途、其他產權共有人姓名和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日期等內容。常州中心2021年1月3名專職查詢員的工作量為8169筆,按平均每筆查詢耗時3分鐘計算,每人日均純工作時長達7小時,工作強度已經超負荷。如此周而復始的流水線式的審核流程,隨著線上業務量持續增長,征信查詢員已無法及時處理業務高峰期線上、線下同時段發起的征信查詢工作。
3 對策建議
3.1 建設業務征信查詢一體化審批系統
通過業務系統與征信查詢前置系統結合構建業務及征信查詢一體化審批系統,取消紙質征信報告,每一筆征信查詢只能由客戶授權,前臺業務發起,系統自動隨機派送征信查詢需求,后臺征信查詢員審核后執行查詢,業務系統直接獲取數據字段進行業務審批,個人信用報告不落地,征信數據對征信查詢員不可見。一體化審批系統可以對用戶授權、查詢服務、后臺監測和檔案存儲等環節實施全流程風險管控,實現用戶操作精準定位、申請人身份準確識別、操作日志實時統計、異常情況及時預警、超閥值查詢及時熔斷。通過任務的隨機派發和前后臺部門相互監督機制,以及對事前、事中、事后進行有效控制,從而切實提高業務風險防范水平。
3.2 建立多元化的征信查詢授權渠道
借鑒商業銀行線上信貸業務的辦理經驗,將紙質的個人征信查詢授權書轉換為電子表單,通過線上移動渠道人臉識別等身份核驗技術,以及可信數字簽名系統,形成防篡改、可驗證的個人征信查詢電子授權書,上傳至業務審批系統,由后臺征信查詢員進行核驗,確保達到與客戶到中心柜面辦理授權業務“真實客戶、真實意愿”相一致的目的,實現客戶自主辦理線上征信查詢授權,后續可考慮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全流程存證。同時,針對目前系統中缺失征信查詢授權信息,在客戶下次辦理業務時,自動彈出補錄界面,以完善系統中對應數據信息。
3.3 對符合預設條件的征信查詢實行機審
針對目前征信授權人工核驗的周期性重復工作,與人行征信部門對接溝通,對符合預設條件的業務,征信查詢員不再進行重復核驗,而改為由系統自動比對核驗,征信查詢仍然保留復審流程,只是由人工變為機審。比如按年還商貸提取業務申請,系統自動根據預設規則進行判斷:(1)征信授權信息完整;(2)業務辦理日期小于等于授權結束日期;(3)往期年度已通過征信授權查詢,成功辦理按年還商貸提取;(4)未辦理征信授權變更。常州中心近5年內有15949名客戶辦理了2~5次的按年還商貸提取,業務量占比為52%,如果將這部分人工重復核驗的工作交由系統自動比對,則可以提升一半的工作效率。
3.4 提升柜面征信查詢風險防控力度
參照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辦理征信查詢的合規性管理要求,為進一步提升常州中心柜面征信查詢的規范性及風險防控力度,在常州中心柜面初審人員征信授權信息錄入環節,客戶通過手寫板簽字創建電子版個人征信查詢授權書后,利用柜面安裝的攝像頭拍攝客戶手持身份證件的照片,條件具備的話,還可使用人臉識別技術,以防止非信息主體本人進行征信查詢的風險。最后,所有的授權流程電子文件都通過國密數字證書、場景證書、時間戳進行可靠電子簽名,歸檔形成合法合規電子檔案。
3.5 逐步推進住房公積金信用體系建設
推進住房公積金信用體系建設,通過住房公積金繳存和使用數據與個人信用掛鉤,制定住房公積金信用信息采集標準。匯集征信、社保、商業貸款、房產登記、法院等數據項,建立對應的信用檔案,實現對繳存職工的信用評分評級。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完成繳存職工的信用畫像,建設智能風控系統,自動比對、自動攔截、自動懲戒,對失信行為信息進行整合共享,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格局。建立健全住房公積金信用信息公示機制,加強誠信宣傳,營造出知信、用信、守信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