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虹
摘要:一名高三女生因父母過于重視對二胎弟弟的養育,忽略了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產生厭學情緒,用不學習來謀求父母的關注。咨詢師采用合理情緒療法,通過四次咨詢,使她認識到問題的本質,厭學情緒得到改善,能夠重新看待親子關系,并意識到自我成長的重要性。因此,面對“父母偏向二胎”的新家庭關系,承認它存在比期望它變好更現實,只有真正面對現實,心理承受力才會提高,才能成長、成熟。
關鍵詞:厭學;親子關系;自我成長;高中生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1)26-0045-03
一、個案概況
小張,高三女生,個子不高,戴眼鏡,皮膚白凈,非獨生女。很小的時候,親生父母離婚,她跟隨母親漂泊幾年后,一起來到現在的繼父家中。小張上初三時,母親為繼父生了一個男孩,面對這個新的家庭關系,她覺得自己被忽視了。
上了高中以后,小張覺得父母很少關注自己,雖然自己成績還不錯,但是母親和繼父要求很高,自己難以達到。高二下學期,小張開始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作業經常寫不完等情況,學習成績下滑。進入高三后,小張越來越不喜歡學習,連自己最擅長的生物學科也學不下去了。為此,小張父母經常數落她,她與父母的關系一度很緊張。
二、案例分析
小張厭學的根本原因是她認為父母不關心她,想用成績差來引起關注。小張很小的時候父母離婚,她一直跟著母親生活,有了繼父之后,繼父對小張一直很好。她認為弟弟出生后,父母的精力和關注點全在弟弟身上,自己唯一能夠讓父母關注的事情就是學習,這讓她深刻體會到了“被拋棄”“不重要”的感覺。
當人們的需要沒有被滿足的時候,往往會引發負性情緒和非理性行為。小張“被愛”的需要沒有被滿足,這讓她對學習產生了厭倦感,內心被焦慮充斥。
三、咨詢目標與方案
(一)咨詢目標
近期目標:幫助小張緩解焦慮情緒,減輕痛苦。
遠期目標:幫助小張認識到她認知中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學會與不合理信念進行辯論,調整認知,增強適應能力;重新看待家庭關系,學會與家人相處。
(二)咨詢方法及理論基礎
合理情緒療法認為,使人們產生困擾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頭腦中存在的對事件的不合理解釋,即不合理信念。
小張認為弟弟奪走了父母對她的愛,因為性格內向敏感,她不會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咨詢師引導她改變錯誤認知,重拾自信,同時運用放松訓練緩解負性情緒。
(三)咨詢方案
咨詢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評估分析階段(第一次咨詢),建立咨詢關系,制定咨詢方案。第二階段是咨詢階段(第二、三次咨詢),介紹合理情緒療法原理,引導小張發現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與之辯論。第三階段(第四次咨詢)是咨詢效果鞏固和結束。
咨詢每周一次,每次50分鐘左右。
四、咨詢過程
第一次咨詢
攝入性會談,采用傾聽、共情等技術,了解求助者的一般資料,做出初步的分析與評估,建立信任關系。
第一次見面,小張很緊張,我指導她做了一次呼吸放松訓練。待她放松下來后告訴她,咨詢中我會保持中立、客觀的立場,談話內容是保密的。讓小張感受到咨詢師的關心、愛心及平等待人,建立基本的信任關系。小張逐漸卸掉防御,開始講述她的學習和生活事件。
初中階段,小張的學習成績一直在班級名列前茅,父母經常夸獎她,給她買禮物和帶她出去游玩,幾乎有求必應,小張也認為應該好好學習報答父母,一家三口算是其樂融融。上了高中,小張開始住校,兩周回家一次,父母都是在忙著照顧弟弟,只會詢問她的成績怎么樣,是否缺錢。成績好的時候,父母會教育她不要驕傲,爭取更好;如果退步,則會批評她。小張感覺自己已經失寵,無論學習好壞都會被責罵,認為學習“沒有用”,逐漸放棄努力。
咨詢師隨后與小張的繼父進行溝通。繼父承認平時和小張溝通較少,但認為小張所說的“毫不關心”并不是事實,自己因為照顧弟弟和掙錢養家,已經分身乏術,確實難以有精力去照顧她。而且孩子大了,有些事情不愿意跟他們講,他們也很著急,但又沒有好的辦法,只能瞄準成績,以為讓她努力學習總不會錯,誰知小張越來越反感。
了解基本情況后,我跟小張一起分析她厭學、對家長不滿的主要原因,引導小張意識到“反正都不在乎我,學習好壞也無所謂”的想法是對父母的消極反抗,本質是被關愛的需求沒有被滿足。
第二次咨詢
本次咨詢首先介紹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然后與小張一起尋找她的不合理信念。部分咨詢對話摘錄如下。
咨詢師:為什么說父母對你“毫不關心”呢?
小張:我兩周才回家一次,都不好好招待我,還讓我干活,幫他們照顧弟弟。
咨詢師:就是只讓你做事,沒有別的?
小張:也不是沒有,也會問一些如吃的怎么樣、有沒有錢、學習能不能跟上之類的問題。唉,就是沒有以前那么關心我了,他們把愛全給了弟弟。
咨詢師:也就是說,你認為父母其實也關心你,只是沒有像以前一樣那樣關心了。
小張:對的。
咨詢師:你認為父母對待子女怎樣做最好呢?
小張:我覺得他們應該多關心愛護孩子,多一些生活上的照顧,不能隨便指責我。
咨詢師:可以這樣說嗎,應該像對待弟弟一樣照顧你?
小張:是的,我也是孩子,為什么就不能像照顧弟弟一樣照顧我呢。
咨詢師:也幫你穿衣服、喂飯、哄你睡覺?
小張:(微笑)那倒不至于,我小的時候才這樣,現在都這么大啦,當然自己做啦。經您這么一說,我覺得自己可能有些偏激了,弟弟這么小,確實需要他們來照顧,小時候父母也是這樣照顧我的。我只是希望他們除了看護弟弟外,也多關心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