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彩云
摘要: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著很多紅色資源,是我們進行德育教育的重點學科,教師要以不同的教學形式向學生傳授紅色文化的精髓,使學生牢記歷史,深刻感受紅色文化的重要性,使學生繼承中華民族偉大的革命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小學語文;紅色文化;策略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紅色文化是培養學生愛國情感的有效材料,也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語文教師應積極采取措施,更新教學方法,有效向學生滲透課本中的紅色文化,發揮紅色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紅色文化”的內涵
紅色文化是中國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新文化即科學宇宙觀和社會革命理論為基礎,根據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創造進步的無產階級政治文化。紅色文化的表現,是中國共產黨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和載體,非物質紅色文化包括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革命戰爭形成的延安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等等,這些精神蘊含著愛國、忠誠、堅定信念、艱苦奮斗、求真務實、勇于犧牲、的精神內涵。它們是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創新的精神動力。
二、紅色文化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滲透策略
(一)編制有關紅色文化教育課程目標滲透德育
語文教學作為一門精神科學,對革命文化的形成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的知識體系有別于其他學科。語文課程與其說是線性的,不如說是螺旋式的,不同層次的定向應該由下層進行。抓住學生的實際情況,使語文教學更有針對性,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處理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要把“紅色精神”滲透到語文教學中,首先要明確語文教學的出發點,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將優秀的傳承精神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使之與語文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這就是為什么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的結合,優化教學方法,有效控制課堂教學。當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課時,我們通讀課文了解到毛主席為鄉親們挖了一口井,鄉親們為了不忘毛主席的恩情,在井前立了石碑,讀懂文章后,我們要適當地向學生講明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態度,以此激發學生熱愛領袖的真摯情感以及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要讓學生學習這種精神發揚這種精神。
(二)立足課堂實際,提高教學質量
在課堂上提高小學教育的影響力和質量,關鍵在于有效捕捉課堂教學氛圍和教學情境,改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漢語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載體。優秀精神文化與語文教學的緊密聯系,可以有效地將優秀傳承文化落實到語文教學中,而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參與語文課堂教學,促進師生的有效互動,小學教師應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的紅色元素;教師要從語文教材中挖掘紅色愛國主義,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有效地滲透革命精神,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索。例如,在學習《七律·長征》時,其中的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精神內涵結合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紅軍的英雄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引導學生學習這種樂觀主義精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認真講解詩歌的重要性,加強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感受《長征》所蘊含的精神內涵;毛主席以革命的樂觀態度看待紅軍長征,整首詩展現了紅軍的英雄氣概和無畏的革命精神。通過對詩歌的分析,學生可以感受到詩歌優秀的精神品質。
(三)創新語文教學內容與方法
小學語文學科是紅色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學校要進行課程改革,加強教學結構和教學質量控制,必須結合自身發展和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以適應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作為一名能直接接觸學生的一線教師,我們需要充分把握學生當前的認知和身心能力,制定符合學生能力需要的課程,建立合理的教學環節,使學生在日常課程的發展中受到紅色文化的影響。
角色扮演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我們可以理解文本,感受作者的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貫穿于文本,有些明顯,有些是委婉的。因此,通過扮演,我們可以認識到真相,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箲饡r期抗日根據地的小朋友雨來的故事,講述“小英雄雨來”,他在掩護李叔叔,勇敢地與日本人作戰。學生們分組表演,讓更多的學生認識到小雨來勇敢、聰明才智、與敵人斗智斗勇的優良品質,并以此贊揚他們無私奉獻支持革命精神。
三、結語
在小學,紅色文化的滲透是非常重要的,它讓學生對歷史有深刻的認識和感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擺出正確的人生態度,要繼承和延續傳統的革命精神,就要依靠教材的內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立足課堂實際,加強對學生的有效領導,使學生更好地被實踐活動所感知,并鼓勵他們參與新課程改革。保持優秀傳統,培養學生的優秀道德素質,實現語文教學和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周叔佑.紅色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價值和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
[2] 梁露文,陳曉.優秀紅色資源融入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整體設計——以《鏖戰》為例[J].文教資料,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