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便霞
摘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教學也迎來了新的改革,在改革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我們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課堂的教學模式要學會改變,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學會創新。小學年齡階段的孩子具有對事物強烈的好奇心,愛問問題愛思考是他們的特點,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老師要及時抓住學生創新意識的跡象,指導學生熱愛數學,主動探究,實現綜合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核心素養
長久以來數學的枯燥乏味一直是數學老師在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難點,跟著新時代下小學數學的改革步伐對于數學的教學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教學成果,但還是存在許多問題,當下的很多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在開展的時候老師依舊是沒有把學生當成課堂中的主人,總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方式進行講課,沒有照顧到學生的學習能力,課堂的教學氛圍也很枯燥,導致學生沒有真正的掌握住數學知識,在課堂之中也沒有通過自己的思考內化知識。所以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應時刻圍繞著在生活中尋找數學,把數學融入生活這一中心,通過具體的課堂活動去感受經歷數學知識的奧妙,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之中自己思考學習到的知識,真正地理解所學內容。
一、以學生認知起點為基礎,增強理解能力
很多小學生對知識沒有深刻的理解,使得教學的效率和效果都沒有很好。所以為了能夠讓數學課堂的教學能夠順利地開展,達到教學目標,我們就要重視課堂的教學方法,保證學生的認知起點,讓學生能夠理解老師所講的知識,從學生的認知起點出發,確定學生能夠聽懂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并且能夠對此知識進行思考,從而將核心素養更好的滲透到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活動之中。
例如我在帶領學生學習到《因數和倍數》的學習的時候,我發現班級中經常會有學生對因數和倍數的知識不理解,不清楚,所以在進行課堂習題練習的時候錯一大片, 其原因就是學生在課堂之中只是學習了知識,但是對于知識的深層含義并沒有理解,也不會去運用。所以作為小學數學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引導學生了解知識的內容并學會運用,使得學生理解學習到的知識。在學生對知識有了理解之后,我們可以通過舉例的方式讓學生進行鞏固:4的因數是哪些?10的倍數是什么?在提問之后我會讓學生思考一下在這些問題之中你有沒有發現一些規律?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的內容,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提高學習能力,把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搞清楚,使得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培養。
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教育教學的改革之下,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已經成為重點,通過在課堂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問題意識的培養可以讓學生有一個能夠在發現問題后自主分析問題并進行解決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把課堂中的知識內化,理解所學習到的內容。所以作為小學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之中要讓學生的問題意識萌芽,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將核心素養落實到課堂的學習之中。
例如我在帶領學生學習到負數這一方面的知識學習時,我就會從生活中的一些地方入手,在課堂之中對學生提問:你們平時在家有沒有看過天氣預報,上面的溫度在介紹的時候都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呢?通過這樣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們立刻紛紛回憶起了平時看天氣預報時的場景,在思考后有學生回答平時看天氣預報的時候都發現上面有零下幾度,數字前面都有一個減號,這是為什么?接著我就會通過一些故事引導學生理解負數的概念,我還會提問學生你們還在平時的生活之中見到那些地方會運用到負數呢?為什么要運用負數來表達呢?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三、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小學生對許多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想要讓小學生有學習的耐心和主動學習都是比較困難的,自我反思自己更是困難。所以作為小學數學老師要讓學生通過反思去鞏固學習到的知識,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因此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使用一些方法幫助學生能夠讓學生積極的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例如我會在課堂之中進行課堂小測,通過測試來看看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測試結束之后我會要求學生對做錯的題目進行反思,想一想自己這道題目為什么沒有做對,是因為什么原因,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需要老師通過多方面的教學方法長時間積累的,讓學生的各項能力都得到提升,所以老師要不斷地關注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及時完善教學,讓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辛兵鋒.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才智,2020(14).